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因位于颅底的蝶窦解剖部位深在 ,以及蝶窦周围非常重要的毗邻关系 ,以往对于蝶窦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十分棘手。近年来 ,由于 CT鼻窦扫描在鼻腔、鼻窦疾病的常规应用 ,使蝶窦病变的早期诊断变为可能。同时也为内窥镜下蝶窦手术提供了方便。我科 1995年 12月~ 1998年 11月在鼻内窥镜下对蝶窦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 6 3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6 3例 ,男性 4 3例 ,女性 2 0例。年龄 16~ 6 9岁 ,平均 4 2 .5岁 ,5 0例伴有全组鼻窦炎或前组、后组鼻窦炎、鼻息肉。所有病例术前经 CT超薄扫描确认并在手术中证…  相似文献   
22.
天行赤眼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眼病。1994年夏秋之交,当地广泛流行此病,且范围较广,病情较重,流行时间较长,患病人数较多。在一般药物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从中西医有关理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之后,大胆创制了中药熏剂用于临床,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自1994年7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共治疗本病87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1例;年龄最大者74岁,最小者6岁;病程最长者56天,最短者1天。2治疗方法取金银花、龙胆草、白芍各15g,蝉蜕、冰片各10g,共研成粗茶状,装入约500ml的茶缸内,加入白开水,再用无菌纱布…  相似文献   
23.
杨玲  吴璐一  窦传字  冯辉  刘世敏  关鑫  姚怡  戴明  王金海  王晓梅 《中医药学刊》2013,(9):1864-1866,I0002,I0003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UC大鼠结肠黏膜MyD88与TRAF6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学合并局部刺激方法复制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MC)、隔药灸组(HMP)、维柳芬组(SASP),每组10只。隔药灸组于双侧天枢穴、气海穴施以隔药灸治疗,2壮/穴,1次/d,共8d;维柳芬组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溶液灌胃,2次/d,共8d;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同步饲养,做与各干预组相同的抓取固定。干预结束后,收集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MyD88、TRAF6的表达,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隔药灸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及病理学评分(P〈0.01),且与维柳芬作用相当(P〉0.05);模型大鼠结肠黏膜MyD88与TRAF5的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高(P〈0.01),隔药灸干预后,结肠黏膜MyD88与TRAF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作用与维柳芬相当(P〉0.05)。结论:调控TLR/MyD88/NF—KB信号转导通路中MyD88、TRAF6的表达是隔药灸调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局部过激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4.
王金海  张维 《江苏中医》1993,14(7):27-28
  相似文献   
25.
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由7月10日至24日以两周时间,在九龙坡区进行了皮内结素试验30,331名,接种卡介苗17,554名;连同上半年新生儿接种1938名及两小月至7岁结素试验7,493接种,卡介苗5,229名,共计已接种24,721名,结素试验39,898名,已达到7多以下儿童的70%,基本上完成了卫生部卡介苗接种工作方案中所规定的三年任务指标。这一任务的胜利完成,是与保守思想经过一番斗争的。自去年卡介苗座谈会特别是整风运动以来本,本市由1957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淮阴市9个县属煤矿进行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至1989年底止,累计患病107例,患病率4.01%,最短发病工龄为6.08年,尘肺发病与作业场所劳动卫生条件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必须切实加强煤矿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7.
王金海 《河南中医》2014,(9):1763-1764
目的:观察ZT-A型碧及康治疗仪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ZT-A型碧及康治疗仪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空腹血糖试验组有效率为63.89%,对照组为27.78%;餐后2小时血糖试验组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22.22%;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组有效率为52.78%,对照组为27.78%;两组降糖疗效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27.78%,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个别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是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给予ZT—A型碧及康治疗仪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头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白介素(IL)-10mRNA、IL-6mRN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头针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药物组予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100mg·kg~(-1)·d~(-1)腹腔注射,1次/d,共7d;头针组于双侧顶颞前斜线行快速捻转透刺治疗,留针20min,1次/d,共7d。干预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神经行为学评分(N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旁回IL-10mRNA、IL-6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旁回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DS和NS明显升高(P0.01),海马旁回IL-10mRNA、IL-6mRNA、TNF-α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头针组和药物组大鼠NDS和NS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药物组大鼠NDS和NS明显降低(P0.05),海马旁回IL-10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IL-6mRNA、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促进缺血后海马旁回IL-10的表达,从而抑制IL-6、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是头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干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旁回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β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探讨头穴针刺调节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及头针组,每组12只。药物组以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100mg·kg-1·d-1)腹腔注射,1次/d,共7d;头针组给予双侧"顶颞前斜线"快速透刺治疗,留针20min,1次/d,共7d。分别干预刺前和末次干预结束即刻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神经行为学评分(NS)。以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旁回IL-10、IL-6、IL-1β的表达。结果:与同组干预前比较,药物组与头针组大鼠NDS和NS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DS和NS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1),海马旁回IL-10、IL-6、IL-1β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头针组大鼠NDS、NS及海马旁回IL-6、IL-1β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头针组IL-1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上调IL-10的表达,抑制IL-6、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头穴针刺调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
经采用问卷法对南通市781名大、中学生进行艾滋病(AIDS)知识水平调查发现中学生低于大学生、且明显低于美国波士顿市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本市学生的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播媒介。父母及学校的教育作用极小,然而大部分学生对AIDS持积极求知态度,且要求在学校内以健康教育课及讲座的形式开展系统的防范AIDS的知识教育。由此提示进行此项工作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