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用血沉降率表示红细胞聚集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影响血沉降率的主要因素,指出用血沉方程K值表示 红细胞的聚集性优于直接用血沉降率表示红细胞的聚集性.同时探讨了血沉方程 K值的局限性,并提出表示红细胞聚集性的新指标Q值,即Q=ηk.  相似文献   
22.
血液流变学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大量资料归纳整理,扼要介绍我国临床血液流变学发展现状,基本研究方法,总体成就,红细胞、血浆流变性异常和高粘滞综合症的分子流变学基础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3.
旨在构建阐明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液层流频谱图成因和丰富内涵的完整理论。依据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理论,运用创新假定即任一时刻Δt内直血管段血液遵循泊肃叶流动, 借助流层厚度、流层分区和频谱分区等关键创新概念, 利用创新揭示的红细胞密度、流层体积以及流层所包含红细胞数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行科学论证。最后获得3项创新结论,使本研究构建起预期的理论。  相似文献   
24.
揭示动脉对称狭窄部位频谱的内涵。借助多普勒效应、血流频谱形成简明原理、动脉对称狭窄部位频谱基于的流态及其红细胞群的分布状态等知识开展论证,以图实现预期目的。论证阐明了组成血流频谱色点所代表的3个参数,每时刻纵列色点与该时刻探测的血液流态及其红细胞群分布状态的关系。合情合理详细阐明了大脑中动脉狭窄部位的频谱内涵。文末概括出破释血流频谱应分四步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告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块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t、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5),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P<0.001),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26.
目的:鉴于以医学物理学为书名已有所混乱。开展讨论,澄清医学物理学的内涵,统一认识,消除混乱,是必要的。方法:借助别人的成果和自己深入而全面研究形成的见解,从概念界定,作用类似学科的佐证,内容范围和科学性质四个方面加以论证。结果:就其内涵从两个角度作出界定,其一,借助生物物理学界定;其二,从直接涉及的内容范围作出界定。医学物理学是为适应医学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内容由医学所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所组成。它是一门医学应用基础理论学科。如同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等一样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结论:它与医用物理学虽然只一字之差,但从内容到课程作用都明显不同。后者是一门普通基础课。  相似文献   
27.
本文详细分析毛细管粘度计样液中剪变率的分布规律,揭示毛细管粘度计测出血液的粘度是等效粘度,提出以管两端压强差△p为毛细管粘度计测出的血液表观粘度的比较参照条件,从理论上解决了ηa-△p曲线的测绘,提供了改进毛细管粘度计的思路.总之,对毛细管粘度计进行了具体深入、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稀释液和自体血浆回输进行等容血液稀释治疗冠心病,并与对照组(消心痛)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血液稀释组总有效率87.23%,显效率达44.68%,对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改善率达77.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不宜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非牛 顿流体粘度,进而阐明了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出的非牛顿流体(如血液)粘度的意 义,并将旋转粘度计与毛细管粘度计所测出的非牛顿流体的粘度进行了比较。 只有牛顿流体在均匀圆直管(下称管或毛细管)中作层流时泊肃叶定律才成立。既然非牛顿流体在管中流动不遵从泊肃叶定律,那用依据泊肃叶定律设计的毛细管粘度计测出的非牛顿流体的粘度表示什么?下面将作较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0.
秦任甲 《中国微循环》2009,13(6):608-609
法-林效应早在1931年已被发现,直到近三十多年来血液流变学研究在国内外成为热门,才受到人们关注。上世纪末以来,法-林效应作为微循环知识被编人我国统编(规划)教材《生理学》中,但未阐明其机理。本文试图依据微循环流变性的基本理论揭示法-林效应的机理,进而利用法-林效应对微循环正常血液灌注和微循环障碍作出正确的血液流变学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