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约占骨科门诊的1/ 3 ,其中约有 10 %~ 2 0 %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1] 。对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6月的手术病人进行了长期临床随访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得到随访并资料完整者 68例 ,其中女性 11例 ,男性 5 7例。手术时年龄 2 5~ 75岁 ,平均 (4 4 .2± 5 .4)岁。随访方法包括问卷调查 5 8例 ,门诊复查 10例 ,随访时间 1.5~ 8年 ,平均 (4 .5± 2 .1)年。1.2 病变类型本组病例中 ,L4~ 5椎间盘突出 3 2例 (4 7.1% ) ,L5S1椎间盘突出 2 0例 (2 9.4% ) ,L3~ 4椎间盘突出 10…  相似文献   
52.
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42例按病区分为本体感觉促进组(2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稳定性检查。结果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本体感觉促进组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10±1.38)°,健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3.76±1.93)°,两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85±1.55)°,健侧膝的总平均偏差为(3.56±1.72)°,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0.01)。本体感觉促进组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膝Lanchman和Pivotshift检查均为阴性。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3.
下背痛(LBP)是一种症状的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人群LBP的发病率从7.6%~55.9%。按照Zdeblick的概念,椎间盘源性下背痛主要涵盖三个部分: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节段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54.
骨骼肌损伤肌肉疼痛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度的骨骼和肌肉运动后能引起软组织损伤。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超过习惯的肌肉工作引起工作后肌肉收缩蛋白的分解代谢强于合成代谢的降解优势导致延迟性肌肉收缩结构的改变或解体,在这样的结构改变背景条件下后续负荷过大,就可能引起肌肉的急性或慢性劳损。肌肉疼痛除常规治疗外,还需要设计康复治疗计划,包括:放松练习,水中运动,物理治疗,放松疗法等,争取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5.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下腰痛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跃  白跃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0):140-142
目的:综合分析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临床诊断方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6/2005-07有关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临床诊断方面的文献,检索词“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慢性腰痛,诊断”,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 2000-06/2005-07有关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临床诊断方面的文献,检索词“chronic,low back pain,compartment syndrome,diagn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有关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临床诊断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6篇相关文献,其中26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0篇,其中4篇系重复同一研究。 资料综合:目前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下腰痛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临床症状与体征。②实验室检查:均属非特异性。③影像学检查。④超声多普勒检查。⑤骨筋膜间隔内压测量。⑥近红外线分光镜检查。⑦骨骼肌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⑧其他:如肌电图检查、骨密度测定等,但均为非特异性。 结论:目前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查和骨筋膜间隔内压测定是诊断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主要标准,同时,一些无创性、无痛性检查如近红外线分光镜等已运用于诊断,但应用仍有限,而且现在依然缺乏有助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半年随访。方法 选择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即开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任其自然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入选时、康复1,3,6个月后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两组患者治疗前FMA,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相比,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平稳后给予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对于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本体感觉是膝关节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水平与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有关。为此探讨ACL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1-03/2003-12进行膝ACL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60例,按病区将患者分本体感觉促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除了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外还加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结果:本体感觉促进组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25±1.0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7±1.95)°(P>0.05)。对照组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91±1.01)°,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3±1.22)°,患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0.01)。结论:ACL韧带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患膝位置觉。  相似文献   
58.
目的根据椎间盘炎患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盘炎的特征。方法选择1988-06/2000-05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椎间盘炎患者15例。L4-5椎间盘手术12例,L5~S1椎间盘手术3例,其中同时行L4-5和L5~S1两个节段手术2例。发生感染间隙L4-512例,L5~S13例。于发病后1~7周,14例患者进行血沉和白细胞检测;9例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7例患者进行CT检查;11例患者MRI检查。结果纳入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14例血沉平均为(38.0±2.7)mm/h;9例白细胞增高为11.8×109L-1。②X射线片检查结果:6例无明显变化,3例椎体边缘模糊,终板破坏。③CT检查:5例椎间隙密度减低,2例异常软组织影突入椎管内,起病后45d1例见椎体终板破坏,边缘有硬化骨形成。③MRI检查:11例,T1W像感染椎间隙、临近椎体、硬膜信号明显减低,椎板及附近软组织信号也有减低;T2W像感染椎间隙及临近椎体、硬膜囊信号明显增强;在横断面上,椎管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椎管内可见软组织影突入,层次分界不清。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又重新出现剧烈腰腿痛,伴不规则低热,血沉升高即应想到椎间盘炎。MRI对早期确诊椎间盘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Tranilast)对单纯慢性卡压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按照Bennett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动物患肢热板试验、神经传导速度、组织病理学和微细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右下肢热逃避反射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变短,对照组坐骨神经为神经周围或神经束间炎性反应、轴索变性、大量的轴索发芽、再生的有髓纤维及神经束再生。实验组有效地预防了早期神经的炎性反应和轴索的变性。结论Tranilast在大鼠单纯慢性卡压性神经病变模型中有对瘢痕增生抑制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比目鱼肌(红肌)、伸趾长肌(白肌)的病理变化。方法90只日本白兔分成15组。他们的右小腿被小儿充气式血压计袖带间断性、重复性的压迫。结果在40mmHg压力1d和3d压迫组中,骨骼肌细胞呈现炎性水肿和细胞直径增加。在80和120mmHg压力3d压迫组及40mmHg压力7、14和28d压迫组中,可见少量的坏死和有中性核细胞浸润的骨骼肌细胞,表明了早期细胞坏死。然而,在80和120mmHg压力7、14和28d压迫组中,骨骼肌细胞表明了显著的变性改变。这种改变是在压力较高组以及比目鱼肌比伸趾长肌更显著。结论重复性压迫可引起严重的骨骼肌组织的变性,特别是红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