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田国忠  王斌 《疾病监测》2002,17(10):380-381
2001年12月13日至2002年2月19日,肥城矿务局10所小学同时发生流感、水痘、腮腺炎三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以机关小学的疫情最为严重,现将这所小学的疫情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补充胎儿十二指肠浆肌层及黏膜下层的血管形态学资料。方法 采用组织透明揭层铺片、组织切片及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三种方法 ,观测 6 0例足月新鲜胎儿十二指肠壁浆肌层及黏膜下层的血管构筑形态。结果 浆膜及纵行肌层毛细血管网主要由直动脉的长支、短支及参与构成黏膜下毛细血管丛第一级血管网的小微动脉发出的返支构成 ;环形肌层毛细血管较稀疏 ,相互连接成长条形血管网 ,毛细血管局部可膨大为窦状 ;黏膜下层毛细血管丛由三级血管网构成。结论 黏膜下层的小动脉为十二指肠器官内血液供应的枢纽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利用脑膜炎奈瑟菌基因组中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特征,对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方法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109株,选择脑膜炎奈瑟菌DNA中4个VNTR位点,PCR扩增含有串联重复序列的DNA片段,选择每一个VNTR位点有差别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序列比对,测算串联重复序列的拷贝数.Bio-Rad Gel DocTM XR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计算PCR产物DNA片段的碱基含量,换算成串联重复数;对109株菌株4个位点的串联重复序列拷贝数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基因分型,并将VNTR基因分型结果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PFGE)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9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分为22个VNTR基因型,同一暴发来源的菌株具有相同VNTR特征;VNTR基因分型方法与PFGE基因分型具有相关关系.结论应用VNTR技术可以对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基因分型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VNTR基因分型可较好地应用于追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传染源.  相似文献   
84.
1997年5月22日~6月22日,山东省肥城矿务局大封煤矿小学发生一起麻疹暴发,为查清原因,总结教训,我们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凋查,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为临床诊断的麻疹病例及大封矿小学1~5年级全体学生.由防疫人员组成调查组,调查方式以家庭随访为主,每例患者逐一填写调查表,了解接触史,发病史,麻疹接种史(以儿童接种证为准),家庭成员发病情况,现场进行体格检查.1.2诊断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1.3实验室检验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恻麻疹抗体.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方法(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 MLVA)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型中的应用。 方法 选用文献报道的12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及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凝胶电泳图谱计算出各位点的串联重复单元拷贝数,通过BioNumerics(Version 4.0, Applied Maths BVBA, Belium)聚类分析。 结果 设置12个位点串联重复单元拷贝数100%的相似性为判断标准,可将10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为34个MLVA基因型,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设置12个位点串联重复单元拷贝数45%相似性为判断标准,将106株菌株分为11个群,相同的地域、分离来源和分离部位的菌株具有相关性。 结论 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分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可比性、可重复性和高鉴别力等优点,适合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生长素释放肽(GHRP)对脂联素(APN)的影响,探讨GHRP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更好地防治CH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Adriamycin,ADR)方法建立大鼠CHF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匀浆中APN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间血清和心肌组织匀浆中APN的含量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APN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APN比对照组轻度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PN在CHF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GHRP具有保护和改善CHF大鼠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思想界掀起了“人文精神”的讨论,对医学人文界也产生了影响。近年《健康报》也设立了“医学与人文的对话”专栏,除专家发表学术观点外,一批医务工作者也结合自己的医学实践参与讨论,在此影响之下,我们解剖学人已感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愿与同道探讨在解剖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88.
用墨汁灌注组织透明辅片及组织切片光镜方法,观测了30例足月新鲜胎儿结肠粘膜下层的微血管构筑。粘膜下血管分支复杂形态各异,吻合方式多样,呈“层状”分布,形成三级血管网,其中一级血管网为结肠器官内血管三维空间联系的交通枢纽,其分支分别参与构成浆肌丛、环行肌丛及粘膜丛。不同结肠段和不同部位血管网的网眼密度均有差异。网眼密度由壁外向壁内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动脉在上段直肠的分支分布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成人尸体 2 0具 ,婴幼儿尸体 15具 ,行巨微解剖观察。结果 上段直肠主要由直肠上动脉的分支乙状结肠直肠动脉供血 ;动脉在器官外根据走行可分为降支型、吻合弓型及并列型 ;动脉在器官表面分支多呈环绕型和“鸦爪”型 ,前者主要分布于上段直肠 (壶腹以上 ) ,后者主要分布于直肠壶腹的上半 ;在直肠上段前壁中线部位 ,存在“无血管吻合区”。结论 吻合弓型乙状结肠直肠动脉优于其它两型 ;上段直肠前壁中线表面部位可能存在“相对供血贫乏区”。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回盲部器官表面动脉形态特征,为临床提供回盲部器官微血管构筑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通过动脉乳胶灌注、解剖剥离的方法,观察回盲部器官表面的血供特点.结果 回肠直动脉发出长短支各一支,其中长支沿肠侧壁与长轴近似垂直抵达对系膜缘,与对侧长支吻合;短支行于两长支之间,供应系膜缘肠壁并与长支形成吻合.盲肠边缘动脉发长支到达肠壁多行于结肠袋之间的浆膜下,并发许多小支供给系膜带侧2/3的肠壁,其末支穿过网膜带及独立带分布到系膜带对侧1/3的肠壁;短支在肠壁外起于长支、长支间的细交通支或边缘动脉,逐渐穿入肠壁肌层后分布到系膜带侧2/3的肠壁.结论 回盲部器官表面动脉以系膜缘为优;该部器官表面动脉与器官内微血管构筑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