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Fas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是诱导细胞凋亡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其异常表达参与了肾肿瘤、肾移植排斥反应、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Fas的结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肾组织损伤中作用的体内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对受PAF、溶PAF刺激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过氧化氢(H_2O_2)和胎儿GMC产生PAF的影响。结果表明,PAF诱导大鼠GMC产生和H_2O_2,诱导胎儿GMC产生PAF,但溶PAF无此作用。BN52021能减轻注射阿霉素大鼠的肾病改变和抑制PAF上述体外刺激作用。提示PAF是肾组织损伤的重要介质,PAF受体拮抗剂有可能成为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3.
血小板活化因子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自分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纯金属电阻率的两个简化模型:一个统计模型,一个电子-声子耦合模型。由统计模型可得出;纯金属电阻率与声子深度及声子平均动量的平方成正比。由电子-声子耦合模型得出:电子的散射几率不仅正比于声子数,而且正比于电子-声子的耦合强度。由这两个模型皆能得出纯金属电阻率在高湿时与温度T成正比,低温时与T^5成正比的结果。由电阻率-温度曲线的比较表明,两模型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CD44在胚胎肾组织和肾小球疾病患儿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以探明CD44在肾组织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技术,观察CD44在胚胎肾组织和肾小球疾病患儿活检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在胎儿和正常人肾组织中,肾小球内CD44表达阴性,间质弱阳性;(2)肾小球疾病患儿肾活检组织中,CD44表达异常,其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系膜细胞严重增殖的区域、硬化病灶形成处和明显纤维化的间质,且表达强度与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结果提示CD44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激活蛋白_1(AP_1)、转化生长因子_β1(TGF_β1)的表达与激素耐药、肾脏病理损害的相关性,以期阐明PNS激素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非生物素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48例PNS(SSNS8例,SRNS20例,SDNS20例)患儿肾组织中AP_1亚基c_Jun和TGF_β1的表达水平,用计分法半定量评价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结果①肾小球内和肾小管间质内AP_1和TGF_β1的表达,均为SRNS>SDNS>SSNS(P<0.01)。②SSNS、SDNS、SRNS3组肾小球的病理损害分数分别为4.25±1.49,5.25±1.65,8.10±2.57(SRNS与SDRS比较P<0.01,SDRS与SSNS比较P>0.05);SSNS、SDNS、SRNS3组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害分数分别为4.13±0.99,6.90±1.55,11.10±2.94(P<0.01)。③肾组织中AP_1和TGF_β1的表达与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3,0.352;0.547,0.646,P均<0.05)。结论SRNS患儿肾组织中AP_1和TGF_β1的表达增强,并与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患儿男,7岁。因浮肿20 d,皮疹5 d入院。患儿20 d前出现咳嗽、浮肿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抗感染治疗1周,患儿咳嗽好转,浮肿逐渐加重,出现尿少,5 d前发现皮疹,在南京市传染病院诊断为水痘,且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外院住院治疗5 d,腹部明显膨隆,皮疹全部结痂后转入我科。患儿病程中未见肉眼血尿,既往无听力视力异常病史,家族无遗传性肾病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的临床效果.方法 PNE患儿60例,均分为生物反馈治疗组(A组)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组(B组),疗程1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遗尿频率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随访1个月,A组治愈率33.3%,有效率86.7%,B组治愈率60.0%,有效率96.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儿童PNE优于单独使用生物反馈疗法.  相似文献   
49.
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化、炎症介质产生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诱饵(decoy)核酸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基因治疗策略.可特异性地阻断核转录因子的活性而抑制下游基因的表达.也极可能成为有效治疗肾脏疾病的新方法。本研究借助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