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骨骼肌纤维类型及其表达的专一蛋白同功型的多样性,是骨骼肌功能和适应性的结构和分子基础.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被认为是决定肌纤维快、慢类型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区分肌纤维类型和研究肌适应性的分子标志.运动可以导致肌球蛋白重链不同亚型之间的转变.本文就肌球蛋白重链与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模式对骨骼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同功型转变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诱发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不同时相内质网功能及内质网应激-自噬蛋白的影响,探讨针刺在防治运动性骨骼肌损伤(EIMD)中的作用。方法:8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E组)和针刺干预组(EA组),E组和EA组进行一次大负荷运动建立EIMD模型。造模结束后EA组施以“阿是穴-斜刺”方案干预,沿大鼠小腿三头肌纵向从远端斜刺穿过肌腹,留针2min。E组和EA组根据运动及干预后不同取材时间点分为0 h、12 h、24 h、48 h、72 h五个亚组(n=8)。透射电镜下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比目鱼肌Ca2+-ATP酶(SERCA)、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钙网蛋白(CRT)和内质网自噬蛋白134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FAM134B)、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ILC3Ⅱ/Ⅰ)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E组在0 h、12 h、24 h和48 h肌纤维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损伤,血清CK、CK-MM以及C...  相似文献   
43.
文题释义:纤维化:骨骼肌损伤修复进程包括依赖于成肌细胞激活和分化的肌纤维再生和胶原纤维进行持续合成和降解的结缔组织重塑两部分,这2个过程同时进行,相互支持又相互竞争制约。二者协调性是损伤肌肉修复质量的关键,当这2个过程速度吻合时,骨骼肌损伤完全修复;当结缔组织合成速度超过肌纤维再生时,形成瘢痕组织,骨骼肌纤维化。 纤维化因子:多种细胞因子在骨骼肌再生修复过程中调节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能够刺激成肌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是促纤维化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促纤维化作用的直接下游效应因子,主要参与纤维重塑。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以调控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调节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的沉积和降解,是纤维化消除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是体内天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抑制分子,被视作纤维化抑制因子。 背景:骨骼肌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伤后可发展为纤维化等病理状态,损害肌肉功能。多种纤维化因子参与骨骼肌再生修复,调节组织纤维化进程。 目的:建立大鼠腓肠肌急性拉伤模型,观察骨骼肌伤后恢复进程中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可能作用。 方法:1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56),对照组无干预,拉伤组用大鼠腓肠肌拉断仪拉伤左侧腓肠肌;每组再根据伤后取材时间随机分为7个亚组(n=8),即刻组、2 d组、4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和28 d组。按既定时间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骨骼肌肌纤维损伤及炎症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蛋白表达。实验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科学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拉伤组腓肠肌肌纤维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聚集;②与对照组相比,拉伤后2 d起骨骼肌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P < 0.05),持续至后期仍有明显差异(P < 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在拉伤后2 d起明显增加(P < 0.05),7 d起与对照水平无差异(P > 0.05);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在拉伤后7 d起明显增加(P < 0.05),并持续至28 d。提示:骨骼肌拉伤恢复进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通路被激活,趋于骨骼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先后被激活,参与骨骼肌的修复过程。 ORCID: 0000-0002-8450-0234(杨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4.
高住低训对大鼠骨骼肌SDH与LDH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高住低训(HiLo)对骨骼肌有氧代谢和糖酵解能力的影响.方法: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低氧对照组(HC)、高住低训组(HT)和常氧训练组(NT),又依4天、7天、28天的不同取样时间,将以上每组分成3小组.建立模拟海拔4000米中等强度高住低训4周的动物模型(跑台坡度10%,跑速20米/分,1次/天,1小时/次,5次/周).用生化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结果:4~28天高住低训后,骨骼肌SDH活性显著升高(P<0.001),其在第28天时较对照组高约2倍;整个实验期LDH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高住低训可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但对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45.
鸡蛋内膜在唇裂术后创口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限度减少唇裂术后创口瘢痕是至关重要的 ,其与面部美容关系密切。术后创口愈合的处理及护理是促进创口减轻瘢痕的重要一环 ,掌握创口愈合的规律和护理知识 ,加强促进愈合因素 ,去除妨碍愈合的消极因素 ,是创口良好愈合减轻瘢痕形成的关键所在。近 10年来 ,我们采用鸡蛋内膜覆盖唇裂术后创口 ,并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证明 ,此法不但可明显减少创口分泌物和痂皮的生成及换药次数 ,而且局部创面洁净 ,有促进创口愈合减轻瘢痕的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 11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未用鸡蛋内膜贴敷组 )和应用鸡蛋内膜贴敷组。…  相似文献   
46.
低氧暴露和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清NO含量及NOS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研究认为,低氧可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力,从而抑制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释放[1,3,4].有关运动对血清NO水平及NOS活性影响的研究,因实验条件不同,其结果亦不一致.目前,有关低氧暴露和力竭运动刺激对机体NO含量和NOS活力影响的研究较少,鉴此,本实验观察了低氧刺激及力竭运动对血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2周跑台训练对雄性SD大鼠骨骼肌肌动蛋白(α-actin)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以20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运动训练组大鼠进行连续2周强度约为75%VO2max(18.5~24米/分钟,坡度为0°,每次运动50分钟,每天2次)的跑台训练,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股四头肌深层肌α-actin和MHC mRNA含量.结果:(1)连续2周跑台训练后,股四头肌α-actin mRNA表达增加了22%(P<0.01).(2)连续2周跑台训练后,股四头肌MHCIIx、MHCIIb mRNA含量分别是安静对照组的109%(P<0.05)和108%(P<0.001),MHCIIb和MHCI mRNA变化不明显,结论:(1)短期耐力训练能够提高骨骼肌α-actin基因表达;(2)短期耐力训练后,快型MHC中的两种慢型MHC异形体--MHCIIx、MHCIIa基因表达增加,但未引起快型MHCIIb和慢型MHCI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低氧复合常氧训练增强大鼠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低氧训练对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是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而目前有关低氧训练改善骨骼肌有氧氧化、无氧代谢能力的证据并不充分。目的:探讨低氧复合常氧训练对骨骼肌有氧和糖酵解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实验观察。单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材料:实验于2003-03/07在河北体育科学研究所完成。选择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大组:对照组、低氧对照组、低氧复合常氧训练组和常氧训练组。根据实验组4,7,28d取样时间的不同,将每大组随机分成3小组,每组8只。方法:建立模拟海拔4000米中等强度低氧复合常氧训练4周的动物模型(跑台坡度10%,跑速20m/min,1次/d,1h/次,5次/周,共4周),剪取腓肠肌肌腹红白混合处约0.5g,经处理后待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0%腓肠肌匀浆液中琥珀酸脱氢酶活力.腓肠肌乳酸脱氢酶活性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内设的“速率法”,测定0.5%腓肠肌匀浆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总蛋白浓度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内设的“终点法”-双缩脲法。主要观察指标:在不同观察时间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低氧刺激可以引起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升高,但随时间推移呈逐渐降低趋势;而低氧复合常氧训练使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4~28d的各观察期都显著升高,且与单纯低氧间呈剪刀式变化。其中在第28犬观察时比对照组高约2倍。②单纯低氧刺激、单纯常氧训练都使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而低氧复合常氧训练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基本稳定在对照水平。结论:模拟海拔4000m,中等强度的低氧复合常氧训练,4周时间内即可提高腓肠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预示低氧复合常氧训练能提高骨骼肌有氧代谢潜能。同样训练环境和运动负荷,未能提高腓肠肌乳酸脱氢酶活性,即4周的低氧复合常氧训练未必能改善骨骼肌糖酵解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长期离心运动和针刺干预后大鼠骨骼肌纤维化的情况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通路的变化,探讨针刺干预在运动导致骨骼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运动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运动组和针刺组大鼠进行3周离心跑台运动,建立大鼠...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针刺对大负荷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干预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恢复和预防的作用。方法:12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n=8)、单纯运动组(E组,n=40)、单纯针刺组(A组,n=40)和运动针刺组(EA组,n=40)。其中,E和EA组进行一次下坡跑运动,A组和EA组在运动后即刻施加针刺处理。各组根据干预后不同时相又分为0h、12h、24h、48h和72h组(n=8),分别于对应时间点分离比目鱼肌进行检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比目鱼肌线粒体定量酶CS的含量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Ⅳ的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骼肌COXⅠ的蛋白表达。结果:单纯针刺后骨骼肌COXⅠ蛋白表达上调。大负荷运动后比目鱼肌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肌膜下积聚等超微结构异常变化,且伴有大量自噬体形成,同时柠檬酸合成酶(CS)的含量明显减少,呼吸链复合体Ⅱ、Ⅳ活性以及COXⅠ蛋白表达出现一过性的下调(P0.05)。与运动组相比,运动针刺后明显改善了大负荷运动所致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有自噬溶酶体的出现,CS含量有所增加,呼吸链复合体Ⅱ活性及COXⅠ蛋白表达上调。结论:针刺促进了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结构的恢复,有效增加了运动后线粒体的数量,减轻了大负荷运动对线粒体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