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11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锡类散、甲硝唑、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行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出现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教育、饮食调节、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十字缝合和荷包缝合技术用于保护性肠造口还纳手术后皮肤关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于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 入组中华外科青年医师学术研究社结直肠外科研究组各成员单位的保护性肠造口还纳手术患者资料。样本量的确定采用优效性检验样本量计算, 依据文献报道及前期工作基础, 每组至少需要71例, 两组合计需要样本量142例。术后评价切口疼痛情况、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等。主要研究终点为切口愈合时间, 次要研究终点为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结果十字缝合组男性45例, 女性27例, 年龄67(11)岁[M(QR)];荷包缝合组男性42例, 女性29例, 年龄65(20)岁。两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合并症、初始手术诊断和造口部位(回肠或结肠)、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疝均无明显差异。与荷包缝合组相比, 十字缝合组的手术时间较长[80(10)min比70...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及腹膜中4-1BBL、IL-18 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胃癌局部的免疫状况及其免疫逃逸的机理.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胃癌患者、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及腹膜中的4-1BBL、IL-18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及癌周各组织中4-1BBL、IL-18的蛋白表达.结果: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胃粘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胃周淋巴结中均可检测出4-1BBL和IL-18 mRNA和蛋白表达,但胃癌组织中4-1BBL和IL-18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内处于低免疫状态,推测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现象可能与4-1BBL和IL-18的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手术预后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00例,分析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价影响老年组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3、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70岁组高中分化腺癌比例、TNM分期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70岁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均为影响≥70岁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70岁组3年生存率为57.66%(79/137),3年无病生存率为48.91%(67/137);5年生存率为24.82%(34/137),5年无病生存率为21.17%(29/137)。结论应对TNM分期高、组织类型为高中分化腺癌、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腹腔及远处转移的≥70岁结直肠癌患者加强术后监测,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1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27例.围术期对照组按外科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并严格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SI),血清、肿瘤组织和瘤组织周围正常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和恢复均早于对照组;肿瘤组织中TNf-α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正常黏膜TN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可有效降低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缩短胰岛素抵抗时间,提高瘤组织周围正常黏膜的TNF-α水平,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锯齿状病变代表一种异源性病变,其中一些具有恶性潜能。进一步明确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广阔思路。
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切除的788例结肠息肉病变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按不同的检测方法确定每种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变的比例通过χ2检验,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占息肉总数比例较高(508,64.6%),好发于远端结肠(381,75.1%),多数伴有急性、慢性炎反应(330,64.9%;178,35.1%);而在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传统性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具有较多以下特征如伴发急性炎反应,平滑肌束长入固有层。以及临床特征中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伴异型增生中BRAF检测阳性44(62.8%)、19(35.2%);而且有肠病恶变的患者中(TSA)比例较高42例及随访健康的患者中(HP)比例较高49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8,P<0.05)
结论锯齿状病变仍是一种在基因水平认识不足的综合征,而且与结肠腺癌的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无从论证。因此,临床病理工作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在需要每年检查结肠镜的患者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38.
腹部手术后切口全层裂开为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轻则拖延病程、加重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 ,重则使病情恶化直至危及生命。我院自 1985年1月~ 1996年 7月腹部手术切口全层裂开共 4 2例 ,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如下。1 临 床 资 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中 ,男性 3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6~ 75岁 ,平均 58.5岁 ,大于 50岁 33例( 78.6% )。1.2 切口裂开时间 :最早发生于术后第 4d ,最晚13d ,平均 7.6d ,其中术后 4~ 9d切口裂开 34例 ,占 81.0 %。1.3 疾病种类 :胃肠恶性肿瘤 15例 ,胆系感染及梗阻性黄疸 14例 ,腹腔肿…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前采用糖预处理和新的禁食方法对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IR)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和Stnfr2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肠癌患者51例.对照组按外科常规处理,治疗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测定患者术前、术毕及术后1 d、4 d和7 d的胰岛素敏感性(S1)、血清Stnfr1和Stnfr2的含量,同时记录患者的BMI、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术后S1无变化(P>0.05),而对照组S1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Stnfr1含量术后无明显改变(P>0.05),而Stnfr2含量从术后1 d明显增高,到术后7 d仍未恢复.治疗组患者的Stnfr1含量增高到术后1 d达最高峰,术后7 d仍高于术前(P<0.05);同组患者Stnfr2含量自术毕就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到术后7 d仍未恢复,(P<0.05).治疗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 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可以安全用于大肠癌患者,并能有效改善术后IR,缩短IR时间,提高TNF-α抗肿瘤效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研究胃癌骨髓微转移细胞的形态学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手术的胃癌患者,提取骨髓有核细胞后,以结合有抗人上皮抗原(human epithelial antigen,HEA)抗体的MACs微型免疫磁珠进行标记,以MS+/Rs+型阳性分选柱进行活性肿瘤细胞富集两次。以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的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抗体CK—FITC、二氨基苯茚酮以及溴化乙锭(ethidium hromide,EB)染色后,观察阳性细胞形态。结果全组共有9例患者骨髓中检测到344个肿瘤细胞。其中,中等细胞型192个(55.8%),大细胞型51个(14.8%),干细胞样细胞23个(6.7%),M期细胞4个(1.2%),有核细胞碎片42个(12.2%),无核细胞碎片32个(9.3%)。骨髓微转移细胞数与肿瘤TNM分期有关(P=0.038),而与性别(p=0.659)、年龄(P=0.500)、组织学分级(P=0.351)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0.060)无关。结论胃癌骨髓微转移细胞形态多样,预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