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TNF-a、IL-10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ICH)、黄芪组,应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ICH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出血灶周围组织TNF-a、IL-10含量变化。结果 (1)ICH组和黄芪组术后6h出血灶周围有少量TNF-α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到24h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7d表达量明显减少;黄芪组TNF-α阳性细胞数在6、24、48、72h、7d均较脑出血组同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H组和黄芪组术后6h出血灶周围有少量IL-10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到7d时达高峰;黄芪组IL-10阳性细胞数在6、24、48、72h、7d均较脑出血组同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出血灶周围TNF-α的表达,增加出血灶周围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32.
桂枝茯苓丸来源于《金匮要略》,主治“妇人宿有癥病”,由桂枝、茯苓、芍药、丹皮、桃仁五药等量组成,方中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有强心及扩张皮肤血管之功,能宣通心阳,温通膀胱,辛散瘀滞。茯苓,甘淡,入心、脾、膀胱经,健脾养心,祛痰行水。二药共为主药。芍药味酸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发淋巴瘤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颈原发淋巴瘤患者的MRI的影像表现特征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子宫颈体积明显增大;增强CT示病变边界不清,轻度强化;PET-CT显示子宫颈病变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明显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1.7;MRI显示子宫颈异常信号肿块,阴道上段及左侧子宫旁受侵,子宫颈黏膜线存在,扩散加权成像(DWI)高b值序列病变呈明显高亮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为(0.63~0.98)×10-3 mm2/s,多期增强示病变轻度持续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快速上升平台型。子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来源,侵袭性。经R-CHO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MRI病变明显缩小,疗效评价为不确定的完全缓解;化疗6个周期后病变消失,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治疗结束6个月复查无复发。结论子宫颈原发淋巴瘤罕见,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化疗是基本治疗手段。MRI在病变细节显示及周围结构侵犯的评价方面优于其他影像检查;DWI及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其他子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34.
自从1860年T.EKLEBS介绍了石蜡包埋法,1870年WHIS发明了石蜡组织切片机后,给广大的病理学、组织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科研等领域的专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人们对显微镜下的正常或异常的人体微细组织结构有了更深人、更细致的观察。目前染料的种类很多,但是制片染色最常用的还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以往制片时常用的是HE单片片染制作法,但是在制片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制作法具有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比如做大批量连续教学切片时如果染色技术掌握不到位容易导致所取材的组织结构出现差别,导致染色结果不均匀一致;耗费制作者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不适宜连续制作大批量教学切片等。后来专家们就发明了整块组织HE染色制片法,从而改变传统单片片染制作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与分化,探讨脑出血后NSC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老年大鼠脑出血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均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脑出血后大鼠各时间段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7d组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28d组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正常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可见少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脑出血后双标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结论 脑出血后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NSCs增殖明显,且可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6.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考核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和成绩。方法实验考核采用分段考试、抽签考试和标签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实验考试平均成绩和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好的设计解剖学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提高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7.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凋亡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并对神经突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cl-2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Bax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Bcl-2/Bax蛋白比值增高。与术后0h、6h治疗组相比,术后24h治疗组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0h治疗组与术后6h治疗组相比,Bcl-2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元超微结构观察,正常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正常;模型组神经元超微结构严重破坏;各黄芪治疗组神经元超微结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好转。其中出血后0h、6h治疗组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好于出血后24h治疗组。神经突触定量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神经突触的数量明显增多(P0.01);突触间隙明显变窄(P0.01);突触后致密区明显增厚(P0.01)。术后24h治疗组与术后0h、6h治疗组相比,各定量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能保护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的神经元,增强神经突触功能,减少神经元凋亡,并且早期用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比较成年和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与分化,探讨脑出血后NSC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5-溴脱氧尿核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均可见BrdU阳性细胞,成年大鼠明显多于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各时间点的BrdU阳性细胞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加,7d组达到峰值,成年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老年大鼠.正常大鼠海马齿状回可见少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脑出血后成年和老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双标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且老年大鼠BrdU/NeuN双标细胞明显少于成年大鼠.结论 脑出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NSCs增殖明显,成年大鼠明显强于老年大鼠,且新生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老年大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相关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4例未经新辅助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神经侵犯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4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神经侵犯阳性125例、阴性4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PR水平均无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水平有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侵犯、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Ki-67、PR及HER-2表达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数目、ER、HER-2和Ki-67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神经侵犯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增殖指数、ER及HER-2表达有关,且神经侵犯个数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及E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ALK+LBC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我科诊断的1例ALK+LBCL,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弥漫/窦内生长,呈巢、片状或黏附性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偏大,由较一致的大免疫母细胞样/浆细胞样细胞组成,细胞核圆形,有单一大圆核仁,核分裂象易见,胞浆丰富,嗜碱性或嗜双色性,可见不典型的多核瘤巨细胞。免疫表型:LCA、CD38、CD138、Mum-1、EMA、Bc L-2、ALK、CD10、Oct-2、Bob-1及lambda均阳性;CD20、Pax-5、CD79a、CD3、CD2、Bcl-6、CD34、CD43、CD7、CD8、CD4、CD30、CD56和kappa均阴性。FISH检测ALK基因断裂和EML4-ALK融合基因,BcL2融合基因、Bcl-6分离基因和C-myc分离基因均阴性;EBER检测阴性。结论:ALK+LBC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类型,主要见于青年男性,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