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2004-01~02我科共接诊某部新兵疥疮28例,为进一步做好部队防病工作,我院皮肤科对28例疥疮患者进行了追踪调查,现将我们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局部解剖学解剖操作课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局部解剖学是综合阐述人体各个局部结构﹑器官特点及其毗邻关系的学科。医学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在其中占有较重比例[1],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骨质疏松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 SD 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 GAP-43 抗体组、GAP-43 抗原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用 BBB 评分法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H-E 染色;检测不同时期大鼠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不同的时间段行为学评分最低,抗原组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术后对照组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呈下降趋势;抗原组的血清钙水平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水平先上升后下降;抗体组的血清钙水平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水平呈下降趋势.术后3组的骨密度水平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的下降最快、抗原组最慢.结论:GAP-43 能通过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和再生而抑制骨量丢失,对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以及寻找防治骨质疏松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验证实验室检测能力、检测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使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年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卫生部GB/T5750-2006规定的方法对未知合成水样铁、锰、砷、铜、六价铬、硫酸盐、氯化物、总硬度、硝酸盐氮、氟化物、氨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景洪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共11个项目27次,合格10个项目26次,合格率96.3%.结论 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有助于发现实验室检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检测结果的不合格项,从而找出检测结果离群的各种原因,依照能力验证纠正措施,有效地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为加速控制和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云南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方案》,用酶联免疫法(间接法)对8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样品1214份,阳性率93.74%,〈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为80.13%,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学意义。结论:及时掌握健康人群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率和人群免疫力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脊髓损伤的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患之一,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它可直接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及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损伤的平面越高,患者丧失的功能越多。近年来有关脊髓损伤及修复相关因素的研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其中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和方向,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中进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为解决许多医学难题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估自主学习模式用于研究生医学英语学习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改进完善的方法.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为对象,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自主学习法,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定量分析2组学生实验前后的英语考试成绩, 定性分析比较问卷调查中反映的学生自主学习困难所在.结果 专硕研究生实验后英语考试成绩略逊色于学硕研究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主要原因是时间管理问题.结论 即使对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责任感强的研究生而言, 自主学习模式也应辅以过程监管和引导, 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治疗已有80余年的历史,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出现了许多新概念和新模式。本文对近两年来有关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机制的认识及研究动向作一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49.
分子生物学对变应性疾病的研究影响深远 ,尤其变应原重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在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开发新的诊疗手段方面展现了良好前景。本文着重对分子克隆技术在变应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作进一步应用解剖学研究,探讨皮瓣的改良制备方法,以使其更好地适应修复头颈部缺损的需求,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的科学依据。方法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传统制备方法是在三角肌止点处以桡侧副动静脉下段为皮瓣血管蒂,而其改良制备方法则是以肱深动、静脉为皮瓣的血管蒂。本组采用22侧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中国人成人上肢湿标本,男女不限。观察并比较标本肱深动静脉、桡侧副动静脉、后桡侧副动静脉及其皮支和臂下外侧皮神经的起点、行程、分支、分布范围、变异情况,以及上述血管的外径、血管蒂长度。结果传统游离上臂外侧皮瓣制备方法所测得皮瓣的平均血管蒂长度(x±s)为(5.46±2.60)em,动脉外径为(1.15±0.21)mm,静脉外径为(1.26±0.23)mm。改良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制备方法所测得皮瓣的血管蒂长度为(14.85±1.28)em,动脉外径为(2.24±0.66)mm,静脉外径为(2.22±0.52)mm。改良皮瓣与传统皮瓣的血管蒂动、静脉外径和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83,-8.690和-15.057,P值均〈0.01)。结论改良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制备方法可使游离上臂外侧皮瓣的血管蒂延长、管径增粗,更加适宜修复头颈部中小型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