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王麟士  裴xiu 《河北医药》1989,11(4):198-199
实践表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CPH)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H),甚至慢性和急性肝炎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准确鉴别,但其治疗重点及转归却殊有不同。本文意在通过临床、病原免疫学及病理学诸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力求对发病率较高及颇为引人关  相似文献   
62.
肝性脑病的诊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麟士  裴琇 《临床荟萃》2003,18(24):1427-1430
肝性脑病 (Hepaticencephalopathy ,HE)是指各种急、慢性严重肝病或失代偿性肝硬化 (LC)门体静脉分流引起的 ,以机体代谢紊乱为基础的 ,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功能紊乱综合征。以前曾称为肝性昏迷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治疗棘手 ,预后严重。1 HE的发病机制及诱发因素1.1 发病机制 颇为复杂 ,多认为是由综合性因素所致。概言之 ,HE的发病机制可简述如下。1.1.1 血氨等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 氨中毒学说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仍占最重要的地位。氨在肝脏内转化为尿素和谷氨酰氨 ,肝衰竭和 (或 )门体分流…  相似文献   
63.
患者 男,43岁。因发热2天,乏力、纳差、尿黄7天于1994年5月6日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及肝炎接 触史,亦无输血及血制品史。查体:T 36℃,P 60次/分,BP 14/10kPa,神清,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和蜘蛛痣。心肺正常。肝脏右肋下未触及,脾于左肋下可触及边缘。  相似文献   
64.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H)合并大动脉炎者尚少报道。兹将我院所见2例介绍如下; 例1 余××,女,26岁,工人。住院号53556。主诉右臂乏力,食欲不振及阵发性头晕眼黑1年,于1982年5月15日入院。查体:桡动脉脉搏左侧82次/分、右侧触不清。血压左上肢16/10.7kPa(120/80mmHg),左下肢20/13.3kPa(150/100mmHg),右上肢10.7/8kPa(80/60mmHg),右下肢17.3/14.7kPa(130/110mmHg)。面色发黑、心肺无异常。腹乎软,肝肋下1.5cm,质中有压痛,脾刚触及。肝功TTT18u,TFT+++,A/G3.2/2.3、GPT48u。HBsAg1:128(+),  相似文献   
65.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麟士 《临床荟萃》2003,18(2):119-120,F003
肝硬化 (LC)患者由于防御功能低下 ,门体分流形成 ,肝功能受到损害 ,肠道细菌易位及大量增殖等因素 ,容易并发细菌感染 ,尽管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 ,仍然有 2 5 %LC患者死于细菌感染。LC最常见的细菌性并发症 ,依次为尿路感染(12 %~ 2 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7%~ 2 3% )、呼吸道感染 (6 %~ 10 % ) ;次为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皮肤感染、细菌性脑膜炎、结核病、真菌感染、菌血症 (败血症 )4 %~ 9% ,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LC中最具特征的细菌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  相似文献   
66.
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肝脏有益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摄取,强化蛋白合成酶,因而增加肝内蛋白的合成;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促进胆汁的生成和排泄等,因而激素治疗肝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曾是寄与很大希望的研究热点.然而随着病毒性肝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阐明及应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药物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发现长期皮质激素疗法,对乙肝病毒(HBV)不仅不能抑制反而使之活跃,促进肝硬变进展并出现一系列副作用.使病死率增加.目前,国际上有关肝病应用激素的适应证已达到共识,认为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利少弊多,一般不宜采用.但由于它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有益的,治疗重型肝炎及淤胆型肝炎或许有一定价值,短程大剂量激素撤除疗法及短程皮质激素撤除后继用抗病毒方法能否增加疗效诸问题,国内认识尚未趋于一致,因而有必要对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7.
长期发热伴淋巴结肝脾肿大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050051)赵彩彦,王麟士患者男,40岁,农民,主因发热、多汗2个月,加重1个月于1994年2月15日入院,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汗,伴全身搔痒,双下肢发冷,未测体温。1个月前自觉发热...  相似文献   
68.
病毒性肝炎与铁代谢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代谢异常对肝损伤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铁负荷加重病毒性肝炎的肝损伤、肝纤维化,以及对治疗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铁作为一种强力催化剂,促进氧自由基的产生,导致肝细胞亚细胞膜磷脂过氧化反应,特别是在线粒体和微粒体膜的过氧化损伤,通过干扰电子转移导致能量的减少,最终使细胞死亡并继发纤维化形成。针对铁毒性采用去铁和抗氧化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病变,可以提高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69.
本文分析了113例流行性出血热忠者,其中轻型11例,中型85例,重型13例,危重型4例,死己3例,病死率为2.7%。提出新疫区本病的早期诊断应注意流行病学资料,掌握早期诊断依据,做好鉴别诊断及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报告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L)测定2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平滑肌自身抗体(SMA)的结果。分析表明:甲型肝炎病毒(HAV)无论是单纯感染或是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SMA的阳性率均较HBV感染时高(P<0.005),而且与HBV复制受抑制相关。HAV感染后可抑制HBV的复制,可能因患者血清中曾存在循环干扰素(IFN),鉴于这种HAV与HBV之间的病毒干扰现象,作者提出,定期多次应用甲肝疫苗或其它药物不断诱生IFN,有可能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