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使用黄芪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与常规HAART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其降低副作用及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结论研究组收集22例艾滋病患者,用黄芪联合HAART治疗24周;对照组收集20例艾滋病患者,常规HAART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副作用及抗艾滋病疗效对比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研究组在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皮疹、皮肤瘙痒及肝功能损害方面药物副作用较对照组发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CD4+细胞数为(256.80±102.58),对照组为(240.26±9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联合HAART治疗可以减少HAART治疗的副作用,提高CD4+细胞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丁佩佩  何纲  谭雅仪  吴兴柳  甄沛林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93-1393,1420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动态。方法收集62例艾滋病患者分为黄芪联合HAART治疗组30例和常规HAART治疗组32例,各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个月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经1、3、6个月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经3、6个月治疗后黄芪联合HAART治疗CD4+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常规HAAR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HARRT治疗而言,黄芪联合HAART治疗能更有效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时均采用2HRES/7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 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27)及治疗后B组的(6.57±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东省江门市医疗结构卫生服务反应性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不同人群间反应性差距。方法采用WHO制定的“卫生系统反应性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数据用EPIDATA双录入逻辑校对。结果研究显示江门市卫生系统反应性评价总分值为7.16分,最需改进的是及时关注,有效交流和就医环境。结论加强医护人员的人文医学教育,树立尊重病人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管理机制,提高卫生系统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纤维化疗效。方法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34例为治疗组,历史病例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Ⅳ胶原(I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个月,LN、PCIU、HA和IV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治疗组18个月后52.9%(18/34)的患者肝组织学改善(治疗后HAI积分下降〉2),其中47.0%(16/34)的患者坏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2),35.3%(12/34)的患者纤维化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肝穿刺组织学活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抑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使肝组织炎症明显好转,减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近期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54例患者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DNA水平、PT及肝功能结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对照组死亡32例(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患者治疗1个月时ALT、AST、TBIL、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PT、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肝功能好转,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能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发作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IL-6、IL-12、γ干扰素和IL-10的变化,探讨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与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54例急性发作及免疫耐受慢性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2、γ干扰素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等.结果 处于急性发作的患者年龄较大,HBV DNA定量较低,促炎症因子和抗炎症因子的水平均高于处于免疫耐受的患者:重型肝炎组IL-6的水平(179.80±134.96)pg/ml高于非重型肝炎组(108.80±113.23)pg/ml(P<0.05),而IL-10的水平(12.80±4.96)pg/ml低于非重型肝炎组(20.33±7.35)pg/ml(P<0.05).结论 慢性乙肝急性发作可能与炎症因子的激活相关,IL-6有促进肝损伤作用,而IL-10可能在避免过强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EV)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将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 97例(48.5%),EV154例(77%).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G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EV程度与PHG发病率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PHG的发病率与肝功能分级及EV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门市甲状腺癌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江门市中心医院2006~2010年收治的甲状腺癌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院累计收治甲状腺癌病人375例,其中2006年43例,2007年65例,2008年64例,2009年92例,2010年111例;女性占80.27%,男性占19.73%;发病年龄16~20岁的占5.07%,21~35岁占27.20%,36~45岁占34.40%,46~59岁占21.07%;病理分型为乳头状腺癌的占72.00%,滤泡状腺癌占21.06%,髓样癌占4.27%,未分化癌占2.67%。治疗1~5年后,治愈的占84.00%,好转的占12.26%,死亡的占1.87%,未愈的占1.87%。[结论]甲状腺癌住院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反应性的评价,比较它们之间反应性的差距.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过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医疗服务的236人和95人进行调查,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数据使用Epidata双录入,用SPSS16.0软件完成数据处理.结果 公立医院除了在"社会支持"、"就医环境"、"尊重"方面优于民营医院外,其他方面在"自主权"、"保密"、"及时关注"、"交流"、"选择性"方面均差于民营医院.结论 加强医院管理,关注群众期望,提高公立和民营医院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