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78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大隐静脉桥(SVG)病变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心绞痛复发的主要原因,经皮介入治疗(PCI)是治疗SVG的常用方法.SVG病变往往为较大、松软、易碎的斑块,内含大量坏死组织、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以及血细胞成分,因此PCI面临的包括术中远段血管栓塞等并发症高、术后再狭窄率高以及临床MACE发生率高等问题.早期的SVG介入治疗经验主要参考了自体冠脉的PCI,如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高压释放支架、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但是近年的循证医学研究主张对于SVG行PCI应采用直接支架术及小直径支架低压释放,术中采用远端保护装置等.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分型是否科学、合理。方法分析Ronco等提出的分型建议,并结合4个典型病例,评判分型的合理性和不足。结果病史长且复杂者病例难以确定分型,无法判断发病是以肾功能或心功能为主。结论该分型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能包含所有的心肾综合征,如加入未定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93.
大隐静脉桥(SVG)病变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心绞痛复发的主要原因,经皮介入治疗(PCI)是治疗SVG的常用方法.SVG病变往往为较大、松软、易碎的斑块,内含大量坏死组织、胆固醇结晶、泡沫细胞以及血细胞成分,因此PCI面临的包括术中远段血管栓塞等并发症高、术后再狭窄率高以及临床MACE发生率高等问题.早期的SVG介入治疗经验主要参考了自体冠脉的PCI,如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高压释放支架、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但是近年的循证医学研究主张对于SVG行PCI应采用直接支架术及小直径支架低压释放,术中采用远端保护装置等.  相似文献   
94.
带膜支架腔内搭桥治疗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膜支架腔内搭桥治疗动脉瘤是 90年代出现的新技术〔1〕。我院 1997年 7月~ 1999年 4月共 14例 15个动脉瘤接受该技术治疗。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14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4岁。降主动脉瘤 4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及左肾动脉瘤 1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 (AAA) 8例。髂总动脉瘤 1例。1.2带膜支架 VanguardTM装置 7例 ,TalentTM 装置 6例 ,自制带膜支架 1例。支架分直筒状和分叉状两种。1.3 方法 以放置分叉状支架为例 :①局部 (n =3)或全身麻醉 (n =11) ;②双侧股总动脉预备阻断 ;③…  相似文献   
95.
动员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转分化为心肌细胞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从动员后的兔外周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转化为心肌细胞,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无创性的细胞来源。方法给新西兰白兔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μg/(k.d)5 d,从外周血中分离MSCs,经5-氮胞苷作用24 h,进行肌动蛋白、结蛋白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免疫组化鉴定。结果经5-氮胞苷诱导后的MSCs形成梭形多核细胞,2周后,部分细胞聚集成球形细胞团,球形细胞团及部分梭形多核细胞呈肌动蛋白、结蛋白及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阳性。结论从动员后的兔外周血中分离获得MSCs,可以在体外诱导成心肌细胞,有望成为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新的无创性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6.
早期活动五级法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脏康复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早期活动五级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 :10 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5 5例 ,不实行早期活动五级法 ;实验组 5 4例 ,实行严格合理的早期活动五级法 ,两组进行对比。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 10 .70 %和 9.2 6 % ,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对照组为2 4.6 7± 9.85天 ,实验组为 18.6 3± 9.12天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结论 :早期活动五级法在 AMI患者心脏康复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病死率并未增加 ,但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 ,减少了费用。  相似文献   
97.
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以普通冠状动脉导管造影为参照,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FIESTA)序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效能。方法连续33例患者在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的3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将冠状动脉狭窄划分成0%、0%~25%、25%~50%、50%~75%,75%~100%共5个级别,对两者判断的结果逐段进行比较。结果CMRA对区分>50%和<50%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848%和841%,阴性预测值为923%;对区分50%~75%与75%~100%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615%。结论屏气三维FIESTA冠状动脉成像序列对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狭窄的排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更细致的分级受限。  相似文献   
98.
紫杉醇支架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 297例患者接受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均接受了临床随访,134例于支架置入术后5-15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内显著高于支架近端边缘及支架远端边缘(分别为0.37、0.18和0.12mm),再狭窄率为10.4%,以支架内弥漫性狭窄为主,再血管化率为6.7%。1例患者于支架置入后4个月发生猝死,发生率为0.34%。1例于支架置入后5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0.34%。晚期血栓形成2例(术后12-24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35%。结论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对复杂冠脉病变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支架后再狭窄率及靶血管的再血管化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介绍一种自Wistar大鼠骨密质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方法。方法应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酶消化骨密质两种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MSC,比较其形态学、体外增殖能力差异;并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鉴定MSC的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骨髓或用酶消化后的骨密质,经贴壁培养后均能够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MSC,两者在形态学和体外增殖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且两种方法培养的MSC经特异性诱导剂诱导后,均可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染色均阳性。结论自骨髓和骨密质中均能够分离培养出较为纯化的大鼠MSC,两种方法培养的MSC体外生物学性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natural course of dissection after PTCA and its relation to early luminal deterior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look coronary arteriography within 24 hours of PTC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subdivided into no dissection and type A, B, C, D, and E dissection. Minimal luminal diameter (MLD) was measured immediately after PTCA and at relook coronary arteriography. The chang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sections. RESULTS: Immediately after PTCA, the MLD in all 6 groups was > 2.0 mm. Except for type A dissection, the MLD, however, was deteriorated significantly at the relook coronary arteriography next day.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terioration were analyzed by covariance analysis,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 with the MLD immediately after PTCA and the type of dissection.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if the patients' demographic factors and coronary le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related to the MLD deterio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ultivessel disease and the type of dissection were two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the MLD deterioration. CONCLUSION: Even if the results immediately after PTCA were acceptable, MLD will deteriorate over time. The degree of the deterioration was not only related to elastic recoil, but also to the type of dissection. Type C, D and E dissections were unstable, causing much more damage to the MLD than type A and B dissections, which mandated immediate stent implantation to prevent early luminal deterioration and late restenosis. Stent implantation was usually unnecessary in type A and B dissections. Multivessel disease was also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MLD deterioration. The mechanism is unclear, but might be related to coronary lesio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