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48例、早期组44例和延迟组36例,比较不同治疗时间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超早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的并发症率高于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并发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和早期组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6到24小时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较好,再出血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NRS2002在预估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潜在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潜在的化疗不良事件的干预措施。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肿瘤内科就诊的149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完善NRS2002评分及相关病史采集,评估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149例患者中,有营养不良风险(NRS2002评分≥3分)的老年肿瘤患者占43.6%,无营养风险占56.4%,其中年龄、肿瘤类别分布、化疗不良反应分级、WBC、Hb、Scr、UA及血清K+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分级与NRS2002评分呈正相关性,与WBC、Hb、SCr、UA及K+、Ca2+呈负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提示NRS2002评分的高低与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分级显著正相关,而SCr则是一个负性预测因子。结论:NRS2002可准确预估老年肿瘤化疗患者面临的潜在化疗风险,早期纠正贫血或可缩小老年肿瘤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风险;肾功不全不再是化疗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63.
再谈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突出两项基础技术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医学生在校期间能力培养是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首要目标,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进入临床后,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根据当前医学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现状,外科手术学教学就成为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毕业生水准高低的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在手术学教学中为保证教学质量,对技能训练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带教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在教学中强调突出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两项基本技术,以突出两项基本技术作为教改的核心问题抓住不放,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化疗配合培正散结通膈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4例,随机分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G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培正散结通膈汤,6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困难缓解情况,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吞咽困难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培正散结通膈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5.
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 B)是溶酶体中研究最为广泛的蛋白酶之一。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及继发炎性反应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cat B参与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及炎症的级联反应。cat B抑制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通过促进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突触重组和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来提高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但目前cat B及其抑制剂与脑出血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就cat B及其抑制剂与脑出血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PH)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单存高血压前期患者80例作为PH组,同期理想血压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K水平,同时测定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PH组血清MK、TC、TG、IRI 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H组MK水平与收缩压(SBP)、hs-CRP、IRI、TG、TC呈正相关(r=0.351、0.358、0.351、0.377和0.394,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K水平、IRI、hs-CRP与PH密切相关。结论 PH患者存在异常的MK表达,MK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hs-CRP密切相关,是PH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7.
正Wilson病(W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异常疾病,患病率为1/30 000,携带者频率为1/(150~180)[1]。这种疾病是由于13q14. 3的ATP7B基因突变,导致过量的铜在肝脏聚集,达到饱和后释放入血[2]。其特征是过多的铜在各种组织中,尤其是肝脏和脑组织中的异常积累,角膜、肾脏、骨骼、口腔组织[3-4]等也可以受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特征是肝脏病变和神经精神症状[5],少数患者以肾功能不全、骨折、关节炎、牙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首发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中溶酶体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老年病科以及体检中心就诊年龄≥60岁的AD、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健康老年人共78例,其中AD组30例,MCI组28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2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查各组Cathepsin B、Cathepsin D mRNA表达水平,并检查Cathepsin B、Cathepsin D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内β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结果AD组Cathepsin B、Cathepsin D 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MCI组,单核细胞内Aβ1-4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CI组单核细胞Cathepsin B、Cathepsin D 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以及单核细胞内Aβ1-4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Cathepsin B、Cathepsin D表达及活性下调可以作为AD病程发展阶段的评价指标,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对于Aβ的降解能力下降与Cathepsin B、Cathepsin D表达下调有关,Cathepsin B、Cathepsin D在MCI组表达下调的意义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AD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行为损害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关于AD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学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AD疾病进程中伴随着广泛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与其他机制紧密联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从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单核细胞、炎症介质等方面对目前AD神经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最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不仅对血管再生和启动成骨修复有重要意义,其持续稳定的释放还能够提高新生骨的矿化程度,增强修复组织的力学性能。 目的:观察hVEG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功能。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pcDNA3.1-VEGF165质粒和脂质体1∶3比例的混合液转染,并分为3组:转染组应用pcDNA3.1-VEGF165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组应用pcDNA3.1-空载体转染,未转染组不处理。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转染组与其他两组比较,VEGF165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空载体转染组与未转染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转染组不同时间点之间VEGF165蛋白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165蛋白。提示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