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与目的:核受体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作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探讨HNF4α在前列腺癌去势抵抗进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HNF4α在前列腺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cBioPor...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结肠绒毛状腺瘤影像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通过重点分析98例结肠绒毛状腺瘤的X线表现,并包括其中4例B超检查,6例CT检查和7例MRI检查的结果。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对照其诊断符合率。结果;结肠绒毛状腺瘤,特别是地毯型及菜花型在X线钡灌肠造影中有较特异的表现,X线检查对本组的诊断符合率较高,B超、CT、MRI对本病的特异性较低。结论: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是诊断结肠绒毛状腺瘤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液体培养法联合固体培养法检测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84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采用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联合固体培养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比较3种培养方法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及假阳性率;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支原体的耐药性特征。结果 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联合固体培养法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20%(299/584)、46.40%(271/584)、43.84%(256/5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联合固体培养法检出的总假阳性率分别为5.99%(35/584)、2.40%(14/584)、0.51%(3/5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液体培养法联合固体培养法分离得到Mh17株、Uu187株及Mh+Uu混合52株。耐药性分析发现Mh、Uu、Mh+Uu混合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美满霉素的敏感率高于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在前列腺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通路。方法: 针对PSMA mRNA序列设计合成siRNA序列,脂质体转染LNCaP细胞特异性下调PSMA基因的表达,通过肿瘤转移基因芯片分析84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成功设计了siRNA序列并制备最佳干扰效果的干扰样,mRNA干扰效果达到75%以上,蛋白水平干扰效果达68%以上。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发现在下调PSMA基因表达后,有CDH6、CXCL12等10个基因发生了显著上调,而CCL7、MDM2等4个基因发生显著下调表达。结论: 初步发现PSMA参与前列腺癌转移信号通路的调节,为进一步研究PSMA的生物学功能,探索前列腺癌的转移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多平面重建图像所见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方法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2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的术前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测量淋巴结的长径、短径,计算出直径比(短径/长径,将淋巴结直径比≥0.7视为圆形淋巴结),同时观察淋巴结有无环形强化、成簇分布、边缘模糊等影像学特征,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短径≥1.0 cm作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敏感度为23.6%,特异度为98.6%,约登指数为0.22。以短径≥0.8 cm作为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对于短径<0.8 cm的淋巴结运用直径比≥0.7作为诊断转移的标准,诊断效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82.9%,约登指数为0.67。以淋巴结有“环形强化”或“边缘模糊”征象作为诊断标准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2%、89.4%。结论用较小的短径作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能提高诊断效能;直径比有助于提高CT术前诊断转移淋巴结的价值;边缘模糊、环形强化可作为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6.
食管癌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铸 《中国全科医学》2003,6(6):472-47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前CT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3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CT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重点分析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特征及肿瘤分期。结果 CT能精确显示食管癌病变对邻近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结论 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检查对判断肿瘤的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检测clusterin(CLU)基因沉默在人肾癌786-O细胞的干扰效果及其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CLU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利用包装细胞293T获得重组慢病毒,感染人肾癌786-O细胞株?实验分5组:CLU-RNAi-LV1(KD1)?CLU-RNAi-LV2(KD2)?CLU-RNAi-LV3(KD3)为加入靶向CLU基因的慢病毒感染的肾癌细胞组,未处理的慢病毒感染的肾癌细胞组(NC组),肾癌786-O细胞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应用Real time-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干扰前后CLU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用细胞划痕实验?MST-1?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CLU沉默后肾癌786-O细胞在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CLU shRNA慢病毒载体clu-RNAi-LV并获得相应慢病毒?Real time-PCR显示不同感染复数CLU-RNAi-LV处理的KD1?KD2?KD3组CLU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调69.4%~96.5%和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D1?KD2?KD3组CLU蛋白表达水平与CON组相比分别下降35.24%?46.26%和58.91%,KD3能显著抑制786-O细胞中CLU基因的表达?划痕实验显示24 h时 KD3(si-CLU)组细胞迁移相对距离(408.43 ± 25.92)小于NC组(101.35 ± 6.05)和CON组(68.13 ± 6.64,P < 0.05)?WST-1法检测转染后72 h KD3(si-CLU)组细胞生长速度较NC组及CON组明显下降(P < 0.05),各组间差异(P < 0.05),均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KD3(si-CLU)组与NC组?CON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3 ± 2.51)%?(1.05 ± 0.30)%和(1.17 ± 0.29)%,KD3(si-CLU)组与NC组?CON组相比凋亡率增加(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迁移受到抑制,而凋亡率增加?【结论】 筛选出能稳定干扰CLU基因表达的siRNA序列和肾癌786-O细胞株?CLU慢病毒干扰载体可有效沉默肾癌786-O细胞的内源性CLU基因,抑制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8.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发病率较低[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2]。前列腺癌患者常以老年人居多,许多患者由于诸多因素不适合或者不愿意接受手术雄激素阻断治疗,而更乐意选择进行药物雄激素拮抗治疗[3]。然而大多数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常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9.
目的筛选与分析LNCap细胞和PC-3细胞肿瘤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通过肿瘤转移基因芯片分析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型(ADPc)LNc印细胞以及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型(AIPC)PC-3细胞84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两个细胞株中表达差异显著基因共56个,在LNCap细胞中有41个基因下调,15个基因上调表达。结论LNCap细胞和PC-3细胞肿瘤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研究AIPC的形成以及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70.
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X线钡剂造影表现、B超及CT的特征。方法 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6例行钡餐造影检查,11例行钡灌肠检查,25例行B超检查,17例行CT扫描。结果 8例腔内型钡餐造影见肠腔内肿物。黏膜展平呈弧形,管腔增宽,管壁不整,3例有小溃疡龛影。7例腔外型X线钡剂造影可见肠道受压移位改变,局部肠壁不整,13例腔内外型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缺,黏膜紊乱,管腔狭窄,6例有溃疡穿孔。B超22例发现腹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部回声不均,10例肿物内有肠气反射。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12例,4例肿物内见有造影剂渗入。结论 X线钡剂造影仍是小肠平滑肌肉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CT亦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恰当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