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9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4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525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2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13篇
综合类   1221篇
预防医学   446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96篇
  8篇
中国医学   426篇
肿瘤学   9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40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死亡的原因。结果4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中死亡原因:脑出血13例(占32.5%);心血管疾病9例(占22.5%);感染8例(占20%);恶性肿瘤5例(占12.5%);恶液质4例(占10%);消化道出血1例(占2.5%);≥60岁组死亡31例(77.5%);<60岁死亡9例(22.5%。结论脑出血、心血管疾病、严重感染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三大死亡原因,死亡病例中以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为主,死亡的主要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活性及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AZ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本实验室建立的HPLC法测定入选样本的HGPRT活性,直接测序法测定HGPRT IVS6-12C>A的基因型,结合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HGPRT活性及多态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86例肾移植受者HGPRT活性范围为(44.59~262.16)U,平均为(100.17±33.50)U,健康受试者HGPRT活性范围为(28.43~153.65)U,平均为(99.30±17.21)U,均呈正态分布。两组HGPRT活性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4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现2例HGPRT IVS6-12C>A突变体,突变频率为2.30%。而健康受试者中未发现突变,分析发现HGPRT活性与基因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流行性感冒样症状组患者的平均HGPRT活性明显高于肾移植对照组[(147.47±101.24)Uvs(100.46±29.31)U,P<0.05)],而血液毒性组、肝脏毒性组、胃肠道反应组与肾移植对照组比较,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ZA所致不良反应与HGPRT基因多态性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服用AZA之前,测定患者HGPRT活性,筛选出HGPRT高活性者,减少AZA的初始剂量,有利于减少AZA所致流行性感冒样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3.
中药内外合治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0~70岁,中医辨证属湿热痹阻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配合芙蓉膏外敷,疗程为2周,对照组给予氨基葡萄糖、美洛昔康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关节疼痛 VAS 评分、WOMAC 指数、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水平(P <0.05或 P <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 VAS 评分、WOMAC 指数、ESR、CRP 下降的更明显(P <0.05或 P <0.01);治疗组在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联合芙蓉膏外敷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急性期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VAS 评分、WOMAC 指数、降低 ESR、CRP,起效迅速,且安全性良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王洁  孙浩淼  王洪青  尹力扬  纵书芳 《安徽医药》2015,36(12):1517-1519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CMV肝炎婴儿120例,测定血清学、尿液及B超指标.分析血清IL-18、TNF-α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有效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IL-18、TNF-α较治疗无效组显著降低(P<0.05).CMV肝炎患儿治疗前血清IL-18和ALT、AKP呈正相关(P<0.05),TNF-α和ALT、AKP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18、TNF-α水平对于CMV肝炎婴儿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同时可用于预测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995.
探讨中医"浊毒"理论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阐明"浊毒"即是高脂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又是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提出化浊解毒法是防治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6.
摘要:目的:通过挖掘基因芯片数据,识别可能与乳腺癌细胞耐药相关的基因。 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编号为GSE28784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乳腺癌敏感细胞系MDA-MB-231/S和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系MDA-MB-231/Doc中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得到639个表达差异的基因,与敏感细胞系相比,分别有220和419个基因在耐药细胞系中表达下调或上调;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调控细胞死亡、凋亡、迁移和免疫效应等过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UN、白介素6(IL-6)、蛋白酪氨酸激酶2(PTK2)和多药耐药蛋白1(ABCB1)等已知与耐药相关的基因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细胞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 结论:基因芯片数据的挖掘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机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观察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EMG-FE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侧上肢给予EMG-FES,对照组患侧上肢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2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15min,每周5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和10s抓握测试(HGRT)进行评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其疗效。 结果:治疗前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FMA、BI和HGRT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FMA、BI和HGRT评分分别为(56.45±9.05)分、(91.00±7.18)分和(10.4±4.51)次;对照组分别为(55.55±9.71)分、(84.7±12.62)分和(8.05±4.27)次,HGRT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FMA、BI和HGRT评分分别为(62.95±3.32)分、(98.7±3.93)分和(13.0±3.68)次;对照组分别为(58.60±7.70)分、(89.7±10.94)分和(9.26±4.12)次,经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偏瘫手的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中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因下腰痛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942例。统计Modic改变在不同性别、年龄、节段、终板位置中的分布情况。参照Pfirrmann分级标准来评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分析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942例下腰痛患者4 710个腰椎间盘中,405例(42.99%)患者的560个(11.89%)腰椎间盘邻近终板发生了Modic改变。在560处Modic改变中,Ⅰ型70处(12.5%),Ⅱ型478处(85.36%),Ⅲ型12处(2.14%)。男、女性患者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0.08%(196/489)和46.14%(209/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ic改变发生在40岁以上年龄段的比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年龄段(P<0.05)。L4/5和L5/S1节段Modic改变的发生率高于L1/2~L3/4节段(P<0.05)。Modic改变发生在终板前部的比率明显高于中、后部(P<0.05)。腰椎间盘从1级退变至5级退变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0(0/162)、1.01%(11/1 084)、6.70%(152/2 267)、30.37%(338/1 113)和70.24%(5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表明,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下腰痛患者中腰椎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较高,且以Ⅱ型最常见。Modic改变主要发生在下腰段,且常累及终板的前1/3区域。Modic改变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和年龄及腰椎间盘退变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秋季喷粉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秋季现场喷粉灭螺效果.方法于2003年秋季选择有螺江滩为试验现场,采用18型背负式动力喷粉机喷施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用药量按有效成分2 g/m2.结果现场不作割草清障处理,观察期间日平均气温为12.48 ℃,7、15 d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97%、94.32%;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4.09%、97.21%.结论秋季江滩水源缺乏,气温较低,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灭螺受现场条件影响小,灭螺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1日—2012年5月31日某院呼吸内科诊断为肺真菌感染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42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53例COPD不伴肺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42例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患者,经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8例,临床诊断34例;急性病例6例,慢性病例36例;真菌检查阳性者共28例,其中检出白假丝酵母菌6例,曲霉菌13例,未分类真菌7例,混合感染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有创机械通气、糖尿病、侵入性真菌病感染史是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伊曲康唑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66.67%,真菌清除率为60.71%,总有效率为64.29%;28例真菌检查阳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真菌清除率和综合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20例)、60.71%(17例)、67.86%(19例)。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的急、慢性感染患者,以及COPD白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多数轻微可逆,未对治疗造成明显影响。结论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