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50篇 |
综合类 | 9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七情、五志、五神(神、魂、魄、意、志)是中医情志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结合现代心理学通过对七情、五志、五神概念和涵义的阐述分析,以探讨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中医情志学说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价双克氏针单平面导向法截骨在僵硬、强直髋关节置换术中一次截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01至2022-06,在武警江苏总队医院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强直12例(24髋),僵硬髋23例(36髋)。均行后外侧入路,在股骨颈第一次截骨过程中,利用双克氏针单平面导向法截骨,在股骨颈上方,大粗隆外侧,向小粗隆上方1.5~2.0 cm处置入2.5 mm的克氏针2枚,透视调整克氏针组成的平面平行髋臼前倾的角度,避免损伤髋臼的前壁,剪短克氏针不影响摆锯工作,沿克氏针下缘锯断股骨颈完成第一次截骨。对髋关节强直和僵硬髋,按红细胞沉降率(ERS)30 mm/h为界分为两亚组,统计术后髋关节屈髋角度、内收外展角度和、残留曲髋畸形及手术前后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精准截骨,无髋臼前后壁损伤,随访时间50~86个月,平均63.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髋关节活动度改善(P<0.05);异位骨化6例,其中BrookerⅠ4例,BrookerⅡ2例。末次随访均未出现臼杯松动。结论 双克氏针单平面导向截骨法在强...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ZMPSTE2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下载325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和mRNA测序数据。提取ZMPSTE24基因表达量并与临床数据配对合并,同时剔除相关临床数据缺失的病例。依据ZMPSTE24基因在原发性胶质瘤患者(n=210)组织中表达量的中位值(18.61)将入选病例分为高表达组(105例)和低表达组(105例)。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ZMPSTE24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使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方法评估ZMPSTE2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基因富集和共表达分析,推测ZMPSTE24可能参与的分子通路和上下游分子。用STRING数据库,寻找与ZMPSTE24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并评价其价值。利用TIMER2.0数据库探究ZMPSTE2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免疫浸润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利用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HPA)和临床胶质瘤病理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在CGGA数据库中,原发性胶质瘤患者ZMPSTE24高表达组的总生... 相似文献
74.
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可追溯到1946年[1],临床应用广泛,而用于治疗青少年肱骨骨折报道不多。我院自1988年7月至97年6月,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骨折18例,随访1~8年,平均2年1月,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 相似文献
75.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神经学评价和疗效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学评价标准和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术前和术后实施Nurick分级法、JOA评分以及我国的40分评估法,并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影响神经学功能恢复的可能因素加以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术后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型提高2~3级。JOA评分提高1~6分;我国的40分法提高7—12分。影响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因素有:椎体后缘骨赘切除不全、颈椎生理弧度恢复不良、椎体高度撑开不足或术后的过度丢失。[结论]Nurick分类允许更严格的比较,对某些脊髓病并不适合;JOA评分方法简便、有效,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的改变;40分评定方法评价较为客观,但较为繁琐。椎体后缘骨赘切除不全和椎体高度撑开不足与手术疗效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总结采用个体化椎板减压结合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加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8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在个体化椎板减压基础上,52例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内固定治疗,30例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固定融合术(PLIF)或扩大椎间孔外移入路(改良TLIF)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82例经12-114个月的随访,按Odom标准:优62例,良10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87.8%。结论对行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伴颈椎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1994年1月-2009年2月,收治4例外力作用后发生颈椎硬膜外血肿的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年龄56~67岁,平均62.8岁。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8 h~5 d,平均46 h。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2例。MRI检查示硬膜外血肿位于C3~T2。1例行颈椎后路手术;2例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及1例并发高血压、劳力型心绞痛者,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获随访14个月,感觉平面由C6下降至C8,双上肢肌力较术前增加1级,双下肢肌力较术前无改善;Frankel分级为B级。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者死亡;其余2例患者分别获随访12、18个月,感觉平面、双上下肢肌力及Frankel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改善。结论颈椎硬膜外血肿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少见并发症,多由轻微过伸伤引起,常迟发性出现临床症状,MRI是首选诊断方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9.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987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43例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2例;年龄3~16岁,平均11.8岁。瘤样病变11例(占25.6%),良性肿瘤13例(占30.2%),恶性肿瘤19例(占44.2%)。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颈椎15例,胸椎16例,腰椎6例,骶椎6例。除1例胸椎恶性淋巴瘤患者采取化疗外,其他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予以植骨融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所有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接受放疗或化疗。结果 随访时间为1~10年,平均4.3年。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术后疗效较满意,所有患者的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所好转,未出现病变复发、恶变;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Ewing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浆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因肿瘤转移、全身衰竭死亡,占总数的14.0%、恶性肿瘤的31.6%。1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分别于术后2.5年及10个月局部复发。1例Frankel A级和1例B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变,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由C级恢复至D级;8例由D级恢复至E级。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脊柱肿瘤中,良性肿瘤如果切除彻底。预后良好;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相对欠佳,有较高的复发及死亡率,其预后与肿瘤的性质、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术后的后续治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0.
自1986年4月~1998年2月,我们采用不同方法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0余例,经1~11年随访,资料较完整的有52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281例,女243例,年龄19~79岁,平均44岁,病程3个月~42年,平均3年。发病部位:L2~456例,L3~5158例,L3~S143例,L5~S115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9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304例,陈旧性腰椎骨折并椎管狭窄18例,医源性腰椎管狭窄10例,本组病例都有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表现为双侧400例,单侧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