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程文红 《大众医学》2009,(11):49-49
点评:儿童多动症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与发育有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自控力差.孩子不同程度出现注意力不持久、注意力分散、好动、行为情绪较冲动。多动症病因复杂、因人而异.而微量元素缺乏只是多动症病因中的一种可能性。而且.每个孩子的自然病程也不同.目前研究还没有发现一种干预方法能够在短期内治愈多动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城市中农民工子女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精神障碍、行为问题以及父母养育方式。方法:从上海市宝山区6所农民工子女学校三到九年级学生中筛选出学习困难学生234名,并以班级相匹配的方式抽取非学习困难农民工子女250名为对照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简明儿童少年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儿童版(MINIKid)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2版(CRT-2)进行调查。结果:农民工子女中学习困难学生检出率为6.4%;学习困难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5.4%vs.8.8%,P<0.05)。排除智力障碍44例,学习困难学生明确诊断为精神疾病的有57例(24.4%)。学习困难学生的EMBU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得分及母亲偏爱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学习困难子女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存在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部分极重灾区的受灾群众接受心理社会支持服务的情况及其需求,为灾后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服务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震后9个月,对138名来自北川县及安县的受灾群众,采用自编问卷结合访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1)74.6%的灾民希望得到心理帮助,51.4%听说过"心理"、"心理援助"或"心理干预"说法,但仅有34.1%实际接受过心理帮助。(2)接受过心理帮助者认为"帮助很大"的比例更高(23.4%vs.8.4%,P=0.002),灾民得到心理帮助的次数与其对心理帮助的印象呈负相关(r=-0.28,P=0.001)。(3)灾民认为最有用的心理帮助依次为交谈(27.7%)、提供心理支持(23.4%)、了解关心的问题和需要(17.0%)。(4)自从地震以来的9个月和最近的1个月,灾民报告对其心理造成影响的前4位问题为住房问题、失去亲人、生活经济来源问题和就业问题。结论:随着获得心理帮助次数的增多,灾民对心理帮助的印象评价趋向于更好;大部分受灾群众对心理社会支持服务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有必要不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者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卫生部门之内和之外的各种心理社会支持措施应当相互加强且彼此促进,并能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柿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疾病治疗,观察组再给予柿叶提取物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尼膜同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MMSE、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MMSE、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MMSE、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柿叶提取物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青少年强迫症发病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44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和214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测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应激总量的得分上均显著较高(P<0.05);强迫症组患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获得较少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病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