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通过认真研读《傅青主女科》,初步对该书上卷种子十篇中傅氏审证求因论治不孕的学术特点浅析,总结出其通过求因脏腑、经络对种子的影响而对因施治的临床诊疗特色,对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脊柱化脓性感染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次试验将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出现的9例脊柱化脓性感染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患者的好转情况。结果本次实验中7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缓解或消失,有关受限部位活动正常,基本治愈,正常生活恢复;1例患者因担心预后而选择保守药物治疗,治疗后虽然症状得到好转但四肢肌力仍未恢复甚至出现下降,患者治疗后无法正常行走;1例患者由于对血液透析治疗持抵触情绪,不愿配合血液透析治疗以及病情加重的原因,最后死亡。结论临床对血液透析患者脊柱化脓性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的医护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登革热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流行,其病原体为登革病毒,感染登革病毒的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伊蚊中,登革病毒随血液被蚊虫吸入中肠进行复制。新形成的病毒颗粒分散到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增殖,最后进入唾液腺,再次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到下一个宿主。感染期间,蚊对病毒的识别触发了它们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病毒复制。然而,蚊虫的免疫系统只限制病毒的复制,却不完全清除病毒。因此,蚊终生携带病毒使得病毒能够持续性感染。本综述对蚊抗登革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最新研究进行总结,有助于研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登革热疫苗,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相似文献   
24.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包括谵妄、抽搐、昏迷)为特征,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热射病可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和形态发生改变,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热射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了解热射病所致的多器官损害特点及变化规律,对该病的临床救治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与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采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一部门诊及病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病房诊断为ILD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呼吸困难问卷(mMRC)分级、近期肺功能检查数据[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 SB%pred)]、西医最终诊断,统计限制性通气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分级情况,分析不同西医诊断类别的IL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mMRC分级、肺功能及肺功能分级。结果 纳入ILD患者203例,西医最终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关ILD 66例(32.5%),特发性肺纤维化22例(10.8%),其他已知原因及特发性ILD 43例(21.2%),不便分类的ILD 72例(35.5%),不同西医诊断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2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聚集为特征的肿瘤。约占恶心肿瘤的1%,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10%左右,近年来有发病增多的趋势。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容易误诊漏诊,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现将我院一例已腰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柳州市健康体检的女性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为女性阴道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体检女性1 097例,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盐水湿片直接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观察菌群及病原微生物,综合进行全面微生态评价。结果 1 097例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者586例,占比53.42%,其中BV的发生率最高,占12.49%,其次为VVC占7.75%,阴道微生态失调率、BV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上升,VVC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微生态失调、BV、VVC的感染率在不同季节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检测有助于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检出,关注并纠正未明确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对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分析Bakri球囊填塞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12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64),观察组患者给予Bakri球囊填塞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B-lynch缝合联合宫腔填纱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kri球囊填塞能够有效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肝损伤是重症中暑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本研究拟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 Sal)对热射病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动物实验部分,将40只ICR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l对照组、热射病组、Sal干预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损伤的程度。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的改变。体外实验部分,分离和培养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以不同终浓度(80 μmol/L、160 μmol/L及320 μmol/L)的Sal预处理KCs 24 h,43 ℃±0.5 ℃热应激2 h。MTT [3-(4,5-dimethyl-2-thiazolyl)-2,5- 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释放量。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评估HMGB1的mRNA表达。应用细胞核/细胞质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Western印迹法观察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转移的变化。结果 本实验条件下,动物实验部分,与空白对照组、Sal对照组相比,热射病小鼠肝脏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肿胀、透明或水样变性,伴随肝功能指标ALT和AST的明显升高;与热射病组相比,Sal干预能够缓解其肝细胞肿胀、透明或水样变性等病理改变并降低热射病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细胞实验部分,热刺激可诱导KCs上清液中LDH、MDA以及TNF-α释放,而随着Sal剂量的增加,可显著抑制热应激诱导的LDH、MDA以及TNF-α释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且Sal显著抑制热应激诱导的HMGB1表达和分泌,以及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易位。结论 Sal保护热射病小鼠肝损伤,可能是通过其抑制KCs的HMGB1表达和分泌,以及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易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状况与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的关系,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诊疗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经临床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的370例患者(研究组)及同期在妇科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407例女性(对照组)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研究组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百分率为64.3%,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3,P0.05)。研究组阴道菌群多样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阴道清洁度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异常清洁度百分率33.5%,对照组的异常清洁度百分率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微生态失调比例升高;阴道微生态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证据,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