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6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124篇 |
内科学 | 52篇 |
皮肤病学 | 27篇 |
神经病学 | 39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85篇 |
综合类 | 215篇 |
预防医学 | 91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6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95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症状及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tramscranial doppler,TCD)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症状改善情况和TCD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显效率75%,对照组近期临床痊显效率3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水凝胶为载体包裹甲状旁腺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复苏冻存的成人甲状旁腺细胞并培养,待细胞足量后,消化、离心、吹打得单细胞悬液,将壳聚糖溶液、交联剂、细胞悬液按比例混合制得水凝胶,加培养液后于37℃恒温箱中培养,隔日留取培养液上清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并对凝胶内细胞染色观察细胞状态.结果 成功复苏并培养成人甲状旁腺细胞,细胞贴壁生长呈梭形;水凝胶成胶时间<1 min;荧光扫描结果显示24 h后胶内活细胞比例>90%,连续观察3d,比例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培养液中均检测到甲状旁腺激素.结论 水凝胶化的成人甲状旁腺细胞操作简单,甲状旁腺细胞被水凝胶包裹后,不仅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且能够稳定释放甲状旁腺激素,有成为细胞载体并应用于移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3.
17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EN)和肠外(PN)营养二组。自术后第1天起,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连续8天。监测营养支持过程中体温、血浆蛋白、体重、氮平衡和与应激相关的激素变化。结果显示体温、血浆蛋白和体重变化两组间差异不明显,EN组术后第2天氮平衡明显优于PN组(3.2±2.6vs.-1.0±3.1g,P<0.05),EN组累积氮平衡虽亦优于PN组,但差异不显著。EN组术后第3天和第9天血胰高血糖素明显高于PN组(183±59vs.108±50和158±74vs.100±17pg/ml,P值均小于0.05),但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在两组间无差异。说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相比,并不能减轻腹部手术后的应激反应和蛋白质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 综合评价不同频率分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 年1月共选择纳入标准的下肢股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Hz治疗组,10Hz治疗组和 15Hz治疗组4组,每组40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予普瑞巴林胶囊口服治疗,5.10和15Hz治疗组分别给予5.10和 15Hz分散式体外冲击波(1次/周,4次)治疗,比较4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抑郁情况和下肢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NCV)变化特点,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疼痛强度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治疗后与对照组组相比,10 Hz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焦虑症状评分:各组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均明 显降低(P<0.055),此外治疗后与对照组组相比,10和15Hz组明显降低(P<0.05)。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各组间比 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15Hz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局部淤斑4例、肿胀1例,均自行恢复,其发生率高 于对照组、5和10 Hz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但不同的频率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以10Hz治疗效果较好,同时不会引起神经损害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 AS-IV)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信号通路降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诱导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模型大鼠炎症反应。方法:动情周期正常的雌性SD大鼠80只,选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8只大鼠用CTX腹腔注射诱导建立POI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POI模型组、芬吗通组、低剂量AS-IV组、中剂量AS-IV组和高剂量AS-IV组,干预28 d后取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17β-E2)、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水平;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富集;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卵泡计数;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全身化疗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接受全身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除外四期癌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13例,收集每周期化疗前的空腹血糖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中,化疗前血糖正常的104例中,化疗后空腹血糖受损为15例,糖尿病为5例,化疗前空腹血糖受损9例中,化疗后空腹血糖受损为2例,糖尿病为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血糖正常患者,高BMI者易发生血糖损害.在104例血糖正常的患者中,接受蒽环或紫杉类药物化疗患者44例,发生血糖异常3例;接受蒽环及紫杉类药物化疗患者60例,发生血糖异常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4周期化疗者共30例,其中血糖异常2例,>4周期化疗者74例,其中血糖异常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可能会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甚至发生糖尿病.化疗后血糖异常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化疗前空腹血糖受损、患者BMI高、既接受蒽环又接受紫杉类化疗及化疗周期数长,对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7.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致死原因,急需提高整体防治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国医大师刘嘉湘先生融汇中西医学治疗肿瘤的优势,于1972年首先系统提出“扶正法”治癌的观 点,经过长期系统研究,构建了“道、法、术、理”完备的“扶正治癌”学术体系,推动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从以“消 瘤为主”向“以人为本,人瘤并重”转换,提高了晚期肺癌的疗效,5年生存率达到24.22%的国内领先水平。本文 分别从机体免疫调控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衰老的角度揭示“扶正治癌”的科学内涵,并引入抑制静止期癌细 胞等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期进一步突破制约癌症防治效果的瓶颈。 相似文献
28.
目的:在传统巴布剂基质材料基础上,优选一种基于透明质酸的新型巴布剂基质材料的配方。方法:以初黏力、剥离强度、赋形性和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聚丙烯酸钠、明胶、透明质酸钠为黏合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为保湿剂,高岭土、氧化锌为填充剂,氯化铝为交联剂,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结果:最佳基质配方为聚丙烯酸钠-明胶-透明质酸钠-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三氯化铝(4.5:2.5:2.0:13:13:13:0.2)。结论:优选的新型巴布剂初黏力、剥离强度、赋型性、光泽均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人造血管在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作者自1995~2002年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人造血管在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方法23例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1~47岁,平均34.7岁.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人造血管移植修复方法.结果采用人造血管移植23例,肢体全部保存,肢体功能恢复较佳.结论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应快速诊断、快速救治,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作者自1995-2002年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人造血管在治疗四肢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方法23例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1~47岁,平均34.7岁。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人造血管移植修复方法。结果采用人造血管移植23例,肢体全部保存,肢体功能恢复较佳。结论四肢大血管损伤救治应快速诊断、快速救治,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