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二例平衡易位伴习惯性流产耿建祥例1男,30岁,因其妻3次流产就诊。3次均为孕3个月左右自发流产。夫妇临床未检出异常。非近亲婚配,患者的母亲无流产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妻子核型正常。患者核型为46,XY、t(12;15)(12pter→12q22∷15q...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4周后使用皮下瘤接种法建立结肠造口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50、75、100mg/kg茶多酚组。腹腔注射茶多酚治疗5d后,计算肿瘤抑制率,并检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TGF-β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片段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50、75和100mg/kg 3个剂量茶多酚治疗后,在1、2、3和4周末,治疗组和模型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茶多酚治疗后肿瘤微卫星标志趋于稳定。结论:茶多酚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微卫星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23.
肾细胞癌过去曾被称为肾上腺瘤,直到1959年Oberling等人根据超微结构的特点确认,此癌来源于肾细胞而不是肾上腺残余。随后此肿瘤被作为一类单独的肿瘤实体。近年来,随着病理组织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现证明其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肿瘤,而是相互有着差异的一组肿瘤。本文结合3例病例就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预后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8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 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1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H PV总阳性率为82.29%(158/19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46.88%(90/19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35.42%(68/192);85例宫颈癌 H PV总阳性率为88.24%(75/85),一重感染阳性率为65.88%(56/85),多重感染阳性率为22.35%(19/8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组织标本,一次可检测23种 H 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病人,女,61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2个月。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伴右背部放射痛,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B超曾提示“胆囊炎、胆结石”。此后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皆能缓解。曾有巩膜及皮肤黄染史。近2个月来,右上腹痛发作频繁,尤以近1周为重,伴恶心、呕吐及右背部放射痛,来我院急诊,拟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收入住院。入院后体检: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28例性分化异常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性染色体异常者20例。性染色体正常者8例。结合临床、内分泌检查及部份随访,对诊治及预后进行了讨论。指出为避免误诊误治,及早做染色体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691例江苏省南京市及镇江市女性外阴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态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江苏省南京市665例及镇江市26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91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检出HPV感染者597例,总HPV感染率为86.40%(597/691),其中一型感染率为51.38%(355/691),以11、6和16型最为常见,分别占一型感染51.55%(183/355)、41.97%(149/355)和3.38%(12/355)。多型感染率为35.02%(242/691),以6+11型、11+18型、6+16型和11+16型为主,其分别占多型感染9.92%(24/242)、9.09%(22/242)、4.96%(12/242)和4.13%(10/242)。结论南京市及镇江市女性外阴CA组织中HPV感染,以低危型感染为主,高危型感染为辅,行外阴CAHPV分型检测,对我国女性外阴CA和宫颈病变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