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的多发病,但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本文通过对我院7年间所收治的60例新生儿硬肿症的分析,认为本病易发生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尤以出生3天内的早期新生儿多见,且男婴多于女婴。通过发病季节观察,认为寒冷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次感染、窒息、缺氧也可促成硬肿症的发生。动态观察耳廓微循环,对硬肿症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1986年1~3月份山西运城地K爆发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罹患率为13.77‰(校正罹忠率为17.50‰),病人多为婴幼儿,其中〇~岁组罹患率最高(89.06‰),1~岁组次之(55.7‰),随年龄增民,罹患率下降。性别间发病男性大于女性(χ2=101.09,P<0.00l),男女之比为1.4:1。病人临床表现一般较重,多数具有喘憋症状,病死率为1%。病人分布具苻家庭聚集性.其爆发与气温有关(rs=0.4799,P<0.05),日温差大,发病人数增多;与人均居室面积大小有关,随居室面积增大,罹患率下降(趋势χ2=5.58,P<0.05)。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证明,引起爆发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相似文献   
23.
<正> 眼裂的大小、两眼的距离及耳位的异常,有助于提示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可能,例如较常见的21—三体综合征,常表现眼裂小、眼距宽、眼外眦上翘、耳廓小;猫叫综合征(5P~-)表现眼裂小、眼距宽、眼外眦下斜、耳位低且小;18—三体综合征为小眼球、眼距宽、耳位低、小下颌;13—三体综合征、粘多糖病I型、吐纳综合征等,也都表现有眼距、耳位的异常。五官的变异可反映颅、面骨及脑的发育异常。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24.
<正> 为了搞好优生优育,探索尽早发现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指征,我们对新生儿乳头间距、胸骨长及其与身长、胸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与研究,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于1984年11月~1987年4月,对我院、太原市南城区人民医院、南城区产院出生三天内的汉族健康足月新生儿进行测量研究,共测503例,其中男婴260例,女婴243例。二方法:所测4项指标为乳距(两乳头间距离)、胸骨长度(胸骨柄上缘至胸骨剑突的长度)。均用大分规测量,有机玻璃直尺读出读数。身长为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用标准婴儿量床测量;胸围以统一标准软尺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取吸气与呼气平均值,读数到毫米。为避免人为的误差,测量人员相对固定,并统一方法及量具。结果本组四项指标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其均数及标准差见表1、表2。可以看出男女婴之间四项值均显示男>女,且除胸围外其余三项的均数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5.
母乳性黄疸     
<正> 关于母乳喂养所致黄疸,国内报道尚不多,临床工作中所见到此类患儿并不少,故将近日所见国外文献提出诊断条件及新生儿黄疸与哺喂方法的关系等问题,介绍如下,以期引起我省新生儿保健及临床工作中的重视。山田雅明等[小儿科1985;26(5):519]报道母乳性黄疸在日本的发生率高达10~20%,而欧美约为0.5~2.6%,考虑存在人种中的差异。作者提出诊断条件有:①足月新生儿、母乳喂养、黄  相似文献   
26.
将幼兔分为对照、窒息、窒息+SOD3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脑组织含水量并观察耳廓微循环和脑病理改变。结果表明:SOD具有(1)使增高的LPO恢复正常。(2)耳廓微循环的加权积分值下降,流速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3)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4)脑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揭示SOD可有助于减轻窒息时因氧自由基和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缺氧、窒息与围产儿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缺氧、窒息围产儿复苏后24h及72h进行耳廓微循环各项指标变化观察,对照组选择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于生后24h及72h分别进行耳廓微循环观察.结果两组比较,24h耳廓微循环中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有高度显著差异(P均<0.01);两组间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经统计学处理具显著性差异(P均<0.05).复苏后72h,两组相比较,除RBC聚集率及白微栓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外(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细静脉流速仍具显著性差异(P均<0.05).窒息患儿复苏后24h与72h相比,耳廓微循环中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围产儿早期耳廓微循环障碍,对这些围产儿进行早期耳廓微循环动态检测,可与NBNA结合,对判断窒息、缺氧时脑损伤程度及患儿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29.
将幼兔分为对照、窒息、窒息+尼莫地平3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清、脑组织水分含量并观察耳廓微循环和脑病理改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窒息组血清LPO、脑水分含量、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均明显增高,脑病理改变明显。窒息组LPO与脑水分含量,微循环加权积分值与脑水分含量,LPO与微循环加权积分值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窒息组相比,窒息+尼莫地平组血清LPO、脑水分含量、脑病理改变及微循环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提示自由基及微循环障碍参与了窒息所致的脑损伤,而尼莫地平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微循环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很快的边缘科学.微循环研究使我们对很多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1665年意大利医生Boree在人的甲床观察到微血管.1823年Von Pur Rinje开始试用显微镜研究甲床微血管.本世纪初Lonbord等正式利用显微镜在临床上研究了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在我国微循环研究的先驱钱潮和祝寿河教授应用莨菪类药抢救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暴发性流脑等的感染性休克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们通过对微循环的动态观察,明确了微循环障碍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创立了发病学中急性微循环障碍的新理论.他们对微循环研究的良好开端,使我国近三十年来的研究工作始终保持着理论与实际联系,基础与临床结合之特点.在儿科临床方面、许多学者在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