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补肾富钙中药对大鼠卵巢辐射损伤所致骨质疏松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补肾富钙中药对大鼠卵巢辐射损伤所致骨质疏松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10),分别为假手术组(灌服1%纤维素90 d)、模型组(以50 Gy γ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建立卵巢辐射损伤模型,1%纤维素灌服90 d)、尼尔雌醇组(造模后给予尼尔雌醇灌胃90 d)和补肾富钙中药组(造模后给予补肾富钙中药灌胃90 d).各组大鼠于处死前第14天和第4天分别腹腔注射盐酸四环素(30 mg/kg)进行标记,处死后取右侧股骨组织和L4腰椎组织分别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富钙中药组和尼尔雌醇组的骨小梁体积显著增加,骨吸收表面减少;尼尔雌醇组的骨形成表面和矿化沉积率下降,但在补肾富钙中药组则无显著变化.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骨小梁变细、中断、排列稀疏,而补肾富钙中药组和尼尔雌醇组上述变化较轻微.结论 补肾富钙中药可有效预防卵巢辐射损伤诱发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环境镉接触人群尿金属硫蛋白排泄与镉致骨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境镉接触人群尿金属硫蛋白(UMT)的排泄与镉致骨损伤效应的关系。方法镉污染区居民为环境镉接触人群,非污染区居民为对照人群。人群尿镉(UCd)与血镉(BCd)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用环境接触量估测总镉摄入量(TCd)。UMT、尿β2微球蛋白(UB2M)、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及尿白蛋白(UALB)用ELISA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UNAG同工酶B(UNAGB)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均用尿肌酐校正。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人群前臂骨密度。结果UMT能反映机体接触镉时镉负荷的变化。而高剂量接触镉可先后导致肾功能障碍及骨质疏松。人群UMT排泄量与骨密度的关系同UMT排泄量本身是否异常有关。根据各指标与尿镉的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基准剂量95%低限水平BMDL值,从小到大排列为UNAGB、UNAG、UB2M、UMT、URBP、T评分及UALB。结论镉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镉致肾功能障碍有关并迟于后者。UMT不仅能特异而敏感的反映镉致肾的毒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镉对骨骼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由胎鼠头盖骨培养骨细胞的实验技术和细胞形态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相似文献   
14.
Graves病中某些骨代谢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测定了31例Graves病病人的血清Ca、P、AKP,iPTH,血浆cAMP,尿Hyp以及骨矿含量(BMC)。结果示约有66.67%的病人BMC降低,而血清Ca、P、iPTH,血浆cAMP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约有54.6%的病人血清AKP升高,但若无肝病AKP一般不超过25金氏单位;血清T_3与尿Hyp,尿Hyp与血清AKP间有正相关关系,而尿Hyp与BMC间呈负相关关系,所以血清AKP和尿Hyp可作为Graves病骨代谢负平衡的指标。这些骨质改变可能直接由甲状腺激素过多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Ⅰ型胶原(COL-1)表达的增龄性改变. 方法选择<5岁、30~40岁、50~60岁及70~79岁4个年龄组骨折患者的松质骨,用1:1 DMEM-Ham F-12培养液进行培养.第2代细胞培养至7 d和13 d,分别定量留取培养48 h的条件培养液,第2代细胞一部分经诱导培养至14 d进行电镜观察,另一部分培养至14 d抽提细胞内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半定量检测COL-1基因表达,并进行各年龄组比较. 结果成骨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后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外基质中可见大量原胶原;细胞培养至7 d和13 d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检测值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与年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男性7 d: r=-0.503, P<0.05, 13 d: r=-0.662, P<0.01; 女性7 d: r=-0.658, P<0.01, 13 d: r=-0.770, P<0.01);各年龄组成骨细胞均检测到COL-1基因mRNA表达,表达量<5岁组较低,30~40岁组最高,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其表达量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男性r=0.331,女性r= 0.327,均为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可合成原胶原,PICP分泌随增龄而降低,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均表达COL-1 mRNA,30~40岁后表达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arlier pathological character and mechanism of radiation osteonecrosis in femoral head,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the earlier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radiation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Methods Single femoral head of rats were irradiated singly with 30 Gy of 137 Cs γ-ray. The rats were executed after 2, 6 and 12 weeks, then the femurs were stained with HE and histopatholn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e. Th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were cultured after 2 weeks and its proliferation and the colony formation were observed. The rats were endo-perfused with microfili contrast medium 12 weeks later, and the 3-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capillaries by Micro-CT was re-estabhshed to detect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apillaries after irradiation. Result The irradiated femur showed deranged cbondrocyte, decreased osteocyte, shrinking nucleus, increased empty bone lacuna and reduced bone trabocnla (P < 0.05). Micro-CT showed the discontinued small vessels and absence(6.65 %) capillaries in irradiated femur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unirradiated (12.3 %)(P < 0.001). The proliferation of BMSCs was slowed, the number of colony in irradiated group (10 %) was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21 %) (P < 0.001). Conclusions The preliminary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osteoradionecrosis on femoral head could be increased the empty bone lacuna, and the bone lacuna above 30 % was the sign of the earlier period of osteoradionecrosis. The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induced by radiation is not only correlated to the damages to the bone, but also to the damages to BMSCs and capillaries.  相似文献   
17.
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检测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检测和应用高建军王洪复审骨吸收是破骨细胞(OC)的主要功能,受内分泌激素和骨组织微环境的调控。如何检测OC的骨吸收功能一直是骨代谢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OC分离培养技术的发展,体外检测OC骨吸收功能的指标不断完善。酶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认识增龄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变化规律,特别是高龄人群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对骨质疏松有效合理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回顾关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增龄变化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明确增龄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变化规律和衰老特点。数据来源:1995/2003 PubMed,2002/2004年万方数据库,本实验室研究结果。数据提取:PubMed 16篇,万方数据库1篇,本实验室数据。主要观察指标:细胞数量、酶活性、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高龄人群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对骨骼的影响都逐渐下降,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①骨形成功能持续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分裂增生能力降低、基质合成减少、对钙调激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变化与骨髓中前体细胞的快速减少有关,使高龄人群骨骼中成骨细胞群由于缺乏新生细胞的不断补充而功能退化。②骨吸收功能短暂激活,主要表现为:破骨细胞数量一度增加,而其泌酸和蛋白酶功能基本得以保持。③成骨细胞调节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中RANKL和OPG表达失偶联。结论:破骨细胞激活的机制和破骨细胞二次活跃产生不同骨平衡的意义值得探讨。作为建议,作提倡在基础领域重视骨髓微环境中前体细胞分化增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骨转换平衡失调导致的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补充、替代和调节骨转换平衡等措施的药物干预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重要途径.模型动物体内有效性评价是药物临床前药效研究的主要手段,其中模型和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等对评估待测药物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骨质疏松实验研究的文献资料和本研究室实验数据,概述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药效研究中"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