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坐骨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神经元变化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嗅被膜细胞(OE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OECs悬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AL),应用尼氏法对术后7d、14d、30dSAL组与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两组同类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ECs组治疗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术后7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丢失减少,存活率上升。术后14d和30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明显增加,存活率明显升高,大多数神经元轮廓清楚,尼氏体清晰。结论:OECs能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23.
坐骨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神经元变化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嗅被膜细胞(OE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OECs悬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AL),应用尼氏法对术后7d、14d、30dSAL组与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两组同类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ECs组治疗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术后7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丢失减少,存活率上升。术后14d和30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明显增加,存活率明显升高,大多数神经元轮廓清楚,尼氏体清晰。结论OECs能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24.
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外侧核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并对神经元尼氏染色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模型,应用焦油紫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硫堇染色等3种尼氏法对伤后7、14、30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应用3种染色方法均观察到坐骨神经伤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存活率与对照侧有明显差别。与对照侧比较,伤后7d伤侧脊髓神经元数目减少,存活率降低;伤后14d和伤后30d,尤其是伤后30d,伤侧脊髓神经元数目减少更显著,存活率下降更明显,有些神经元轮廓不清且尼氏体模糊。结论随着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时间的延长,其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程度逐渐增加,尤其是伤后30d退变非常明显。焦油紫染色方法是显示神经元尼氏体及反映神经元生活状态的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嗅球成鞘细胞 (OECs)培养液对培养中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OECs和大脑皮层神经元 ;收集含有OECs分泌物的培养液并以不同剂量添加到正在培养的神经元中 ,观察神经元正常及损伤时的生长情况。结果 培养的OECs形态学观察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p75NGF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 (GDNF)免疫组化阳性反应均与报道一致。OECs培养液 (0 .4~ 1.0ml)能明显促进神经元生长速度 ,并能有效地减少受损神经元的崩解。结论 OECs有促进正常神经元生长、保护损伤神经元的作用 ,这可能与OECs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6.
27.
28.
目的研究P2X受体各亚型在不同年龄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及低压缺氧的影响。方法应用低压缺氧动物模型,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对大鼠海马CA1区P2X受体进行染色和细胞记数,观测P2X2、4、6受体亚型的表达及缺氧的影响。结果P2X2、4、6受体亚型在大鼠海马CA1区有大量的表达,且受体表达量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低压缺氧使各个受体亚型的表达上调。结论大鼠海马有P2X受体多个亚型的广泛表达,而低压缺氧使大鼠海马CA1区P2X受体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9.
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sCR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在72h内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及一般情况进行配对,共选择有效病例43对,分别应用法舒地尔60mg,2次/d或银杏叶提取物20mL,1次/d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4d。所有患者于确诊后进行S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在治疗结束时复查SSS评分和血清hsCRP含量,1月后评估患者mRS评分。结果法舒地尔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2周后SSS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均小于0.01),法舒地尔组比银杏叶提取物组更显著(P〈0.01);法舒地尔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结局改善显著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P均小于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法舒地尔组比银杏叶提取物组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缺血脑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0.
嗅球成鞘细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嗅球成鞘细胞(OECs)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生理盐水(SAL)组和实验(OECs)组,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硅胶管内对照组给予SAL,实验组给予培养成活的新生大鼠OECs悬液,分别于术后30或90天,应用电生理检测,HRP逆行示踪法及轴突图像分析检测损伤的神经在电传导轴浆运输,髓鞘再生等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0和90天,OECs组与SAL组比较:(1)OECs组损伤侧下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AT)分别缩短了0.60ms和0.56ms;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加快了6.42m/s和5.36m/s;波幅分别增加了3.92mv和5.84mv;(2)OECs组损伤侧脊髓前角HRP阳性细胞率分别增了11.63%和25.01%;(3)OECs组坐骨神经纤维数目分别增加了1047个/mm^2和1422个/mm^2,神经髓鞘厚度分别增加了0.43μm和0.63μm。结论:嗅球成鞘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