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目的 阐述康复新联合局部氧疗治疗三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7%、护理满意度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6.67%、护理满意度83.33%。结论 康复新联合局部氧疗治疗三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期间,从心理及饮食等角度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疾病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2.
20世纪50年代福建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流行期间,在灭蚊后蚊密度极低的情况下,仍见乙脑病例发生。调查人员注意到台湾蠛蠓(台蠓)季节分布与乙脑流行季节相符,在自然界捕获的台蠓中分离得乙脑病毒,并经生物学实验证明能致小鼠发生乙脑,认为其属乙脑新媒介,同时实验观察了其从卵、幼虫、蛹到羽化成虫的全过程,认识了幼虫形态,并发现幼虫在水中不能生活的特点,认定系陆生。并据此在遮阴的青苔土与草丛腐殖土中查到了孳生场所,揭开了台蠓生活史与孽生地的秘密;并对防控台蠓的方法做了部分试验,随后其他专家亦在调研上取得了许多进展,凡此均为防控台蠓及乙脑提供了新的科学办法。  相似文献   
33.
肖方震  福州  )  邓艳琴  福州  )  陈亮  福州  )  林代华  福州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3):47-48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0年人间布病疫情动态和分布,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网络直报福建省布病疫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布病病例,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对职业人群和临床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0年网络直报6例病例,布病监测点总阳性率为0.13%,其中邵武市阳性率为0.98%。结论 2010年福建布病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4.
35.
鼻咽癌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推量照射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分析鼻咽癌腔内近距离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及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体外照射+腔内后装超分割推量放射治疗鼻咽癌128例,体外常规放射治疗50-66Gy后进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1996年6月以后由于经颌下鼻咽旁区插植术的开展,腔内后装的适应证的选择严格按肿瘤侵犯深度在鼻咽部粘膜下≤10mm。施源管技术采用个体化模块将施源管固定在鼻咽腔内,并将软腭推开,剂量分割采用超分割法2.5-3.0Gy/次,2次/d,间隔6h,总剂量12-24Gy,中位剂量18Gy。体外照射剂量分为3个组,即:56Gy组44例(其中37例为56Gy),60Gy组54例,66Gy组30例。结果 全组3、4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2%、74.9%,3、4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1%、92.7%。体外照射56、60和66Gy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6、88.4%和84.6%(X^6=0.92,P=0.63),3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0.9%、93.3%(X^2=0.25,P=0.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内近距离治疗前应该进行CT或MRI影像评价并进行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及后装技术的选择,腔内近距离治疗的适应证为病变厚度≤10mm的病例为好。在此基础上T1、T2期鼻咽癌计划外照射的剂量可以降低至56Gy。腔内近距离治疗超分割方法的晚期放射性反应少,患者可以耐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 (RK)后残留近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美国 COMPAK- 2 0 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SCMD公司的可调节器式气动微型角膜刀 ,分别对 RK后残留近视的 38眼和 9眼行 PRK和 L ASIK术 ,并随访半年以上。 PRK组根据屈光状态分为 3组 : 组 <- 3.0 0 D; 组 - 3.0 0~ 5 .75 D, 组 - 6 .0 0~ - 9.5 0 D。结果 PRK— 、 、 组术后半年裸眼视力≥ 0 .8者分别为 75 %、10 0 %和 75 % ,屈光状态在± 1D内者分别为 87.5 %、81.8%和 5 0 .0 % ;术后 1年裸眼视力≥ 0 .8者分别为 10 0 %、10 0 %和 40 % ,屈光状态在± 1D内者 组为 10 0 % , 组 76 .5 %。在± 2 D以内者 组为 2 0 % ;L ASIK组术后半年屈光状态在± 2 D内者为 75 %。结论  RK后残留近视矫治应根据其术前及残留屈光度合理选择矫治方式 ,- 6 .0 0 D以下残留近视可行 PRK或 L ASIK术 ,高度残留近视则应选择 L ASIK为佳。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