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DCs),检测其经过亚硒酸钠作用后功能的改变。方法:(1)建立用人重组粒细胞-单核细胞刺激集落因子(GM-CSF)、人重组IL-4、人重组IFN-α等细胞因子诱导、AIM-V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2)收集慢性乙肝患者30例外周血,每份血分成2份,在诱生中不加亚硒酸钠处理者为乙肝组,加硒者为加硒组。健康献血者18例为对照组。(3)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MTT法检测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MLR)及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和GSH-Px、MDA的活性。结果:(1)DCs分泌IL-12水平和刺激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乙肝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硒组比乙肝组高 (P<0.05)。(2)DCs细胞内的GSH-Px、MDA的活性:GSH-Px活性乙肝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硒组高于乙肝组和对照组(P<0.05)。MDA的活性乙肝组明显高于加硒组、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患者DCs功能缺陷可能与HBV感染DCs后产生的氧自由基损伤和GSH-Px过度消耗有关。体外经亚硒酸钠作用后的乙肝患者的DCs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可望为以后基于DCs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槲皮素对肝肿瘤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肝肿瘤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联合四唑盐比色法研究槲皮素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槲皮素对肝肿瘤细胞株QGY ,HepG2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 :槲皮素对HepG2和QGY均有抑制作用 ,使 G0 /G1期细胞增加 ,G2 /M期和S期细胞减少 ,出现凋亡峰 ,电镜下可凋亡小体。 4 8,72h后对HepG2的作用更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显示使用槲皮素后 ,2种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阳性表达均减弱 ,而P2 1WAF1的表达均增强 ,Bax仅在HepG2细胞中表达增强。结论 :槲皮素对 2种肝肿瘤细胞株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能主要通过增强 2种细胞株的P2 1WAF1的表达及减弱PCNA的表达诱导G0 /G1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性,70岁,住院号325419.因突发性全腹部剧烈疼痛3h,于2000年1月21日凌晨入院.急查血常规:Hb45g/L,WBC7.5×10/L,N0.73,胸腹透视:膈下可见游离气体.以上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距幽门约1cm处有一0.3cm×0.4cm大小的穿孔,肠内容物外溢,穿孔周围质硬、凹凸不平、状似瘢痕组织,附近可见散在肿大淋巴结.术中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切取穿孔边缘少许组织送检,行穿孔修补术加胃、空肠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住院12天出院,建议3月后复诊.出院后患者失访.术后病理报告:十二指肠球部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呈片状、腺样分布,AB-PAS为阳性.  相似文献   
54.
HBV感染对人体T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外周血及感染肝组织内CD4 T和CD8 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探讨HBV对人体T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HBV感染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数量.(2)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慢性肝病的肝脏标本的HBsAg和HBcAg,将HBsAg和(或)HBcAg阳性的50例作为HBV感染组,而将肝组织HBsAg和HBcAg及血清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的10例作为非HBV感染组(HBV阴性组).检测其中CD4、CD8、CD25表达情况.结果:(1)HBV感染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值中,CD4 T细胞和CD4 T/CD8 T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b<0.05);CD8 T细胞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b<0.05);(2)肝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聚集在汇管区和小叶坏死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V感染组肝组织内的CD8 T和CD4 T细胞数量多于非HBV感染组,统计学上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c<0.01).HBV感染组肝组织内与T细胞活性有关的CD25 T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和肝内的T细胞亚群紊乱,且活性可能有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肝病人肝组织学及肝组织内HBV标志物的改变.方法:35例病人予拉米夫定100mg/d,连用1年.行治疗前后肝穿刺活检,切片HE染色,Knodell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内HBsAg、HBcAg、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结果:治疗后肝活检示41.18%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得以改善,汇管区坏死、门静脉炎症及纤维化明显改善.免疫组化检测示血清HBeAg转换组肝组织内HBcAg、a-SMA的表达明显减少,HBsAg的表达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拉米夫定100mg/天治疗1年可减轻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程度,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一旦有HBeAg血清学转换,肝组织HBcAg、α-SMA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in,IR)及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建立NAFLD肝纤维化模型.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5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分别于第15、18、21周末将对照组和模型组随机各处理5只.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IR(HOMA-IR);HE、VG染色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resistin基因mRNA表达.结果: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HE、VG染色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显示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NAFLD模型组HOMA-IR、PCⅢ、LN、CⅣ、HA、resistin逐渐增加,且以21wk时升高最为明显,分别为33.74g/L±10.41g/L、2.96g/L±0.76g/L、4.14g/L±1.07g/L、19.07g/L±2.78g/L、848.87g/L±204.04g/L、0.99g/L±0.10g/L,与相应时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抵抗素与HOMA-IR、PCⅢ、LN、CⅣ、HA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0.80、0.68、0.67、0.76(P<0.05或P<0.01).结论:在NAFLD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抵抗素表达升高诱导IR并促使肝纤维化的形成与进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抵抗素(resistin)对脂肪变性肝细胞脂质代谢及核因子κB (NF-κ B)、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用软脂酸诱导L02细胞脂肪变性模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体外模型.分C组(正常对照组),P组(模型组:软脂酸20μg/ml)及分别加入重组人抵抗素50μg/L的CR组和PR组.各组给予相应处理72 h后,观察细胞的脂肪变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甘油三酯(TG)、ALT、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浓度;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NF-κB、TNFα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根据资料不同应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P组、CR组及PR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ALT、AST、GGT的浓度明显高于C组.分别与C组比较,P组、CR组及PR组NF-κ B mRNA相对表达量0.54±0.04、0.60±0.04及1.00±0.06,与C组的0.10±0.01比较,t值分别为17.64,22.03,26.0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0.58±0.04、0.61±0.06及1.05±0.09,与C组的0.33±0.06比较,t值分别为5.67,5.38,11.6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而IRS-2 mRNA (t值分别为8.19,9.23,20.93)明显降低,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与CR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1.75,0.58,2.14,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表达变化趋势与mRNA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 抵抗素可能通过NF-κ B依赖途径对肝细胞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发挥促炎作用,从而促进NAFL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仿真医院模拟情景教学法在腹部损伤病人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护理200811班随机分为对照组(26名),试验组(26名)。试验组在仿真医院里授以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授以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上课兴趣,综合能力培养效果;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结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等方面都高于传统教学方法,P〈0.01。结论在腹部损伤病人外科护理教学中,利用仿真医院情景模拟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上的作用、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之间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和PUBMED2000-01/2005-11与氧应激、瘦素、脂联素、解偶联蛋白2、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文章,检索词“Leptin,Adiponectin,Uncouplingprotein-2,insulinresistance,non-alcoholicfattyliv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3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氧应激、瘦素、脂联素、解偶联蛋白2、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近20篇,无论观察对象为动物还是患者全部纳入,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16篇文献按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互作用关系分类:其中1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具相关性有关,3篇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有相互作用相关,1篇与胰岛素抵抗和氧应激有相互作用相关,3篇与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有相互作用相关,4篇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有相互作用相关,2篇与胰岛素抵抗和解偶联蛋白2有相互作用相关。资料综合:16篇文献共包括650例患者(或实验动物),从胰岛素抵抗与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与氧应激反应和脂质过氧化、胰岛素抵抗与铁超载、胰岛素抵抗与瘦素、胰岛素抵抗与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与解偶联蛋白2等方面说明了胰岛素抵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的作用,同时,其他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相互作用的发病因素也影响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发展。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是并存的,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互作用的发病因素也与影响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