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副溶血弧菌致病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及其致病因子的方法。方法选择副溶血弧菌TLH、TDH和TRH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疑似食物中毒导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87份,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H和TDH基因的灵敏度为1.0×102拷贝,而检测TRH的灵敏度为1.0×103拷贝;487份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TLH基因112例(23.0%),检出携带TDH基因菌株101例(90.2%),未检出TRH基因。结论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副溶血弧菌及其致病基因,适合于大样本筛查;临床分离的副溶血弧菌以携带TDH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间、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及二者时空、时效关系的比较。方法: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与TUNEL技术观察局灶性脑梗死3~48h,3~6d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坏死细胞主要集中于梗死区,凋亡细胞分布于半暗带区,二者均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性扩展;光照后3h梗死中心有大量坏死细胞出现,而凋亡细胞于梗死后6h才出现,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二者均有明显的增加,坏死细胞于梗死后24h达高峰,凋亡的神经细胞在3d达高峰。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坏死细胞主要位于梗死区,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半暗带区,并均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性扩展。细胞凋亡的出现较晚,可能使抗凋亡成为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一氧化氮(NO) 的相互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48 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浆OXLDL与血小板孵育后的血小板聚集率, 及OXLDL与NO相互作用后的水平变化。同时与46 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患者血浆OXLDL显著增加血小板聚集率(P<0.01),OXLDL与NO相互作用后明显降低NO水平。血小板聚集的增加与OXLDL呈正相关(r=0.631 P< 0.01),而与NO呈负相关(r=0.562 P<0.01)。结论:OXLDL激活血小板,灭活NO,二者的平衡紊乱与A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4.
癌症因其居高不下的病死率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 对于肠道微生物群与癌症的发展和治疗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 人们对于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同时抑制癌症发展的新一代益生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益生菌,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已经在改善肥胖、肠炎和肝脏疾病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对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旨在对该菌成为治疗癌症的新型生物制剂的可行性做出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能否作为鉴别反应性粒细胞增多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肿瘤性粒细胞增多的新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例CML患者和9例健康人骨髓粒细胞的CD65s、CD15、CD11b、CD45表达,导出数据文件。利用SVM学习多维数据,建立并优化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67例中性粒细胞增多患者进行分类预测,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截断值,计算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ROC分析显示截断值为51.79%,以此截断值可有效区分反应性粒细胞增多和CML肿瘤性粒细胞增多(曲线下面积为0.97),预测的特异度95.80%,敏感度95.30%。结论SVM可通过学习多维流式数据,辅助流式细胞术鉴别反应性粒细胞增多和CML肿瘤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86.
偏头痛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患者尤其女性患者的卒中风险。然而,研究表明偏头痛也可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尚不明确,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偏头痛性脑梗死,偏头痛与卒中共病因,卒中表现为偏头痛样头痛,卒中与偏头痛共存。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利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的检测常见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 以分枝杆菌16S rRNA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双启动寡核苷酸(DPO)引物和TaqMan探针,探针的5’端分别用FAM 、ROX、HEX和JOE进行荧光标记,3’端标记淬灭荧光.通过对4种分枝杆菌标准株基因组DNA的扩增,评价多重荧光PCR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采用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2010年6至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68例结核科住院患者清晨痰液标本,结果与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镜检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该方法可准确、特异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和3种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灵敏度均为1 ×101 cfu/ml.对68份痰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1份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45.6%,明显高于涂片染色镜检(阳性率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4,P <0.05),其中28例为结核分枝杆菌,1例为鸟分枝杆菌,2例为胞内分枝杆菌,与细菌培养鉴定方法一致.1例培养阳性而PCR检测结果阴性标本经16SrRNA扩增测序鉴定为龟分枝杆菌.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方法敏感、特异、快速,能有效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可用于分枝杆菌感染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8.
89.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8例梅毒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的水平 ,以探讨活动期和潜伏期梅毒患者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及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结果 ,梅毒患者血清中Th1、Th1 Th2显著降低 (P <0 .0 1) ,现症较潜伏梅毒Th1,显著降低 (P <0 .0 5 )。梅毒血清中Th1、Th1 Th2降低使TP增殖并与现症和潜伏梅毒交替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流式细胞术(FCM)可以对大量细胞进行快速、准确、多参数的定量分析及分选.作者利用FCM从2000年4月~2002年8月完成了131例纤支镜毛刷DNA异倍体的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