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目的 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评价矫治过程中患者牙周状况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7例因轻、中度牙周炎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矫治前患者前牙间隙为3.0~4.5 nnn,平均3.4 mm.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关闭前牙散在间隙.观察矫治前和矫治1、3、6个月患者牙龈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和平均探诊深度;评价矫治前和矫治1、6个月上前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距)的变化.结果 疗程4~6个月,矫治后所有患者牙间隙完全关闭,矫治3、6个月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分别为1.2%,1.8%,与矫治前(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3、6个月患者平均探诊深度分别为(1.49±0.13)、(1.58±0.11)、(1.57±0.15)mm,与矫治前[(1.50±0.12)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6个月上前牙间CEJ-ABC距与矫治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用于轻、中度牙周病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短期观察未见牙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VAFAs)血管内重建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连续收治行血管内重建治疗VAFAs 2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与随访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共26个VAFAs,年龄为38~69岁,破裂9例,未破裂17例;瘤径5~12 mm。重建技术成功率100%。(2)破裂组9例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8例,单纯支架置入1例;多枚支架重建5例,单枚支架重建4例。未破裂组17例中,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3例,单纯支架置入4例;多枚支架重建7例、单枚支架重建10例。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3)临床随访8.0~97.5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无一例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预后均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2例接受造影随访3.5~34.0个月,中位时间10.3个月,14例(63.6%)治愈,4例(18.2%)稳定或好转,4例(18.2%)复发;其中破裂组8例治愈5例,未破裂组14例治愈9例,两组各有2例复发。结论血管内重建治疗对破裂与未破裂VAFAs临床可行,安全性较高,中长期随访疗效较好;破裂VAFAs的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评价矫治过程中患者牙周状况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7例因轻、中度牙周炎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矫治前患者前牙间隙为3.0~4.5 nnn,平均3.4 mm.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关闭前牙散在间隙.观察矫治前和矫治1、3、6个月患者牙龈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和平均探诊深度;评价矫治前和矫治1、6个月上前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距)的变化.结果 疗程4~6个月,矫治后所有患者牙间隙完全关闭,矫治3、6个月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分别为1.2%,1.8%,与矫治前(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3、6个月患者平均探诊深度分别为(1.49±0.13)、(1.58±0.11)、(1.57±0.15)mm,与矫治前[(1.50±0.12)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6个月上前牙间CEJ-ABC距与矫治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用于轻、中度牙周病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短期观察未见牙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重建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开发和研制1种具有高精度的牙颌模型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方法:采用自行开发和研制的先进层析扫描技术,获得数字化正畸用牙颌模型的STL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软件建立起包含正畸所需牙颌分析诊断用信息的ODS文件,完成牙颌畸形的诊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矫治模拟等功能.结果: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可重复性,系统的牙颌模型分析诊断用软件可以实现基于数字化牙颌模型的模型分析、指标测量以及初步诊断等功能.结论:基于层析扫描的牙颌模型数字化技术精度高,获取信息完整,是1种可以实现过程自动化的高效率的模型分析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医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就诊的因大血管闭塞接受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的患者, 根据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估D-二聚体对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16例, 年龄(72.8±13.1)岁, 男性72例(62.1%), 其中无效再通组75例、有效再通组4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收缩压升高(OR=1.038, 95%CI:1.012~1.065, P=0.00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OR=10.157, 95%CI:3.624~28.470, P<0.001)和术前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抑制卵巢早衰(POF)小鼠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POF模型。取40只清洁级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补肾活血方组。补肾活血方组给予补肾活血方药液灌胃,阳性药组给予戊酸雌二醇药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次/d,连续15 d。取卵巢、子宫、胸腺进行称重,计算其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颗粒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的水平;采用RT-PCR分析卵巢颗粒细胞中Fas、Fas-L m 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卵巢、胸腺、子宫质量和E2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FSH、LH水平和Fas、Fas-L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颗粒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卵巢指数、子宫指数、胸腺指数增加(P0.05),E2水平升高(P0.01),FSH、LH水平及Fas、Fas-L 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水平,通过降低Fas、Fas-L的m RNA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应用DCB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 女性1例, 年龄(63.1±9.2)岁(范围:48~77岁)。分析患者介入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共有19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 患者术前狭窄程度为75%(20%)[M(QR)], 所有DCB均成功置入并实施扩张, 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穿支血管闭塞所致后循环卒中。术后平均影像随访时间5.5个月, 均无再狭窄发生, 平均临床随访时间6.3个月, 均无新发症状。结论对于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 DCB血管成形术相对安全,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效果已被公认。目前TKA中假体-骨的固定形式主要有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两种;前者应用广泛,但理想的假体固定方法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固定在初次TKA中的优缺点,探讨其不同的适应证并提出TKA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通过检索策略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TKA术中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的报道,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项研究,并对其报道的结局指标进行合并分析。其中9项研究报道了TKA术后5年内的膝关节假体生存率,发现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间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RR=1.02,95%CI:1.00~1.05,P=0.02),但5年后的膝关节假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RR=1.01,95%CI:0.97~1.04,P=0.75)。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R=0.97,95%CI:0.75~1.27,P=0.84)。影像学指标:术后两组间胫骨组件位置在冠状位及矢状位上偏移度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骨水泥固定TKA植入组件发生偏转的概率相对较高,但非骨水泥固定TKA在假体中期生存率和临床疗效方面与骨水泥固定结果相似。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骨水泥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的长期生存率、安全性、临床及放射学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疗设备技术管理中频繁事项数据挖掘与亲和度、支持度和可信度指标的关联因素,探讨频繁事项数据挖掘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8年5家三级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管理数据,将2015-2016年在用的1452台医疗设备技术管理数据纳入对照组,2017-2018年在用的1602台医疗设备技术管理数据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技术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挖掘频繁事项和筛查频繁事项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有效事项与无效事项的应对策略的技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模式的频繁事项数据。结果:观察组频繁事项中的有效事项和无效事项占比分别为88.45%和11.55%,对照组分别为85.33%和14.67%,观察组频繁事项数据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7,P<0.05)。结论:频繁事项数据挖掘管理模式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技术管理中可起到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范围)为17(7~37)分,ASPECTS为(3.8±1.0)分。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其中M1段闭塞11例,M2段闭塞2例),颈内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病变4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对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估,以mTICI分级2b或3级作为血管成功再通标准。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中的标准对出血转化进行分类,观察Ⅱ型脑实质血肿的发生率,用以评价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术后90 d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定义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80.0%)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例(6.7%)发生Ⅱ型脑实质血肿。术后90 d行临床随访,33.3%(10/30)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其中成功再通组9例(9/24,37.5%),未成功再通组1例(1/6);10例患者(10/30,33.3%)死亡,其中成功再通组7例(7/24,29.2%),未成功再通组3例(3/6)。基线ASPECTS 3~5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37.0%(10/27),病死率为25.9%(7/27);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比为0/3,病死比例为3/3。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基线ASPECTS 3~5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仍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