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所致呼吸性酸血症是否增加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的持续时间。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114例,男57例,女57例,年龄20~79岁, 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组和L组,每组57例。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S组患者根据预测体重V_T 10 ml/kg,不实施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L组患者根据预测体重V_T 6 ml/kg,PEEP 5 cmH_2O。第一次抽搐后,立即给予罗库溴铵0.15 mg/kg。采用拇内收肌成串刺激加速度成像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记录静注罗库溴铵即刻到第一次抽搐的首次自发恢复时间(T1),从第一次抽搐后首次自发恢复到第二次恢复的时间(T2)。检测首次自发恢复和第二次自发恢复时动脉血pH值、PaCO_2、BE和体温。结果与S组比较,L组T1和T2均明显延长(P0.05)。与S组比较,首次自发恢复和第二次自发恢复时L组pH明显降低,PaCO_2明显升高(P0.01)。两组BE和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所致呼吸性酸血症可延长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52.
目的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探讨空气质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15个代表省(直辖市)进行研究,2015年各省(直辖市)冠心病死亡率为Y1,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Y2,二氧化硫排放量为X1,氮氧化物排放量为X2,粉尘排放量为X3,初步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冠心病死亡率与空气质量关系所建立的模型为模型1,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空气质量关系所建立的模型为模型2;采用SAS软件进行岭回归分析,建立岭回归模型。结果 模型1为Y1=0.022 08+0.287 93X1+0.188 73X2+0.272 63X3(R2=0.879 2,F=4.58,P=0.018 2),模型显示冠心病死亡率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呈正相关,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冠心病死亡影响最大,其次是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模型2为Y2=0.018 77+0.394 69X1+0.147 97X2+0.244 25X3(R2=0.897 4,F=5.68,P=0.008 4),模型显示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呈正相关,二氧化硫排放量对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最大,其次是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空气污染联系紧密,空气质量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治理空气污染促进人群健康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53.
中国工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载脂蛋白(apo)B分别为 2.46、0.28 mmol/L和 0.79 g/L,明显低于德国工人(分别为 3.75、0.62 mmol/L、1.21 g/L.P均<0.01)。两国工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显著性差异。在德国工人中辨别冠心病的敏感指标为甘油三酯(TG)、LDL-C升高,HDL-C降低,LDL-C/HDL-C 比值升高和高血压,抽烟等危险因素。在中国工人中仅为HDL-C降低、LDL-C/HDL-C 比值升高和高血压。德国工人心肌梗塞年发病率为中国工人的4.7倍,心肌梗塞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23%,中国工人约占9%。德国工人摄入的动物性脂肪明显多于中国人,摄入胆固醇的量为中国工人的3倍。  相似文献   
554.
蚌埠市80年代以前,一直是丝虫病患病较高的地区,1981年,我市微丝蚴率6.37%。经过全民药盐防治,到1983年底,微丝蚴率已降至0.34%,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84年省级考核验收时,微丝蚴率为0.14%。  相似文献   
555.
从1990年5月—1992年1月,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乳腺纤维性囊肿病患者共103例,与西医疗法对照组(共78例)比较,疗效甚为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分组将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治疗组103例,均为女性,年龄17—53岁,平均35岁;西医治疗组78例,均为女性,年龄20—51岁,平均37岁。二、临床表现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为情  相似文献   
556.
目的了解安徽省是否存在水源性高砷区及地方性砷中毒区,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生活饮用水质抽样普查工作的结果,选定天长市、五河县、砀山县为地方性砷中毒重点调查县。采取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每县随机选取15个调查点(自然村)调查水砷含量。对饮水水砷含量超标的调查点进行砷中毒病情现场调查,调查居民超标水井饮用年限、皮肤角化、皮肤脱色、皮肤色沉情况,并检测其家中饮用水水砷、水氟含量及尿砷等。结果共计检测水砷450份,其中15份水砷超标(>0.05mg/L)。对水砷超标较高的五河县临北乡官塘铺行政村宣滩自然村调查,初步诊断发现地方性砷中毒可疑14人,轻度5人。结论安徽省境内发现水源性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并发现有疑似及轻度病人存在。在发现高砷区中不存在高氟水源和地氟病病区。应尽快在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及地方性砷中毒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57.
本文阐述了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从科技强院、文化兴院和质量建院三个方面加强医院全面建设的经验,可供医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58.
孕妇28岁,G3P1^+1。智力与表型均正常,身体健康。有一次不明原因流产史。第1胎生育一女,现4岁,表型正常。孕妇于15+周在我院进行常规产前血清学唐氏筛查提示18-三体临界风险(1/678),B超检查无异常。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559.
目的了解安徽省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和危险行为特征,为制定预防吸毒人员感染HCV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 — 2018年安徽省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趋势性检验分析HCV抗体阳性率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010 — 2018年安徽省共调查18 925名吸毒者,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2%、34.9%、39.1%、30.4%、22.5%、20.1%、20.5%、18.6%和19.1%(趋势χ2=458.635,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来源于社区(aOR=1.310,95%CI:1.074 ~ 1.597);美沙酮门诊(aOR=3.182,95%CI:1.434 ~ 7.062);20 ~(aOR=2.246,95%CI:1.134 ~ 4.450)、30 ~(aOR=5.283,95%CI:2.669 ~ 10.458)、40 ~(aOR=7.158,95%CI:3.565 ~ 14.375)、50 ~(aOR=3.125,95%CI:1.205 ~ 8.102);在婚(aOR=1.708,95%CI:1.296 ~ 2.252)、离异或丧偶(aOR=1.818,95%CI:1.354 ~ 2.442);注射吸毒史(aOR=5.370,95%CI:4.239 ~ 6.804)和最近一年商业性行为中有时使用安全套(aOR=1.254,95%CI:1.037 ~ 1.517)和从未使用安全套(aOR=1.282,95%CI:1.021 ~ 1.610)是吸毒者感染HCV的高危因素。结论安徽省吸毒人群HCV感染率较高,整体呈下降趋势,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HCV的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560.
目的在心血管重症病房建立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客观评估系统以更好地进行近期预后判断。方法根据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特异病因的风险特征及脏器衰竭发展规律,制定病情危重程度评分量表,从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科重症病房选取具备一项特定的急性心血管重症疾病或伴有一项脏器功能严重衰竭需要生命支持的患者共320例,采用病情危重程度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评估,患者评分分值分为≤12分,~18分,~24分及>24分等4个级别,观察记录各级别患者存活并成功出院的比例,分析危重程度评分与患者近期存活率的关系,评估该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入住心血管重症病房的患者随着危重程度评分值的升高,其存活率显著下降,评分≤12分、~18分、~24分及>24患者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1.9%、75.6%、48.8%、9.4%。结论基于特异心血管病病因及脏器衰竭制定的心血管科危重程度评分较好地反映了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