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情感性精神障碍发作入院病人血清总睾酮(TES),皮质醇(COR),与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的关系,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HPA轴的改变对性腺激素水平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急性发作入院的男性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80例)和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血浆ACTH及血清TES、COR水平。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浆ACT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7士29)pg/mlvs(19±11)pg/ml(P〈0.01),(54±33)pg/mlvs(19±11)pg/ml,P〈0.01,而血清TES和COR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以ACTH≥50pg/ml为增高组,以ACTH(50pg/ml为正常组分组,ACTH异常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血清TES浓度均显著高于ACTH正常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和对照组(623±233)mg/dlvs(412±274)mg/dl,P〈0.01,(623±233)mg/dlvs(469±171)mg/dl,(P〈0.01),血清COR浓度亦高于ACTH正常的情感性障碍患者和对照组(19.8±5.])μg/dlvs(16.2±6.5)μg/dl,P〈0.01,(19.8±5.1)pg/dlvs(17.4±5.2)μg/dl vs,P〈0.05),ACTH的升高与TES、COR呈正相关(r=0.495,P〈0.01,r=0.345,P〈0.01)。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ACTH增加,导致COR、TES的异常分泌,HPA轴的激活,可以引起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研究ACTH变化的内在规律,将对揭示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HLA系统基因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待探讨。本文综述了近年HLA两类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周安方教授辨证施治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安方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认识、病证表现、证候分型、治疗方法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心得。首先,认为"肾虚肝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其次,将本病的临床表现整理为排尿症状、盆底症状、情志症状、性事症状、精神症状、躯体症状6个方面;再者,结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分类,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型、湿热瘀滞型、肾虚血瘀型、肾气亏虚型4种类型。总结出本病的7种治法:清热解毒法、利湿化浊法、疏肝理气法、活血通络法、温补肾阳法、滋补肾阴法以及补肾缩尿法。症证结合,随证遣方,随症用药,多法活用。 相似文献
24.
25.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儿童和青少年中抽动秽语综合征 (TS)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少量血提取DNA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对 6 7例患儿及 72名正常青少年进行TS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48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VNTR)多态性的关联分析。结果 所测人群中的 48bpVNTR多态性表现为 2~ 7次重复 ;其中以 4次重复最为常见。病例组 48bpVNTR 7重复等位基因(DRD4 7R)频率为 3%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DRD4基因 48bpVNTR多态性主要集中于 4次重复序列片段 ,DRD4 7R等位基因与TS存在关联 ,可能影响TS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30.
目的 观察利培酮治疗首发未治精神分裂症前后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2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67例首发未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IL-6、IL-10、IL-12水平,分析血浆IL-6、IL-10、IL-12水平变化与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减分率及患者病情稳定后利培酮平均日剂量的关系.结果 利培酮治疗前后IL-6、IL-10、IL-12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PANSS减分率与IL-12水平变化幅度呈负相关(BETA=-19.6,P<0.05),与IL-6、IL-10水平变化均不相关(P均>0.05);病情稳定后利培酮平均日剂量与IL-6、IL-10、IL-12水平变化均不相关(P均>0.05).结论 首发未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IL-6、IL-10、IL-12水平变化不明显,血浆IL-6、IL-10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及病情稳定后利培酮平均日剂量均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