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报告了互动沟通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主要包括查房评价表的设计使用、手术不同时间段的查房、查房后的互动讨论会等。该方法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专科操作技能、手术配合质量及综合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总结手术室的带教经验,以提高手术室带教水平。方法提高带教老师综合素养、规范的带教计划、注重细节、理论联系实际、双向考评。结果手术室带教水平得到提高。结论高素质的带教老师与详尽的带教计划,使得实习护生圆满完成实习机划,提高护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23.
为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管理,减少和预防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保障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恢复,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介绍咽咳合剂的制备工艺及临床清热、解毒、止咳的效果。方法 选择因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烧、头痛、咽痛、干咳的门诊患者 19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咽咳合剂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咳必清片、复方甘草片 ,治疗 3d后 ,比较改善感冒症状和退热、利咽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1% ,对照组总有效率 82 .2 %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咽咳合剂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温膨宫液在宫腔镜电切中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选患者用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为室温组,其膨宫液和静脉输液的温度为室温下19~24℃;另一组为温膨宫液组,其膨宫液温度为37℃,静脉输液的温度为37℃,两组均覆盖棉被,观察两组体温变化和两组患者肢体发冷、寒战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室温组体温下降1.9~3.2℃,平均2.1℃,温膨宫液组体温下降0.1~0.3℃,平均0.15℃,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室温组肢体发冷100%,寒战30%,患者满意33.3%。温膨宫液组肢体发冷10%,寒战6.6%,患者满意度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膨宫液在宫腔镜电切中的应用,能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减少手术并发症反应和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双环醇片对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感染者26例、C基因型感染者44例,同时给予双环醇片口服,50mg/次,每日3次,疗程24周。观察受试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于治疗前、治疗期间(第12周)及治疗结束时(第24周),分别检测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三系和血清HBVDNA水平。结果双环醇片能明显改善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并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两组患者治疗24周时的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9.2%和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片不仅能保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同时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对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实习医生外科手消毒培训的方法。方法手术室培训小组对即将到手术室实习的医生进行外科手消毒规范化培训,由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对开展外科手消毒规范培训前后的104名实习医生随机抽查,进行手表面细菌数监测,并与开展培训前的实习医生手消毒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外科手消毒规范培训前,实习医生手消毒合格率为80%;开展规范培训后合格率为95.83%,开展前后实习医生手细菌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要提高实习医生外科手消毒合格率,必须对实习医生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使实习医生认识手消毒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提高实习医生对外科手消毒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阻断下肢浅静脉的位置及最适压力值。 方法选取12位健康志愿者的双侧下肢静脉为研究对象,经足背静脉进行超声造影,使用气压袖带分别在距离踝关节上方5、10、15 cm处绑扎并施加压力,当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SSV)不显影时为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记录压力值。另外,评估踝上10 cm处有效阻断浅静脉前后,同侧腘静脉(popliteal vein,POPV)内径、流速及血流量的变化。 结果踝上5、10、15 cm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的压力阈值分别为(66~69) mmHg(1 mmHg=0.133 kPa)、(68~71)mmHg、(73~75)mmHg(95%置信区间);踝上10 cm处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后,同侧POPV的内径、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流速无明显增加(P>0.05)。 结论踝上不同部位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所需要的压力阈值不同,超声造影可无创监测气压止血带有效阻断下肢浅静脉血流,为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