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01.
个体对健康行为的决策常会涉及不同时间点的损益权衡,进而影响健康行为的选择及维持。未来情景想象作为一种“预体验”未来事件的认知加工方式,能够通过增加对未来健康选项的权重而促进健康意图的形成与行为改变。该研究对未来情景想象的概述、干预模式以及在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决策中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从行为经济学角度为护理人员创新健康行为的相关教育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2.
目的调查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调查,按照气切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组,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有无营养不良、是否机械通气、昏迷病程、气管切开病程、套管类型、有无留置胃管、有无误吸、是否激素治疗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营养不良、昏迷病程>10 d、气管切开病程>10 d、套管不可冲洗、激素治疗均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与患者吸烟、营养不良、糖尿病、昏迷和气切时间长、套管不可冲洗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相关,临床应该从相关危险因素入手,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303.
目的:探讨外泌体在电针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及提高生存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C57BL/6J小鼠,检测电针介入时间[设模型组(Sepsis组)、电针(EA)预处理组、EA后处理组]、回输外泌体[设对照组(E0)、电针1 d(E1)、电针4 d(E4)及电针7 d(E7)回输外泌体组]、拮抗外泌体(设Sepsis+DMSO组、Sepsis+DMSO+EA组、Sepsis+GW4869+EA组)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并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变化[设PBS对照组、模型组(Sepsis组)和EA预处理组]。各组小鼠造模处理后分别观察小鼠7 d生存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并进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与鉴定;于处理2 h、4 h、6 h取小鼠血清,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含量。结果:与Sepsis组相比,EA预处理组小鼠生存率提高(P<0.05),2 h、4 h、6 h血清IL-6、IL-1β均明显降低(P<0.05,P<0.01),2 h、4 h血清TNF-α明显降低(P<0.001),6 h未见明显变化;电针处理前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04.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线粒体衍生肽(MOTS-c)和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水平,探究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CAG)患者24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9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AMI组),CAG正常者52例(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血清MOTS-c、sLRP-1水平。根据CAG结果评估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记录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中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均明显降低,sLRP-1水平明显升高,且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显著低于UAP组,sLRP-1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MOTS-c水平逐渐降低,sLRP-1水平逐渐升高(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依次降低,sLRP-1水平依次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MOT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