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捕鼠,并对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259只,分属2目2科3属7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014只,食虫目动物245只,总鼠密度为12.09%,鼠密度为10.78%。在559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有蚤鼠只73只,捡获蚤297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13.05%,总蚤指数为0.53,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广州市手足口病的疫情动态,探讨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9-2010年广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的流行特征;从哨点医院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肛拭子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疫情高发趋势提前,流行强度增大,高位持续时间延长;城乡结合部一直是高发疫区,但从市区向农村扩散的程度增强;病例主要在5岁以下婴幼儿,但呈现出低龄化、成人化的两极发展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儿童所占比例增大,托幼儿童减少;EV71取代CoxA16成为近期流行的优势毒株。结论广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向低龄儿童、散居儿童和农村地区扩散,同时不同毒株交替出现,故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防控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地区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HFRS抗体与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年共发生HFRS病人65例,年发病率0.59/10万,死亡率0.02110万,病死率3.08%。病人多为青壮年男性民工和商业服务者,主要分布于海珠区和天河区等地,发病季节呈明显的春秋双峰型。鼠间疫情监测显示鼠密度为10.5%,总带病毒率为1.8%(21/1179),均为汉城型(SEO)汉坦病毒。优势种为褐家鼠,带病毒率为3.7%(18/493)。带病毒鼠的地区分布与人间疫情大致相同,时间分布较人间疫情有所提前。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平稳,以散发为主,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4.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为有效制定SARS防制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州市SARS疫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广州市共报告SARS病例 12 74例 ,经初步订正后为 10 6 2例 ,死亡 4 3例 ,病死率 4 0 5 % ;有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与无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比较 ,Ig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可溯源病例比例和IgG阳性率随疫情变化逐月下降 ,但在 3月中旬以前均在 5 0 %以上 ;病人接触者和动物接触者的IgG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0 36 %和 37 5 0 % )明显高于疑似病例和健康对照人群 (分别为 1 95 %和 0 92 % )。结论 广州SARS病例病死率低于全球病死率 ;可能存在临床上症状轻微的不典型病例 ,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有隐性感染。可溯源病例的比例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变动 ,可用于SARS疫情流行态势监测和预测。血清学结果提示 ,引起人类发病的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间的冠状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可能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广州市2006—2012年恙虫病发生季节分布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广州市2006—2012年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2006—2012年广州市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度M=0.51,圆形分布r=0.50,平均角万=216.11°,即广州市恙虫病流行的高峰日为8月8日,流行时间为6月上旬到10月中旬。结论广州市恙虫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高峰,集中度和圆形分布的指标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广州恙虫病的流行高峰及流行时间。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调查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内确诊病例发病—确诊时间间隔,并对时间间隔较长的个案分析其原因.方法 收集广州市COVID-19疫情初期(均为境内病例)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3月14日,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共347例,1月24日后,病例发...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住院隔离在登革热疫情中期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市采取住院隔离措施后2014年10月27日~12月14日为研究时间段,以住院隔离率为研究因素,以报告发病率、平均报告街镇率为结局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14年10月27日~12月14日,全市共报告2 956例,应住院隔离2 039例,实际住院隔离1 264例,住院隔离率61.99%。周平均报告422例,周平均报告发病率3.29/10万,周平均报告街镇率49.70%。在校正人口密度、平均布雷图指数后,随着住院隔离率的上升,分区县总报告发病率(R2=0.613 8,P=0.045)、分区县周平均报告发病率(R2=0.625 3,P=0.041)、分区县周平均报告街镇率(R2=0.634 1,P=0.037)均随之下降。在校正周次、人口密度和滞后2周的周平均气温、周平均降雨量、周平均布雷图指数后,随着分区县周住院隔离率的上升,周报告发病率(R2=0.520 4,P<0.001)、周平均报告街镇率(R2=0.681 3,P<0.001)亦下降。结论 传染期登革热患者采取住院隔离措施可以降低新病例的发生速度和地理扩散速度,今后应重视住院隔离措施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8.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1篇有关儿童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统计处理采用Meta分析的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结果:父母至少一方肥胖,出生时体重过大、食欲好、食量大、常吃油腻食物、喜爱甜食、过多吃零食、进食速度快、偏/挑食、每天看电视时间过长以及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等因素的合并OR值分别为2.35、1.64、2.44、10.52、3.33、2.39、2.23、1.93、5.09、0.40、2.09和3.29。结论:父母肥胖史、高出生体重、活动少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常吃油腻食物、喜欢甜食、过多吃零食、食欲好、食量大、进食速度快等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9.
男同性恋人群基数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现场实施确定男同性恋人群规模估计的更为实用的方法。方法 同时采用除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和乘数法在10天内对某市9个男同性恋活动场所展开计数调查。结果 除数法计数结果为877人;捕获—再捕获法获得3次计数结果,分别为1408人、1207人和949人,乘数法耒获得适当数据。结论 除数法易于操作,进展顺利,结果可信度较高,但花费较大;捕获—再捕获法用时短,花费低,3次结果可以相互印证,适于同性恋人群基数估计;乘数法需要改进以获得较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20 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 462例(61.24%),年龄MP25,P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MP25,P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MP25,P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度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结论 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度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