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胫骨超声速在不同年龄组妇女皮质骨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对不同年龄组妇女胫骨皮质骨超声速测量的可能性。材料和方法:126名健康妇女分为30-39岁(n=25)、40-49岁(n=38)、50-59岁(n=33)和≥60岁(n=30),应用soundscan2000仪器测定胫骨超声速。对其中33名应用DP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以检测胫骨超声速与L2-L4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测定的变异系数为0.37%。30-39岁组胫骨超声速(3966.69±73.08米/秒)与40-49岁组胫骨超声速(3933.39±86.48米/秒)相似(P>0.05),50-59岁组和≥60岁组胫骨超声速(3848.71±79.57、3723.82±84.95米/秒)明显低於前二组(P<0.01)。≥60岁胫骨超声速较50-59岁组明显降低。胫骨超声速与L2-L4骨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44,P<0.01)。结论:超声骨密度仪可理想区别≥50岁妇女与30-49岁妇女的胫骨超声速,老年妇女(≥60岁)的胫骨超声速较其他年龄组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2.
降钙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破骨细胞抑制剂--降钙素(密钙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二继代成骨细胞(OB\-2)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0-4~10-12g/ml)的密钙息,分别观察OB\-2的增殖功能(用波长570nm处OD值表示),分化功能[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表示]和矿化功能(用矿化结节数量/视野表示).结果OD值(均值+标准差)为0.323±0.101~0.523±0.158;ALP活性(均数±标准差)为(0.104±0.012)U/mg蛋白质;矿化结节数量/视野(均数±标准差)为5.75±0.957个.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适当浓度(10-8~10-12)的密钙息对OB\-2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均具有促进作用,10-10g/ml浓度密钙息作用尤其显著,它们的作用显著性差异为促进OB2增殖功能P<0.05;促进OB2分化功能P<0.01和促进OB2矿化功能P<0.001.  相似文献   
113.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因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临床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最近研究结果提示,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的同时,可提高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本文综述了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致骨丢失的相关证据和增加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可能病理机制,并探讨其临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体内25(OH)D3水平,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50例住院患者,对同一血清样本分别用LC-MS/MS法和ELISA法测定25(OH)D3水平,同时用LC-MS/MS法测定25(OH)D2的水平。结果 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均数为14.99±6.51ng/ml,酶联免疫法测定的均数为20.91±9.70ng/ml,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5(P<0.01),线性相关方程为维生素D3(LC-MS/MS法)=4.829+0.486×维生素D3(ELISA法)。LC-MS/MS法组25(OH)D3浓度高于20ng/ml的比例17%,酶联免疫法组为52%,LC-MS/MS法组的25(OH)D2和25(OH)D3总浓度高于20ng/ml的为24%。25(OH)D2占25(OH)D总量的8.4%。 结论 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数值明显低于ELISA法,两者正相关性较高,可经方程互换。酶联免疫法低估了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检测25(OH)D3的同时需测定25(OH)D2浓度。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功能。方法应用改良的Fenton等人的方法,接种大鼠OC于骨片上培养,不同时间取骨片超声去除细胞后,甲苯胺蓝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骨吸收陷窝呈多种形态蓝紫色异染,并根据骨片上陷窝的数目定量OC的骨吸收能力。结果经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比较,证明该骨吸收陷窝计数法衡量体外培养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能力,可靠简便快速。结论应用此方法可表明益钙宁(eCT)对OC骨吸收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定量检测体外培养破骨细胞(OC)骨吸收功能。方法应用改良Fenton等的方法,由1d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OC并接种于牛皮质骨骨片上连续培养,超声去除细胞后,骨片经1%甲苯胺蓝染色3~4min,光镜下对整片吸收陷窝观察并计数。根据骨片上陷窝的数目定量OC的骨吸收功能。结果骨片吸收陷窝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光镜下可清晰识别,并为扫描电镜(SEM)所证实。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技术对骨片吸收陷窝计数结果同SEM计数结果基本一致(r=0.9967,P<0.05)。结论骨片吸收陷窝光镜计量法评价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病理生理和开发新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对25例绝经年限分别为5~12年(低绝经年限组)和15~28年(老年妇女组)两组妇女分别给予E3醚用药2个月,于给药前后分别进行桡骨骨矿含量(BMC)的测定、空腹尿钙与肌酥(Ca/Cr)、羟脯氨酸与肌酐(OHPr/Cr)比值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雌二醇(E2)、降钙素(CT)的测定,以探讨E3醚减缓不同绝经年限的妇女骨量丢失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E3醚给药前后两组妇女BMC和血清E2的水平未见明显的变化,但其血清CT的水平均较给药前有程度不同的升高。空腹尿Ca/Cr、OPHr/Cr比值以及血清AKP的水平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p<0.05及p<0.01)。故此提示:E3酸可能通过刺激甲状腺C细胞而增加CT的分泌或直接作用于骨组织等多种途径抑制骨质的吸收,维持骨矿含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本研究为E3醚用于减缓老年妇女骨量丢失的作用途径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8.
背景认识增龄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变化规律,特别是高龄人群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对骨质疏松有效合理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回顾关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增龄变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增龄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变化规律和衰老特点.数据来源1995/2003 PubMed,2002/2004年万方数据库,本实验室研究结果.数据提取PubMed 16篇,万方数据库1篇,本实验室数据.主要观察指标细胞数量、酶活性、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高龄人群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对骨骼的影响都逐渐下降,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①骨形成功能持续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分裂增生能力降低、基质合成减少、对钙凋激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变化与骨髓中前体细胞的快速减少有关,使高龄人群骨骼中成骨细胞群由于缺乏新生细胞的不断补充而功能退化.②骨吸收功能短暂激活,主要表现为破骨细胞数量一度增加,而其泌酸和蛋白酶功能基本得以保持.③成骨细胞调节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中RANKL和OPG表达失偶联.结论破骨细胞激活的机制和破骨细胞二次活跃产生不同骨平衡的意义值得探讨.作为建议,作者提倡在基础领域重视骨髓微环境中前体细胞分化增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9.
背景:双膦酸盐在临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疗效显著,而伊班膦酸钠作为新型双膦酸盐制剂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的:通过观察卵巢切除大鼠骨量丢失的相关指标,探讨伊班膦酸钠干预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并与尼尔雌醇比较。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骨代谢研究室。材料: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鼠龄10~12个月。伊班膦酸钠由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尼尔雌醇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方法:实验于1996-08/1998-06在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完成。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小块脂肪组织,手术3个月后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mL/只;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 伊班膦酸钠组、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均行双侧卵巢切除,3个月后分别开始灌服生理盐水、伊班膦酸钠0.5mg/(kg·d)水溶物、尼尔雌醇混悬液1mg/(kg·次)。给药组均于给药第1周灌药2次,以后每周1次,均给药90d。主要观察指标:取左侧股骨,测其干重、灰重,采用PE23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骨钙含量。采用DPX-L型骨密度测定全身骨密度;采用SPA型单光子大鼠骨密度仪测右侧股骨全长1/2交界处的骨密度。采用AG22020KNA型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股骨抗弯力。采用动力学法由ENCORⅡ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尿钙,采用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采用改良血尿羟脯氨酸测定法测定尿羟脯氨酸。计算骨小梁面积。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干重、灰重和钙含量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干重、灰重和钙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t=13.58~52.98,P<0.05)。②股骨骨密度、抗弯力和全身骨密度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t=3.31~5.61,P<0.05),而抗弯力与其他3组相近(P>0.05)。③血碱性磷酸酶及尿羟脯氨酸与肌酐、钙与肌酐比值的改变:卵巢切除 伊班膦酸钠组和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大鼠尿钙与肌酐比值明显低于卵巢切除组(t=4.04,3.30,P<0.05),其他2项指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椎骨、胫骨骨小梁面积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椎骨骨小梁面积明显小于其他3组(t=2.22,2.41,3.45,P<0.05),而胫骨骨小梁面积仅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明显大于卵巢切除组(t=2.45,P<0.05)。结论:SD大鼠卵巢切除3个月后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伊班膦酸钠对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的丢失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尼尔雌醇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20.
骨密度峰值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骨质疏松病理表现为松质骨骨小梁数、体积减少和断裂、分布排列改变 ,皮质骨多孔和结构紊乱 ,引起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降低和力学性能下降。因此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指标应包含BMD减少程度和骨骼承载力量的衰减。据估计在两因素中BMD因素可占 70 %~ 80 % ,因而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基础 ,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方法。Kanis等〔1〕在 1 994年就以BMD减少的程度作为指标诊断骨质疏松症 ,后来WHO专家组将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定义为“BMD较同性别峰值骨密度 (peakbone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