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综述了可诱导的协同刺激分子在移植免疫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2.
33.
注重青年医生上岗前短期的护理实践管文贤,李开宗,高志清,曹忆妹我院外科十余年来对青年医生坚持实行上岗前短期的护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是开展医疗工作的前提任何一位住院患者的诊疗工作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作为医生...  相似文献   
34.
35.
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胆道重建技巧及引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管文贤  窦科峰 《医学争鸣》1998,19(5):535-536
探讨活体肝部分移植术胆道重建及引流技术。方法;以10例活体肝部分移植术病例为对象,介绍肝移植手术时胆道重建及引流的方法和特点。结果;10例病例全部采用了左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其中6例放置了胆道内引流,1例放置了胆道外引流,3例未置任何引流,全组病例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6.
1.病例报告1.1受体情况女,10岁,汉族,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发热、寒颤,发病以来上述症状频繁发作,平均每月2~3次,每次持续2~3天,抗感染治疗有效.但近年来发作时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有时出现轻度黄疸,肝脏也逐渐增大.外院CΤ检查诊断为“肝脏多发性囊肿”未予特殊治疗.1996年11月经我院B超CT等检查确诊为肝脏原发性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复发性胆管炎、肝硬化.患儿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人院时体检:身高121cm,体重24kg,营养发育差,巩膜无黄染,肝脏肿大,上界达右锁骨中线4肋间,下缘至肋缘下10cm,质硬,无腹水及门脉高压征象,肝脏CT及MRI均提示肝内胆管弥漫性扩张,肝实质显著萎缩,呈“空  相似文献   
37.
大鼠胰肠和胰膀胱重建式单纯胰腺移植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单纯胰腺移植 (PTA )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近交系SD大鼠为供、受体 ,分为正常对照组 (NDC组 ) 10只 ,糖尿病组 (DC组 ) 10只 ,胰肠重建式组 (E D组 )和胰膀胱重建式组 (B D组 )各 2 2只。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腺腹主动脉绊 (含脾动脉 )和门静脉绊 (含脾静脉 )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 (袖套式 )。并于术前和术后 1,3 ,7,14 ,3 0d监测受体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E D组受体手术时间长于B D组 (P<0 .0 5 )。E D组除 11例 ( 5 0 % )、B D组除 12例 ( 5 4.3 % )于 1个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 ,其余动物均存活 1个月以上。E D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漏及继发性胰腺炎 ;B D组主要为尿路并发症 ,前者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后者。成功的PTA后受体第 1天血糖即下降 ,第 3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均减少 ,14d后基本稳定。结论 成功的E D和B D重建式PTA均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防治术后并发症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胃癌相关分泌蛋白CA11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CA11编码蛋白的性质,细胞水平、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与其它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的调控关系。方法将CA11克隆至pcDNA3.1/Myc-His(-)A载体。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细胞爬片后行抗Myc标签及8种抑癌基因、癌基因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分别行生长曲线及裸鼠荷瘤实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含有Myc标签CA11编码蛋白存在于CA11转染的胃癌细胞浆、细胞膜上及膜外。CA11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及裸鼠荷瘤实验表明,CA11能显著抑制其生长犤21d,(292.29±28.76)mm3与(1330.50±110.07)mm3比较,P<0.01犦,转染CA11的胃癌7901细胞G165.5、S24.7,与对照组空载转染7901细胞G150.5、S37.1相比,G1期增多而S期减少。8种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在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均无表达。结论证实CA11编码蛋白为一分泌蛋白,在细胞水平及动物体内均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它与多种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并无相互调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一氧化氮(NO)是由多种组织或细胞产生的的免疫调节分子,以L-精氨酸为底物,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催化下产生的。NO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其终产物NO2/NO3可作为监测排斥反应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0.
肝癌切除术前风险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管文贤,李开宗,傅由池,窦科峰,鱼敏手术切除肿瘤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6.30%,10年生存率达48.90%,甚至可长期存活,但多数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变,因此肝癌切除术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