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探讨路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路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98±1.79)分,对照组为(2.91±1.64)分;观察组BI评分为(115.71±15.64)分,对照组为(108.98±15.87)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1.52±6.37)分,对照组为(87.18±6.8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父母教养方式包括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信念及行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和行为倾向,能够衡量父母对儿童的温暖及控制水平[1].有研究发现,教养方式存在代际传递[2].代际传递是代际关系的一种,代际关系被定义为一种广泛建立在两代人之间的互动模式[3].在家庭中,代际传递是指一代与下一代之间进行的信仰、规范、价值观、态度或行为的传递或交换.教养方式的代际传递是指个体在儿童时受养育的经历能够影响他们自身的养育态度和行为,传递过程意味着至少包含父母、个体及其下一代[4].教养方式代际之间传递的过程一直是社会学及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旨在回顾总结教养方式在代际之间传递的特点及影响传递的因素,以及教养方式代际传递成因不同理论流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3.
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多中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用问卷调查法,以自编“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咨询师版)”作为评价工具,对全国范围内1000名心理咨询和治疗师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申比较多见的是朋友关系。对于“为朋友、学生、被督导者、雇员提供咨询/治疗”是否符合伦理要求,从业者的伦理判断不一致,存在较明显的争议。性别、咨询年限、职称、参加的培训类型、是否合并用药和有处方权是影响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与来访者建立双重关系的主要因素。结论国内目前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业者与来访者建立非性的双重关系现象并不少见,对于咨询过程中是否能与来访者建立双重关系的伦理判断比较模糊。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培训中有必要增加专业训练、统一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的精神痛苦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找快速评估抑郁发作、自杀倾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方法。方法:利用方便取样,对绵阳永兴板房区和秀水镇农村的受灾群众(n=321)进行三步梯度评估。(1)使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20,SRQ20)及PTSD筛查表(7-items Screening Scale for PTSD,PTSD7)对所有受试进行初步筛查;(2)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进行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自杀倾向"评定,对PTSD7≥4者还进行MINI"PTSD"诊断评估;(3)对SDS评分≥50者进行MINI"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结果:(1)315人完成评估,其中SRQ20评分≥10或PTSD7评分≥4者占53.0%;SDS评分≥50者占37.1%,其中存在自杀倾向者18.4%;符合MINI目前抑郁发作及PTSD者分别占25.7%和27.3%,两者共病18.1%。(2)永兴板房区受试PTSD7评分及MINI"PTSD"检出率均高于秀水镇受试[(3.6±1.8)vs.(2.9±1.7),33.0%vs.16.0%;均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震时躯体受伤是目前抑郁发作(OR=2.579)和PTSD(OR=1.917)的危险因素;震后搬迁次数是PTSD的危险因素(OR=1.189)。结论:(1)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仍存在明显的抑郁发作、PTSD及自杀倾向。震时躯体受伤对抑郁发作和PTSD有长期影响,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进PTSD发生及症状加重。(2)SRQ20及PTSD7与MINI结合使用可作为灾后精神痛苦的快速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5.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早期创伤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青少年遭受童年创伤情况.方法分别对61例门诊抑郁障碍青少年家庭和57例正常学生家庭采用童年期创伤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青少年组病前有较多创伤史(分离、虐待等)(47.5%/19.3%,确切P=0.004. OR=3.79),有创伤经历的患者SDS评分较无创伤史的患者高(64.7±9.9/57.9±11.1, t=2.48, P=0.016).结论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6.
Myron  L.  Belfer  徐勇 《上海精神医学》2006,18(4):254-254
由儿童精神病学和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杜亚松教授任主编、李雪荣教授任主审的《儿童心理障碍治疗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的。该书撰写过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以18岁以下儿童的常见心理障碍为重点,希望能在实用、科学、可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治疗手段和方法提供给广大读者;(2)在多数可以列出诊断标准的障碍中,首先使用我国的诊断标准(CCMD-3)进行描述,在CCMD-3没有诊断标准时则参考ICD-10或DSM-IV的诊断标准,没有诊断标准的心理障碍例如夹腿综合征则采取经验性诊断;(3)增加了中医中药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拓宽了儿童心理障碍原有的狭隘的认识;(4)作者群以活跃在儿童心理障碍及相关专业领域的中青年学者为主体,在内容上可以体现出先进、生动活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冠心病在临床上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当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介入治疗以其独特的优点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治疗方式。随着选择介入治疗患者的增多,对患者进行健康护理来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以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成为了当前护理的重点。为了探讨健康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 PCI )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我们选择13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通过分析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等,来评价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骨科创伤患者入院急性期的抑郁焦虑状况,为其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骨科收住的373例车祸创伤患者进行HAMA、HAMD量表评分,统计量表评分阳性的病例数,了解创伤患者急性期心理状况。结果:骨科车祸创伤入院急性期患者HAMD和HAMA量表评分阳性率共占13.14%。骨科车祸创伤入院患者HAMA阳性病例多于HAMD阳性病例[HAMA阳性病例为49例(13.14%),HAMD阳性病例为5例(1.34%),P0.05]。女性患者HAMA、HAMD量表评分均高于男性[HAMA评分:女性为(7.62±6.33)分,男性为(5.11±4.77)分,P0.01;HAMD评分:女性为(5.71±4.84)分,男性为(4.49±3.74)分,P0.01]。女性患者HAMA量表评分阳性病例数多于男性[女性30例(25.00%),男性19例(7.51%),P0.01];HAMD阳性男女性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车祸创伤急性期焦虑以女性更为常见、更为严重,需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9.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患病率为5.7%[1],共病率达42.9%[2],常与学业失败、物质滥用等问题相关[3].各国AD指南指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均为AD一线治疗方法,但药物有嗜睡、乏力等副作用,应用受到限制;因此,CBT在儿童青少年AD中起重要作用.CBT由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整合而成,近20多年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4].研究发现,CBT对儿童青少年AD治疗有效率为64.6%[5].但目前从事CBT治疗人员缺乏,又因AD发病与家庭因素、社会环境相关,使得CBT在AD中应用向多元化发展,由个别逐渐走向团体、家庭及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形式.  相似文献   
30.
随着社会压力的加重,焦虑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常见的心理现象。而奖赏作为个体的基础生理反应,影响焦虑个体处理环境信息的过程,对焦虑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焦虑个体奖赏反馈的脑电研究,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从神经活动的时间进程角度揭示焦虑个体奖赏信息加工特征,从而为全面了解焦虑个体的一般心理特征、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方向,也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