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28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78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91.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和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患者161例,其中4例行单纯髂动脉球囊扩张,157例患者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207枚,其中累及腹主动脉末端的10例患者采用对吻技术行支架植入。结果:1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踝臂指数(ABI)由术前的0.46±0.28提高至0.89±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肺部感染2例,脑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62%,随访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1.8%,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主髂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部分复杂病变使用杂交技术可以提高成功率及通畅率。 相似文献
292.
目的:探讨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小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和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组(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穿戴动态矫正衣的情况下进行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共观察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Berg平衡量表(BBS)、3m起立-行走测试(3m TUGT)、10m步行速度测试(10M WST)和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经6周治疗,两组患者的ICARS、3M TUGT、10M WST、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相比,动态矫正衣结合常规共济失调康复训练可更好地改善小脑卒中伴共济失调患者的共济失调症状、平衡及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3.
目的 观察自制偏瘫步行矫正带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典型伸肌偏瘫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及时空参数影响。 方法 选取慢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步行矫正带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步行训练,训练时根据患者下肢的异常情况予以口头指令和必要时的手法辅助,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3周。步行矫正带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步行矫正带辅助下的步行训练,每日1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次,连续训练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三维步态分析测试以获得步态的运动学参数和时空参数。 结果 治疗后,步行矫正带组偏瘫侧下肢关节角度的屈髋峰值和屈膝峰值分别为(37.7±5.9)°和(40.6 ±7.5)°,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步速、步频、步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步行矫正带组治疗后的步速、步频、步幅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偏瘫步行矫正带可显著改善偏瘫侧摆动相屈髋和屈膝的幅度,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94.
目的 探讨便携式步态分析与实验室步态分析时空参数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15例健康青年人,在同一天内分别进行便携式步态分析(Gait Watch步态分析)和实验室步态分析(Motion Analysis三维运动分析),记录其步频、步幅、步速、步长等时空参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散点图等方法评定两种步态分析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便携式步态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时空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携式步态分析两次测量所得时空参数的ICC均较高,为0.80~0.98,重测信度好.通过Bland-Altman法一致性检验,两种步态分析所得时空参数间的一致性较好,且步幅、步速、左步长、右步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了最小可测变化(MDC)(步幅=0.05 m、步速=0.12 m/s、左步长=0.03 m、右步长=0.04 m).结论便携式步态分析与实验室步态分析所得步频、步幅、步速、步长等时空参数的一致性较好,在临床步态评估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5.
目的:观察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再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用充气夹板控制上肢各关节活动的自由度进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运动力指数(MI)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UE、MI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296.
目的:探讨骶骨定标法在三级平衡检测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招募健康者(n=10)及脑损伤偏瘫患者(n=11),分别进行骶骨定标法结合外力干扰的姿势应力试验,并采集受试者的平衡策略量表(BSS)得分及重心平均摆动幅度(MSA)及平均摆动速度(MSV);偏瘫患者还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站起-走"计时测试(MTUG)。结果:①偏瘫患者的BSS得分与一级[Berg平衡量表静态成分(SBBS)]、二级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动态成分(DBBS、MTUG)]无相关性(P>0.05);②骶骨定标点的重心MSA、MSV与BSS得分之间呈负相关(健康人:rs=-0.76,rs=-0.77;偏瘫患者:rs=-0.78,rs=-0.68)。结论:以BSS为代表的三级平衡具有不同于一二级平衡的性质;骶骨定标法结合外力干扰所测得的MSA及MSV能反映健康人及偏瘫患者的三级平衡能力,骶骨定标法可用于三级平衡检测。 相似文献
297.
例1患者男性,36岁。以“右耳流脓性分泌物半年”为主诉入院。患者1996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流脓性、稀薄、白色分泌物。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无效,症状反复。1996年11月到北京同仁医院就诊,因“右耳膜穿孔”手术,刮除物行病理检查,抗酸杆菌阳性,当时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侧结核性中耳炎”合并“耳膜感染”,未予抗结核治疗。返回乌鲁木齐市1个月后又因“咳嗽,咳痰1个月”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示:双肺上中野可见片状密度不均匀的阴影,边缘欠清晰,两肺门旁见散在点状钙化灶。 相似文献
298.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