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45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环孢素A对稳定EBV诱发淋巴瘤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hu-PBL/SCID嵌合体小鼠发生移植物和抗宿主反应(GVHR)的抑制作用,建立稳定的EBV诱发淋巴瘤动物模型,方法:从健康成人新鲜外周血中分离出淋巴细胞,将之移植到SCID小鼠腹腔中,实验感染EB病毒,腹腔注射CSA,并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人sIL-2R水平。结果:环孢素A组(14只)无1只小鼠因GVHR而死亡,而其余3组共39只小鼠有15只因GVHR而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7d,死亡率分别为55.56%(5/9例)、30.43%(7/23例)、42.86%(37.7例),与环孢素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环孢素A组在不同时间sIL-2R含量较稳定,而实验感染组sIL-2R水平有逐渐升高趋势,环孢素A组与实验感染组同一时间比较15d和22d时sIL-2R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渡过急性GVHR期而存活的38只SCID小鼠中,共有24只形成肿瘤。结论:CSA可显著抑制hu-PBL/SCID嵌合体小鼠GVHR的发生,对稳定建立EWBV诱发淋巴瘤动物模型具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2.
^131I标记PNA对裸鼠移植性人胃癌的靶向定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实验利用配基-受体亲合原理进行肿瘤靶向定位研究,在荷人胃癌裸鼠体内观察花生凝集素(PNA)的 放射受体定位能力和规律,结果表明:放射性碘标记PNA与肿瘤细胞凝集素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新合力,胃癌组织能够选择性地聚积^131I-PNA。经腹腔注入^131I-PNA后第7天,肿瘤组织与血液和正常 组织的放射性强度之比分别是7。35和4.21。ECT显像肿瘤部位有明显的放射性积聚。本实验提示核素标记P 相似文献
73.
EB病毒在SCID小鼠体内诱发人B淋巴细胞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试验研究EB病毒(EBV)对人正常细胞的致瘤性,并检测我国正常人群对EBV的易感性,试图建立EBV诱发人淋巴细胞肿瘤模型。方法: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即SCID小鼠体内移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每鼠腹腔接种1×108个PBL。对接种VCA/IgA阴性献血员PBL的动物,移植后1周内经腹腔注射B95-8标准株EBV悬液作为实验感染,而接种VCA/IgA阳性献血员PBL的动物不再进行实验感染。结果:在接受12名健康成人PBL移植并感染EBV的19只SCID小鼠中,肿瘤诱发率分别为91.7%(11/12名)和84.2%(16/19只鼠)。诱发瘤常见于小鼠腹腔后壁和纵隔,具有侵袭性和致死性,患瘤小鼠平均存活时间65.5天。EBV诱发瘤是结节状实体瘤,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大裂—无裂混合细胞。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研究表明,肿瘤类型是人源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诱发瘤原位分子杂交显示肿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小核酸分子EBER-1和人类基因组Alu序列。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内存在EB病毒颗粒。肿瘤细胞表达EB病毒BZLF1蛋白阳性。结论:SCID/人淋巴细胞嵌合体是研究EBV感染和致瘤性的敏感动物模型,且获得了EBV引起人类正常细胞在体内发生肿瘤的直接依据。因而证实了EBV对人类细胞的致瘤作用,进一步明确机体免疫缺陷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74.
病理组织切片细胞核染色使用的苏木素染液种类很多,多数实验通常沿用经典的Harris苏木素。Harris苏木素染液配制比较繁琐,尤其是加氧化剂时的适当温度难于控制,且受气温的影响。如果温度过低,就达不到氧化的效果而影响染色力,如果温度过高,则产生大量气体,使溶液随气体从容器内喷出,并造成过度氧化;当溶液经冷却和 相似文献
75.
本文应用7种凝集素对82例大肠癌及40例非癌大肠粘膜进行了亲合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P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6.6%,正常大肠粘膜全为阴性;UEA—1在左侧大肠癌的阳性率是58.7%,左侧大肠正常粘膜不表达UEA—1受体;Con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是82.9%,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56.7%;DBA、SBA在大肠癌的阳性率分别比正常大肠粘膜减少52.4%和26.8%。作者认为PNA受体是大肠癌的较高特异性肿瘤标记,UEA—1、ConA、DBA和SBA四种凝集素受体对大肠癌也有一定意义,可能为肿瘤相关标记。癌细胞PNA、UEA—1和RCA受体的定位分布与大肠癌的分化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肠癌凝集素结合反应与癌转移之间无必然联系,但PNA和UEA—1对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灶的检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6.
本文采用ABC亲合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53例Wistar大鼠胃粘膜腺上皮的菜豆凝集素(PHA)受体的分布,其中正常大鼠胃粘膜17例,腺胃胃癌22例,异型增生14例。结果显示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不结合PHA,胃底腺与幽门腺的结合阳性率各为89.8%与23.5%。结合反应从界嵴循胃底腺至胃窦幽门腺、从胃底腺的颈部到体部再到底部均呈逐渐减弱趋势,而幽门腺的颈部和体部腺上皮PHA反应强度高于腺底部细胞。大鼠腺胃幽门部胃癌及异型增生腺体的结合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相应部位的正常胃粘膜,且阳性主要定位于癌变腺体的腔膜面或核上区胞浆。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胃粘膜PHA受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鼠实验性胃癌表现有与人类胃癌相似的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检测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细胞染色体7q31.1区域的杂合性缺失(LOH),绘制胃癌及癌前病变7q31.1区域等位基因缺失图谱,确定其常见最小缺失区域,探索胃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不同阶段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 在胃癌及胃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上行显微切割,获得胃癌及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用高密度微卫星标志结合PCR技术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细胞染色体7q31.1杂合性缺失,绘制胃癌及癌前病变染色体7q31.1等位基因的缺失图谱。结果 发现胃癌染色体7q31.1至少有一个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的21例,占70.0%(21/30);D7S2459、D7S523、D7S2502、D7S486、D7S480、D7S650、D7S2486各位点杂合性缺失频率分别为10.0%、6.7%、23.3%、43.3%、26.7%、26.7%、20.0%;缺失图谱分析显示胃癌常见最小缺失区域位于D7S2502~D7S480之间。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至少一个位点等位基因缺失的11例,占36.7%(11/30),其中缺失频率最高的微卫星位点是D7S480为23.3%(7/30);不同程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染色体7q31.1 LOH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染色体7q31.1常见最小缺失区域在D7S2502~D7S480之间,在D7S486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相关的抑癌基因。在胃黏膜癌前病变阶段(不典型增生)可检测出染色体7q31.1区域的杂合性缺失,7q31.1 LOH可能是胃癌发生极早期的分子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miR-503是否能通过调控bcl-2的表达增强BEL-7402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
定量PCR检测肝癌细胞中miR-503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观察肝癌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脂质
体转染法将miR-503模拟物瞬时转染至BEL-7402细胞;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503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活性验证
miR-503潜在的靶位点;MTT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的改变。结果:相比于HL-7702细胞,miR-503在BEL-7402细胞中
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miR-503能够与bcl-2靶向结合,下调bcl-2的表达;miR-503转染组的细胞活
力较miRNA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MiR-503可能通过靶向bcl-2增强BEL-7402细胞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抑制肝
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9.
由于传统微管蛋白结合剂抗肿瘤药毒副作用大,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开发更具特异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Polo样激酶1(PLK1)是多个细胞周期事件的调控因子,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并且它的表达与许多肿瘤不良预后相关,因此成为一个热门治疗的靶点。Volasertib是目前最具特色的ATP竞争性PLK1小分子抑制剂。不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volasertib在多种临床前/临床研究模型中均表现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此外,volasertib已经被应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和多种其他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当中,且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本文主要探讨volasertib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HCV NS5B蛋白以不同HCV型来源的负链3'末端RNA为模板的复制活性,为优化以NS5B为靶点的抗HCV药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HCV NS5B蛋白,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分别以体外转录的la(-)3'T RNA、1b(-)3'T RNA和2a(-)3'T RNA为模板进行体外RdRP反应,Northen blot检测RdRp产物.结果 当以2a(-)3p'T RNA为模板时,RdRp产物量最高,约为以1a(-)3'T RNA为模板时的RdRp产物量的220%,当以ib(-)3'T RNA为模板时产物量最低,约为1a(-)3'T RNA为模板时的RdRp产物量的60%.结论 HCV NS5B对不同基因型来源的RNA模板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