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4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童贫血之一.传统上,临床通常应用评价成熟红细胞的参数红细胞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ean cot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等作为IDA患者诊断及铁剂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评价指标,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为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型,反映人体内红细胞的更新速度、增生情况以及骨髓造血功能的细胞动力学变化[1-3],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测定胞浆中的RNA物质,一些检测Ret的新血液学参数指标不断出现,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本文主要探讨网织红细胞分群及红细胞参数在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及铁剂疗效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淋巴瘤患者FDG-PET检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计算机断层显像(CT)和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国际工作组织淋巴瘤疗效标准(IWC)和修订完善的国际工作组织淋巴瘤疗效标准(IWC+PET)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98例患者286处病灶FDG-PET检出219处,检出率为77%;其中结内215个病灶检出157个(73%),结外检出62个(87%);CT则共检出182个(64%),其中结内检出150个(70%),结外仅检出32个(45%).FDG-PET对结内、结外病灶的检m阳性检出率远高于CT(P<0.01).治疗后81例患者104处病灶,FDG-PET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68%;CT的阳性检出率和特异性分别为55%和33%,FDG-PET的阳性检出率和特异性高于CT(P<0.01).IWC标准完全缓解(CR)或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患者33例,其中8例(24%)复发,FDG-PET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1%,而FDG-PET阳性患者复发率为40%.33例患者使用IWC+PET标准重新评估,25例患者CR,其中5例复发(20%).179例患者中133例(74%)FDG-PET检查结果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22例FDG-PET阳性患者骨髓活检阴性,FDG-PET的阳性检出率为52%,特异性为83%.结论 FDG-PET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特异性,有助于患者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3.
小儿肾穿刺377例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儿童肾脏病的病因及病理确诊、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肾穿刺术是一种具创伤性的检查,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在进行肾穿刺时因不会配合呼吸、易哭闹、身体滚动、肾脏上下活动度大等原因,增加了术中的难度和危险性,在术后也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患儿实施肾穿刺时,除要求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须加强小儿肾穿刺术前护理、术中的医护配合及术后护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现将本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377例行肾活检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4.
背景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可无创性分析活体组织多种代谢物的改变,对肿瘤性质的诊断、病理分级以及预后评估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神经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MRS鉴别神经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EMCC、OVID、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关于MRS鉴别神经胶质瘤(神经胶质瘤组)与脑转移瘤(脑转移瘤组)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2月。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4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瘤周区,神经胶质瘤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酐(Cr)、NAA/胆碱(Cho)低于脑转移瘤组〔标准化均数差(SMD)=-0.59,95%CI(-0.96,-0.22),P=0.002;SMD=-1.90,95%CI(-3.30,-0.51),P=0.007〕,Cho/NAA、Cho/Cr高于脑转移瘤组〔SMD=1.51,95%CI(0.95,2.07),P<0.001;SMD=1.42,95%CI(0.84,2.00),P<0.001〕。瘤体区,神经胶质瘤组与脑转移瘤组NAA/Cr、NAA/Cho、Cho/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MD=-0.28,95%CI(-0.67,0.10),P=0.153;SMD=-0.47,95%CI(-1.80,0.86),P=0.488;SMD=0.38,95%CI(-0.10,0.86),P=0.117〕;神经胶质瘤组Cho/NAA高于脑转移瘤组〔SMD=0.47,95%CI(0.16,0.78),P=0.003〕。结论 瘤周区,神经胶质瘤NAA/Cr、NAA/Cho低于脑转移瘤,Cho/NAA、Cho/Cr高于脑转移瘤;瘤体区,神经胶质瘤Cho/NAA高于脑转移瘤。通过MRS对比分析瘤周NAA/Cr、NAA/Cho、Cho/NAA和Cho/Cr,对神经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与许多疾病的炎症反应和凋亡有关,但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caspase-1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在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96只20日龄健康Sprague-Daw 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惊厥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物反复惊厥后6 h,1,3,7 d大脑皮层caspase-1,IL-18,IL-1β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和光镜下大脑皮层神经元病理改变,并对脑损伤进行神经病理半定量积分。结果:①惊厥组各时间点大脑皮层caspase-1,IL-18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IL-1βmRNA的表达呈双峰样改变,反复惊厥后6 h,1 d,7 d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第3天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惊厥后皮层神经元出现水肿和变性坏死,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凋亡细胞。③反复惊厥后6 h,1 d,3 d脑含水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惊厥组各时间点脑损伤积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aspase-1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在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提高对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EG合并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系统检索文献并汇总复习类似病例相关报道,分析总结EG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结果 男,14岁,以“反复腹痛、腹泻1周”主诉入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入院后查血嗜酸性粒细胞(EOS)0.62,血清IgE 393 U·mL-1,骨髓细胞学检查示EOS比例增加,内镜下显示胃肠道黏膜慢性炎症,病理活检显示十二指肠黏膜EOS浸润,诊断为EG。经泼尼松抗炎和抗过敏药物等治疗1周后病情缓解,血EOS降至正常,随访2年患儿病情稳定无反复。在万方、中国知网、EMBASE和PubMed等数据库系统检索相关文献11篇,汇总EG合并急性胰腺炎14例(儿童病例4例),均以急性胰腺炎表现起病而误诊,以腹痛、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为主,外周血EOS均明显升高,腹腔积液EOS比例对诊断EG合并急性胰腺炎有重要提示意义,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黏膜异常改变。13例明确诊断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1例手术切除胰腺后复发,诊断EG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结论 EG合并急性胰腺炎罕见,对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且伴血EOS增多或常规抑酶抑酸治疗后临床转归差者,应警惕EG可能,完善内镜病理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