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67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58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44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健康,也应从春季开始对身体进行合理调补,为来年身体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药补不如食补,谁都不想变成“药罐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注意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并顺应春季生发的特点,方能起到补养神气、强身健体的作用,助您安然度过春仨月。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糖调节受损(IGR)肥胖者血胰岛素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就诊的75例糖调节受损(IGR)肥胖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受试者符合入选条件,按基线胰岛素水平分为高胰岛素血症(HIns,32例)与非高胰岛素血症(NHIns,30例)2组,HIns以空腹胰岛素≥15mU/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2h胰岛素≥80mU儿作为切点。测定基线及应用艾塞那肽5d及14d时的空腹与OGTF2h血浆血糖、胰岛素、C肽、体重等指标。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Gutt胰岛素敏感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同一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两组的空腹及OGTr2h血糖在用药5d时较基线下降(t=4.42、9.78、4.00、8.66,均P〈0.05),HIns组空腹胰岛素在用药5d时较基线下降(t=2.07,P〈0.05),OGTr2h胰岛素在用药5d较基线时下降,用药14d较5d时进一步下降(F=24.17,P〈0.05)。HIns组HOMA—IR在用药5d时较基线下降(t=3.27,只〈0.05)。NHIns组HOMA—IR在用药5d及14d时较基线均无下降(均P〉0.05),HIns组Gutt胰岛素敏感指数在用药5d时较基线升高(t=-9.84,P〈0.05),14d时较5d时进一步升高(F=55.96,P、遗0.05)。NHIns组Gutt胰岛素敏感指数在用药5d时较基线升高(t=-4.27,P〈0.05)。HIns组与NHIns组体重在5d时较基线无下降,14d时均较5d时明显下降(t=14.13、12.00,均P〈0.05)。结论IGR肥胖人群短期应用艾塞那肽即可获益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利用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探讨其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HepG2细胞为生物材料,构建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 以2009年5月-2011年8月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治疗组进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血浆置换治疗。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组10例患者中,7例经住院治疗临床好转出院,其余1例因肝性脑病死亡,1例因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出院后死于肝衰竭。对照组10例患者中存活5例,其余1例肝移植,4例因肝衰竭死亡。2组患者治疗前MELD评分分别为24.26±2.54及24.71±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1,P=0.064)。治疗组治疗3 d、1、4周MELD评分平均分别为21.71±2.92、22.10±4.46、19.90±5.43。跟踪随访1 a,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4.24、11.32 ng/ml,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结论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新型呼肠病毒M片段能否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NF-κB)的活性。方法构建3个不同中基因节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真核细胞,利用荧光素酶双报告系统检测其对NF-κB激活有抑制效应的基因。结果酶切鉴定3个基因重组质粒均构建成功。其中M3基因表达的蛋白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NF-κB激活有较明显的抑制,抑制率达55%。而M1和M2基因表达的蛋白较之于空载体均无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 M3基因能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NF-κB激活,为研究病毒的致病及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探讨乙肝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前S2抗原(Pre-S2)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近期均未接受相关抗病毒治疗。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水平和前S2抗原,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对HBV-M检出模式、Pre-S2阳性率情况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4种HBV-M模式,其中大三阳、小三阳和其他HBV-M模式分别占比25.56%、46.11%、28.33%,不同HBV-M模式HBV-DNA、Pre-S2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07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Pre-S2阳性检出率为93.46%、95.33%,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47.66%%(P<0.05),且随着HBV-DNA载量水平升高,HBeAg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5);不同HBV-DNA载量患者HBsAg、Pre-S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P<0.05)。结论:HBV-M...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象数思维在方剂学中的应用,追本溯源,旨在从象数的角度进一步理解方剂,获得新知。[方法] 通过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及易学相关文献资料,从方名、主治、组方、选药、剂量、用法、治则治法等方面,研究象数思维在方剂学中的运用,阐释其背后的诊疗意义。[结果] 古朴的象数思想随着历史的衍进逐渐渗透到了方剂学的各个部分,八卦、河图洛书、五行、四象等在方剂学中均有体现,“以象推效”是方剂的常用方法。从象数而解方名可知其药味、功效,通过卦象拟病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主治,直观、感性的象思维在组方选药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河图数、五行、八卦等象数思维在剂量的确定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方剂的服法中象数思维也有一定的体现,治则治法借象数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其意义内涵。虽然象数因缺乏普适性不能一概方剂,但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结论] “推天道以明医理”,象数符合“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理解象数思维是把握医道的基础,了解、熟悉象数思维对理解及掌握方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或开颅切除术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6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采用CT/MRI定位立体定向穿刺+抗生素冲洗术(穿刺组),23例采用开颅脓肿切除术(开颅组)。结果 36例病灶深度(23.9±10.6)mm,其中穿刺组(32.5±11.2)mm,开颅组(19.0±6.3)mm。36例病灶最大截面积平均(13.6±23.3)cm2,其中穿刺组(8.7±6.5)cm2,开颅组平均(16.6±28.9)cm2。36例中,11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0.56%。术后随访共32例,随访率为91.43%,其中穿刺组12例,开颅组20例;平均随访(24.1±22.4)个月,其中穿刺组平均随访(34.4±29.0)个月,开颅组平均随访(18.6±15.7)个月。穿刺组未见复发及死亡病例;开颅组1例术后3个月复发,6例死亡。出院时,36例GOS评分(3.9±1.0)分,其中穿刺组(4.2±0.7)分,开颅组(3.8±1.2)分;末次随访时,36例GOS评分(3.97±1.53)分,其中穿刺组(4.8±0.4)分,开颅组(3.5±1.7)分。结论 位于深部的脑脓肿,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具有微创、精准等独特优势;而对脑水肿较重、有脑疝的病人,宜采用开颅手术,必要时需去除骨瓣 相似文献
90.
胡子铃;王雨萱;郭昕琦;任文硕;吾丽盼·哈力比亚提;欧怡文;陆允;李明聪;赵晖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7):709-7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干预脑缺血大鼠视束损伤的作用,并探讨补阳还五汤干预脑缺血视束损伤的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致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16.1g/kg),每组各8只,连续灌胃30d。采用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2mapping)检测视束损伤,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析视束微结构的改变。采用TCMSP、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基于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缺血性视束神经损伤相关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绘制活性成分-治疗靶点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进行蛋白簇聚类分析,基于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蛋白簇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T2mapping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束区域rT2值升高(P <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视束区域rT2值降低(P <0.01)。DTI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及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视束区域rFA值降低(P <0.01),rAD、rRD值增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视束区域rFA值升高(P <0.01),rAD、rRD值降低(P <0.01)。DT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视束区域神经纤维的相对平均纤维束长度和密度均降低(P <0.05,P <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视束区域神经纤维相对平均纤维束长度和密度均增加(P <0.05,P <0.01)。从补阳还五汤中筛选到与缺血性视束损伤相关的56个活性成分和400个潜在有效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甲苷Ⅳ、芍药苷和阿魏酸等,PPI核心基因为AKT1、TNF、TP53、CASP3、JUN 等,PPI核心蛋白簇通过KEGG通路功能富集得到9条相关信号通路,在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中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涉及细胞凋亡、能量代谢及炎性因子激活等重要生理生物过程。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减轻脑缺血大鼠视束神经损伤,促进视束超微结构损伤后的重塑,其干预缺血性视束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等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