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9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64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531篇
内科学   280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2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259篇
综合类   1141篇
预防医学   548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485篇
  3篇
中国医学   445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重点剖析PCT(血清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危重患者75例,对其进行血液微生物的科学培养,结合结果将本次入组的75例研究对象分成未感染组及感染组,测定其PCT以及CRP,对比上述两种指标对诊断危重患者感染情况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未感染组患者的CRP为(3.02±0.40)μg/L,PCT为(14.98±0.96)mg/L,感染组患者的CRP为(4.50±1.30)μg/L,PCT为(23.02±9.86)mg/L(P<0.05);检测CRP,对重症患者进行感染诊断时,特异性有17.65%,敏感性35.29%;检测PCT,特异性达到32.35%,敏感性达到58.82%,PCT在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均优于CRP(P<0.05)。结论 PCT用于危重患者感染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显著高于CRP,早期诊断危重患者感染时检测P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2.
胶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胶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学及预后,观察了12例胶质肉瘤,其肿瘤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颞叶多见。肿瘤半数界限清楚,质硬。随访10例,9例死亡,平均生存8个月,1例生存3年2个月。部分病例HE染色切片中难以确定梭形肿瘤细胞来源。通过电镜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ac387、波形蛋白、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证实肿瘤中均含胶质母细胞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成分,仅1例尚含骨肉瘤成分。其组织起源为原始多潜能间叶细胞。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对2016-2018年句容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常见食源性病原体的分布特征和发病规律,为食源性疾病的早期识别、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句容市各哨点医院在国家食源性监测网络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并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共监测1543例食源性疾病信息,病患男性(55.22%)稍高于女性(44.78%);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21.78%)和21~30岁(18.86%);职业主要是农民(53.53%);发病相对集中在第二、三季度;可疑进食场所大多为家庭(73.4%);食品暴露最多的是肉及肉制品(31.6%)。共检测464份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36株;沙门氏菌21株;副溶血性弧菌15株;志贺氏菌1株。结论 句容市食源性病原体主要是诺如病毒GⅡ型,其次是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应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食源性疾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974.
<正>牙源性上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而发生的一组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及根端囊肿是最为常见的类型~([1])。它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因其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但其病情若迁延不愈可诱发牙齿移位  相似文献   
975.
肿瘤从原发部位转移种植至骨骼,是一个动态过程,且骨转移具有靶向性,应用"癌毒传舍"、"痰毒流注"、"内风理论"等解释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前人未明确提出此动态过程的病因病机。现提出:肿瘤骨转移的定向过程本于水寒土虚,相火妄动。借此完善肿瘤骨转移的病机理论,为临床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探讨LASS2/TMSG1及其突变体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表达LASS2/TMSG1全长及其4个突变体的pcDNA3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到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PC-3M-1E8细胞系中;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稳定转染效果,并分析不同点突变体对LASS2/TMSG1和ATP6V0C表达量的影响;采用生长曲线测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掺入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修复实验、Matrigel穿膜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LASS2/TMSG1及其4个点突变体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并通过免疫双重荧光染色分析LASS2/TMSG1不同突变体和ATP6V0C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LASS2/TMSG1 S248A组较LASS2/TMSG1野生型组ATP6V0C表达增加了3倍(P<0.05), 且免疫双重荧光染色结果显示LASS2/TMSG1 S248A组ATP6V0C表达明显增加;与LASS2/TMSG1野生型组相比,LASS2/TMSG1 S248A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锚着不依赖生长能力、细胞迁移能力 (细胞迁移率从35.3%±3.2%增加到70.3%±3%)和侵袭能力(穿膜细胞数从50.0±3.2增加到203.0±6.5)明显提高(P<0.05), G0/G1期比例增加(从51.0%增加到85.4%,P<0.05),但细胞凋亡率亦明显升高(从7%增加到15.1%,P<0.05)。结论: LASS2 /TMSG1第248位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后(S248A)能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是LASS2/TMSG S248A使ATP6V0C表达量增加,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侵袭,提示LASS2/TMSG1蛋白第248位丝氨酸是抑制前列腺癌侵袭的重要功能位点。  相似文献   
977.
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成百家争鸣之态,但虚、寒、瘀的病机要素已基本达成共识。经方因其立法严谨、方证明确、配伍精当并且深刻揭示病机内涵而广泛应用于肿瘤病证。温经汤体现的温阳散寒,补虚祛瘀的病机与治法,契合肿瘤虚、寒、瘀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978.
979.
目的 探讨三明治教学在《外科护理学》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护理专业两个班级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名。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授课方式,观察组学生采取三明治教学,通过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采用SPSS 24.0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课程成绩评分、学习氛围评分、学习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习氛围评价良好率、学习积极性评价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明治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趣味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0.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在不同肾功能情况下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患者的晚期并发症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思路。方法:60例CKD3-5期患者,根据GFR水平分为3组,CKD3期(GFR:30~59 ml/min*1.73 m2)17例,CKD4期(GFR:15~29 ml/min*1.73 m2)19例,CKD5期(GFR15 ml/min*1.73 m2)24例。另外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参考国际推荐标准(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男性125 g/1.73 m2,女性110 g/1.73 m2,诊断左心室肥厚(LVH),将CKD3-5期患者分为左室心肌肥厚组(LVH组)32例及非左室心肌肥厚组(NLVH组)28例,根据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同步测定各组患者GAL-3的水平及经心脏彩超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慢性肾脏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al-3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慢性肾脏病组之间相比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NLVH组相比,Gal-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LVH组患者血清Gal-3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LVH组SBP、CRP、LVMI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肾脏病的发展,Gal-3水平逐渐升高,且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更大,说明半乳糖凝集素3与慢性肾脏病合并左室心肌肥厚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肾脏病合并左室心肌肥厚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