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观察氨茶碱(抗哮喘药)对哮喘豚鼠体外不同密度嗜酸细胞 (Eos)凋亡及白介素5受体α(IL-5R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卵蛋白激发哮喘豚鼠动物模型,48 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低密度及正常密度Eos(HEos,NEos),HEos及NEos分别与(1×10-6-1×10-3mol· L-1)氨茶碱共培养24 h;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Eos的IL-5Rα mRNA表达,在3’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氨茶碱干预24 h后,可见Eos细胞凋亡增加,不同密度 Eos IL-5Rα mRNA表达也增加,且与氨茶碱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IL-5Rα表达与Eos凋亡呈正相关(P<0.05)。结论氨茶碱可促进不同密度Eos表达IL-5Rα,抑制其细胞因子活动,促进Eos凋亡。  相似文献   
122.
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Th_1、Th_2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Th1、Th2 细胞因子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 :选 12例中、重度哮喘患者 ,口服雷公藤多甙每日 4 0mg或 6 0mg治疗 4周 ,治疗前后取外周血制备血清 ,并取治疗前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体外用刀豆蛋白 (ConA)刺激 6h后再加入雷公藤甲素处理 2 4h ,收集培养上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患者血清及PBMC培养上清IL 2、IL 4、IL 5、γ干扰素 (IFN 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雷公藤多甙治疗后哮喘患者血清中IL 2、IL 4、IL 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1) ,而IFN γ治疗前后均在检测灵敏度 (2 5pg/ml)以下。 (2 )雷公藤甲素处理后哮喘患者PBMC分泌IL 2、IL 4、IL 5减少 (P <0 0 1,P <0 0 5) ,而IFN γ也在检测灵敏度以下。结论 :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Th2 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但雷公藤多甙对Th1细胞因子的产生也有抑制作用 ,说明雷公藤抑制Th2 、Th1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3.
程晓明  王长征  钱桂生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342-343,T001
通过对致敏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 (CD2 5)与白细胞介素(IL) 5mRNA表达相关性的观察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活化和IL 5mRNA表达的影响 ,同时就雷公藤内酯醇的作用机制与氟美松进行比较。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4~ 6周健康BALB/c小鼠 (第三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 ) 2 4只 ,雌雄不限 ,体重 16~ 2 0g。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只。 (1)A组 :致敏组 ,以卵蛋白 (OVA)致敏和激发[1] 建立致敏模型 ;(2 )B组 :雷公藤内酯醇组 ,每次激发前 1h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 40 μg/kg体重 ;(3)C组 :氟美松组 ,…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历经30余年的探索,逐步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新标准,虽然微创理念下进行肿瘤根治及功能保护已成为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共识,但是肠系膜下动脉(IMA)结扎位置仍有争议,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减少吻合口漏、器官功能保护有明显优势,而高位结扎在肿瘤根治度、远期生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日本大肠癌研究会(JSCCR)、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机构对IMA结扎位置尚无明确规定。本文分析最近证据级别较高文献报道及笔者医院临床数据,通过保留LCA再认识,推荐CT血管重建对IMA进行定位及分型,同时建立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多种因素治疗效果评价模式,提倡能保则保原则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理念,术中应用边缘动脉弓压力测定、吲哚菁绿、纳米碳等技术,推荐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六步法”保留LCA操作技巧,对于保留难度大、多因素疗效评价预后较差或淋巴结转移者可以选择高位结扎。与此同时,期待基线资料更趋于均衡的循证医学证据,筛查出腹腔镜下保留LCA的最适用人群并制定更加严谨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对223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肺功能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VC、FEV_1%、MMEF、PEF、V_(75)、V_(50)、V_(25)等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FRC、RV、RV/TLC%、CV/VC%、CC/TLC%等有非常显著增高(p<0.01),表明这些患者虽无哮喘发作症状,却仍有大小气道功能的异常,肺过度充气或/和肺气肿的存在.为此,对其中30例服用噻哌酮(ketotifen)和支气管扩张药物进行系统治疗一个月后,CV/VC%、CC/TLC%;、RV/TLC%和PEF等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另13例未进行系统治疗,1~3月后,VC、PEF、V_(75)、V(50)、V_(25)等较前有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p<0.05~0.01),RV/TLC%、RV、CC/TLC%等有显著增高(p<0.05).说明对哮喘缓解期患者仍应给予继续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8.
大部分哮喘都与过敏有关,而羊毛内衣、鸭绒背心及晴纶、涤纶等化学纤维衣料易引起过敏,荨麻疹、哮喘发作,因此,哮喘病人的内衣应以纯棉织品为宜,且要求面料柔软平整,衣服不宜过紧.  相似文献   
129.
哮喘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O和美国心肺血液病研究所发表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中将哮喘定义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 ,改变了过去对哮喘的认识。同时 ,对哮喘的治疗也从只注意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转变为针对气道炎症的长期抗炎治疗。1 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哮喘抗炎治疗药物 ,但长期全身使用产生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ICS作为一种局部激素仅在支气管局部发挥抗炎作用 ,吸收进血循环极少 ,全身的副作用小 ,是目前治疗治疗哮喘最重要的药物。1.1 ICS的种类 目前用于临床的ICS主要有 :氟尼缩松 (Flunisolide ,…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黛力新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通过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30例,并与阿米替林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30例作对照,治疗组每日早晨及中午各1:2服黛力新1片;对照组1:2服阿米替林片2次/d,500mg/次,两组连续服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5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结论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在治疗上重视脑梗死后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结合其发生因素进行相对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