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分析我国20个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发育状况。方法利用与体质发育密切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身体质量指数)作20个民族间的聚类分析。结果20个民族聚合成主要的三大类,各类群间的体质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结论20个民族青少年的体质发育水平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规律,为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分层整体抽样的原则,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7~17岁的侗族学生1982名进行体格发育测量,计算上臂肱三头肌位和肩胛下角位的皮褶厚度之和,并运用长岭公式估测体密度,用Brozek公式计算体成分。结果男生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呈现波浪式递增趋势,女生的皮褶厚度呈现持续递增;体脂率的发育变化规律男、女生均呈现出“N”形的变化;瘦体重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侗族学生的皮褶厚度、体脂率和瘦体重与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呈正相关。侗族学生的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发育在青春期前后呈现出明显差异。结论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及瘦体重偏低,体质与营养状况低于全国儿童青少年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湖南苗族、侗族头面部10项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湖南苗族、侗族头面部人类学特征。方法采用活体观测的方法,观测了湖南苗族328例、侗族320例头面部10项形态特征。结果10项形态特征中大部分不具明显的民族差异。苗族仅一项形态特征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侗族有四项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有性别差异的形态特征在两民族中表现不一,没有一项形态特征同时在两民族中均表现出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面部10项形态特征在湖南苗族和侗族的分布差异没有显著性,但与国内其他民族比较,显示湖南苗族、侗族的绝大多数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成年人嘴部的形态特征 ,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用活体观测方法对 2 64例成年侗族人嘴部进行活体研究。结果 得出了湖南侗族嘴部 3项观察值和 6项测量值 ,以及口裂高、宽指数及其分型。结论 湖南侗族嘴部有其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皮建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26(2):68-73
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神经计算过程。外界复杂的感觉信息决定了中枢神经元反应的多样性。哺乳动物对听觉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限的听神经传入通路,其中中脑下(inferior colliculus,IC)在声信号的加工处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对声信号的整合和编码。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体重、身长和体表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的营养及发育状况。方法 直接获取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值,采用Du.Bois公 式计算每位新生儿的体表面积,并对其进行性别、城乡和年代差异的比较。结果 体重、身长、体表面积依年 代递增,其中体重、身长均无明显的性别、城乡及年代差异,而体表面积存在一定的年代及城乡差异,但这种差 异依年代递减。结论 新生儿的营养及发育状况在年代及城乡的差异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7.
18.
19.
湖南汉族一侧优势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汉族人体一侧优势行为特征的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湖南汉族共709(男387,女322)例正常人的7项一侧优势行为特征进行活体调查。结果(1)除叠臂外,其余6项特征的右型出现率过半,且利足的性别差异显著;(2)各项特征的出现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3)除利眼、叠臂外其余5项特征均有相关性,且相关程度较高;(4)湖南汉族7项特征与南方民族的差异比与内蒙古民族或群体的差异相对更明显。结论湖南汉族7项一侧优势行为特征具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青少年体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Heath-Carter体型法是一种综合评价体质的方法,它通过3种不同的体型因子来分别反映体脂、骨骼肌及身体线性度的发育情况.目的:分析湖南侗族学生装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设计、时间和地点:横断面调查,于2006-05在湖南怀化学院生物工程系完成实验.对象:选择来自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的98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将对象按性别以每一周岁为单位分为11个组.方法:按Heath-Carter体型法活体测量10项体质指标,每项指标测2次取其平均值.将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计算出体型3因子、体型图上的X与Y值、平均体型点间距和体型差异等.主要观察指标: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位、肩胛下位、髂前上棘位、小腿中部四处皮褶厚度、肱骨远端宽、股骨远端宽、上臂围、小腿围.结果:① 侗族男女学生体型3因子平均值变异范围分别是内因子为1.2~1.9和1.3~4.1、中因子为4.2~5.1和1.9~3.0、外因子为2.8~3.7和2.6~3.9.中因子平均值在7~17岁各年龄段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0.01);内因子均值12~17岁各年龄组的女生大于男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外因子13岁以前女生大于男生,9,11和15~17岁男生大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7~17岁年龄组男女体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② 侗族女生平均体型发育存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其增龄变化趋势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均衡外胚层型→偏内胚层的外胚层型→内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均衡内胚层型,但男生的相对较稳定,其各年龄组的平均体型均为中胚层体型.③ 侗族青少年学生先天性体型与其他群体明显不同,有其独特的特征.但进入青春期后,侗族男生体型与朝鲜族最接近(SAD=0.37),与城市汉族最远(SAD=2.15);侗族女生的体型与壮族最相近(SAD=0.71),与朝鲜族(SAD=2.35)及苗族(SAD=2.10)最远.结论:侗族学生的先天性体型有其独特的特征,男女学生的体型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