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术治疗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2例;另10例大脑中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动脉瘤瘤腔致密栓塞26例,大部分栓塞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和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应用PICC管行腰大池引流(Cerebrospinal fluid drairage)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疗效。方法将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PICC管行腰大池引流,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腰大池引流。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格拉斯评分(GCS)改善明显(P〈0.01),腰大池引流时间短(P〈0.01),并发症少(P〈0.01)。结论在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PICC管优于传统的硬膜外导管。  相似文献   
63.
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是一种罕见的颅内病变,对其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明确.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分院于2009年3月直视下应用去掉限压阀的脑室腹腔分流管行囊肿腹腔分流治疗1例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患者,术后囊肿、脑积水明显缩小,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国内外应用此方法治疗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的报道很少,现通过复习文献资料,对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脑积水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操作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大型听神经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全切40例(88.9%),次全切除5例(11.1%),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为86.7%(39例)。对40例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为32例(71.1%)。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能明显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脑损害生化标志物(NSE和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血清与脑脊液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Feneey法制作右顶局灶性脑损伤模型。选择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伤后1h,3h,6h,12h和24h组(各10只)。各组在相应时间点经枕大池和心脏穿刺抽取脑脊液和血液标本,测定NSE和S100B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于伤后1h的NSE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h开始升高,6h达高峰,12h下降,24h降至正常;而S100B蛋白在伤后1h就明显增高,并持续升高至伤后6h,12h~24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脊液NSE和S100B蛋白水平与其血清水平呈直线相关(NSE:r=0.78,P〈0.05;S100B:r=0.65,P〈0.05)。结论联合监测血NSE和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脑损害的情况,具有简单、方便和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66.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DNA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脑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血浆DNA中甲基化状态对脑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收集新鲜的脑肿瘤癌组织及其对应的血浆标本58例(其中胶质瘤26例,垂体瘤16例,脑膜瘤13例,转移瘤3例),10例健康人血浆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脑肿瘤组织及血浆DNA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①脑肿瘤患者P16基因甲基化总检出率肿瘤组织中为37.9%,血浆中为22.4%(x^2=3.31,P〉0.05);②瘤组织和其对应血浆中P16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不同脑肿瘤中的分布为:胶质瘤为42.3%和26.9%,垂体瘤为37.5%和25.0%,脑膜瘤为23.1%和7.7%,转移瘤为66.7%和33.3%,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5.17,P〉0.05);③高恶度胶质瘤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为62.5%,显著高于低恶度者10.0%(x^2=3.91,P〈0.05),7例血浆中P16基因甲基化者均来自高恶度胶质瘸患者。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脑肿瘤中是一个广泛事件,均为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并存,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血浆DNA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脑肿瘤组织中甲基化状态呈平行关系,血浆中P16基因甲基氍检测可作为脑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7.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4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通过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的方法,能够促使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的局部内环境。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科病房。对象:纳入山东省荣军医院外科2004—06/2005—07收住院的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方法:①细胞培养:取流产胎儿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培养纯化1-2周,最后制成单细胞混悬液。②手术及细胞移植:在全麻下进行,将纯化好的嗅鞘细胞的单细胞悬液(约0.05-0.20mL)用自制的直经0.45mm的注射器分多点注射于相应脊髓损伤处,术后10~14d伤口拆线。③脊髓功能评定:术前1d及术后2周-2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订的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④术后3周~1年观察或电话随访48例患者脊髓功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感觉功能变化。②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变化。③患者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①48例患者中均有脊髓功能的改善,且在术后3周~1年的观察或电话随访中仍呈继续改善的趋势。②感觉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触觉:56.9,51.2,P〈0.01;痛觉:55.2,48.3,P〈0.01),感觉功能改善以感觉平面下移最明显,一般在两个节段以上。③运动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44.8,40.7,P〈0.01),运动功能改善出现较慢。④植物神经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18.0,14.5,P〈.0.01),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如:出汗、肠蠕动增加出现最早。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治疗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68.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48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背景:通过改变脊髓损伤局部环境的方法,能够促使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和恢复脊髓部分神经功能。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的局部内环境。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及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安全性。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外科病房。对象:纳入山东省荣军医院外科2004-06/2005-07收住院的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方法:①细胞培养:取流产胎儿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培养纯化1~2周,最后制成单细胞混悬液。②手术及细胞移植:在全麻下进行,将纯化好的嗅鞘细胞的单细胞悬液(约0.05~0.20mL)用自制的直经0.45mm的注射器分多点注射于相应脊髓损伤处,术后10~14d伤口拆线。③脊髓功能评定:术前1d及术后2周~2个月,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订的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④术后3周~1年观察或电话随访48例患者脊髓功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感觉功能变化。②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变化。③患者术后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①48例患者中均有脊髓功能的改善,且在术后3周~1年的观察或电话随访中仍呈继续改善的趋势。②感觉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触觉:56.9,51.2,P<0.01;痛觉:55.2,48.3,P<0.01),感觉功能改善以感觉平面下移最明显,一般在两个节段以上。③运动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44.8,40.7,P<0.01),运动功能改善出现较慢。④植物神经功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术后高于术前(18.0,14.5,P<0.01),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如:出汗、肠蠕动增加出现最早。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治疗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基质干细胞(MSCs)不同移植方法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基质干细胞组(MSCs)局部移植组(B组)和MSCs尾静脉移植组(C组),在手术显微镜下制作脊髓横断模型,MSCs移植组只在损伤局部注射MSCs,尾静脉移植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MSCs,对照组在损伤局部注射培养液。分别于术后7、14、21、28、35、42d通过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局部移植组和尾静脉移植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局部移植组和尾静脉移植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质干细胞移植有助于脊髓损伤(SCI)的恢复,但不同移植方法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0.
经纵裂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研究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探讨肿瘤全切除的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采用改良冠状开颅,经大脑纵裂、蝶窦入路。结果:施术30例,肿瘤显微镜下全切除22例,全切除率达73%。27例随访2~3年,23例恢复正常工作,肿瘤无复发。结论:该手术入路充分显露蝶鞍、蝶窦、鞍旁及鞍后,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