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中、小功率单次微波照射对钛合金植入物周围组织的热损伤作用。 方法通过手术将钛合金内固定物植入兔右侧股骨上段,并将该侧作为实验侧,左侧下肢相同部位作为对照侧。根据微波照射功率将实验兔分为4组,分别是20W组、40W组、60W组及80W组。各组实验兔经麻醉后分别给予相应功率微波照射(微波频率均为2450MHz,持续照射30min),实时测量微波照射区域钛合金表面及毗邻肌组织温度变化;随后采用肌电图检测各组实验兔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情况;最后处死动物,取股骨旁钛合金周围肌组织、神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对照侧骨骼肌比较,经20W、40W微波照射后实验侧骨骼肌温度升高不显著(P>0.05),经60W、80W微波照射后实验侧骨骼肌温度升高显著(P<0.05)。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经60W、80W微波照射后,实验侧坐骨神经CMA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变慢(P<0.05),但波幅均无明显下降(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经60W微波照射后,实验侧骨骼肌细胞间隙明显充血、出血,坐骨神经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经80W微波照射后肌细胞出现空泡,肌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坐骨神经髓鞘肿胀。 结论60~80W微波(频率为2450MHz)连续照射30min可引起钛合金植入物周围组织热损伤,20~40W微波连续照射30min,钛合金植入物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热损伤,提示对钛合金植入部位进行小功率微波照射安全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下腰痛是困扰人类健康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美国,下腰痛已经成为除呼吸道疾病以外的第二高患病率的疾病[1].然而,目前却有85%左右的下腰痛患者的病因未明,只被笼统地归类为非特异性下腰痛.  相似文献   
13.
浮膝损伤是指同侧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同时发生骨折所形成的连枷膝.我们自1980年至1993年12月共收治6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诊断、治疗以及骨骼肌病理变化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和介绍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致慢性腰痛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骨骼肌的病理变化.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院收治的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8~66岁,平均42 3岁,慢性腰痛时间2~42年,平均27年.方法采用微创方法行腰骶部竖脊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进行腰、腹肌功能锻炼并进行疗效评价.选择平L3棘突竖脊肌外侧缘微进针点,用自行设计的带有侧孔及微压力感受装置的测压针,直接刺入竖脊肌内,分别测量竖脊肌内的静息压、运动中压和运动后6 min以内的压力改变.主要观察指标下腰痛症状,步行能力,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超声多普勒腰骶部血流的改变及腰骶部骨筋膜室内压在静息、运动中、运动后的改变.结果术后下腰痛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步行能力明显增加,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较术前分别增加(15±0.5)°和(7±0.7)°术前腰骶部骨筋膜室内压在静息、运动中和运动后6 min以内分别为(1.4±0.1),(24.9±1.5)和(1.8±0.2)kPa,术后分别为(0.9±0.1),(21.6±1.6)和(0.9±0.1)kPa(t值分别为2.04,2.32,3.21,P<0.05或0.01).竖脊肌病理改变为退行性变、灶状萎缩和坏死,电镜表现为散在性的骨骼肌纤维排列紊乱,多处骨骼肌纤维变性.超声多普勒结果表明腰骶部骨骼肌内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应用临床检查及骨筋膜室内压测定的方法诊断由腰骶部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是可靠的.治疗上可采用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15.
白跃宏 《医药与保健》2012,20(10):20-20
手脚麻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一般手脚麻木在短时间内消除,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有的人手脚麻木后长时间无法缓解,就得看医生了,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机器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后通过 Fugl-Meyer运动及平衡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下肢康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训练60d后,2组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机器人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力学,仿生学、肌电学的研究应用,对截肢适应证的选择、截肢术式的改进、截肢后康复、锻炼应用等问题也随之有很大发展。本文就我院骨科1981年~1991年对15岁以上伤病员截肢188例195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截肢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5岁。1988年3月10日入院。诉4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腰痛,伴右膝部疼痛,在当地医院先后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经保守对症治疗无明显疗效,并进行性加重,右下肢疼痛为针刺样,难忍受,口服止痛药稍缓解,疼痛休息时重,活动后减轻,二便正常。查体:体温、血压、心、肺、腹均未见异常。右下肢轻度屈膝跛行步态。脊柱轻度右弯,腰弯向右后方时,腰痛加重,并右下肢传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9年始应用SPect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以来,对本病较早期患者,应用髓心减压方法治疗23例(对个够关节),手术后随访3个月到二年,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3人,对个够关节,其中男20例,女3例,年龄20~55岁。根据症状、体征、X线摄片及ECT扫描,按marcus分期法:Ⅰ期5例(6个髋),Ⅱ期11例(15个髋),Ⅲ期7例(10个髋)。手术方法在X线电视监控下手术,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稍垫高,使患肢呈外展20度内旋IO度。1.切口:自大转子外侧最突出点开始,向下作外侧纵切日,长约8-100cm。2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物力学、仿生学、肌电学的研究应用,对截肢适应证的选择、截肢术式的改进、截肢后康复、锻炼应用等问题也随之有很大发展。本文就我院骨科1981年~1991年对15岁以上伤病员截肢188例195肢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截肢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