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49篇
综合类   267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 探讨涎腺原发性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涎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发病年龄32~71岁,肿块位于单侧腮腺/颌下腺。肿瘤细胞主要由多种形态的肿瘤性边缘区B细胞构成,弥漫或结节状浸润生长,见“滤泡植入”、“淋巴上皮病变”伴导管内聚集生长、伴导管上皮周围基底膜样嗜酸性物质增多,见脉管、神经侵犯。肿瘤细胞B细胞相关抗原弥漫阳性,CD5、CD23、Cyclin D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30%。随访8~97个月,5例均未行放化疗,3例无复发,1例继发右上腭MALT淋巴瘤,1例死亡。结论 涎腺MALT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呈B细胞免疫表型且无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的表型特征。本病呈惰性进程,预后一般较好,可累及周围淋巴结及其他涎腺腺体,有复发和远处播散的风险,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72.
背景与目的:涎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HCCC)是好发于小涎腺的少见肿瘤,生物学低度恶性。由于罕见,该肿瘤不为病理科医师所熟知,误诊时有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涎腺HCC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9年10月确诊的涎腺HCCC 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WSR1基因相关易位情况,总结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68岁,肿瘤发生于口腔、鼻咽、腮腺及头颈部区域其他部位。显微镜下主要由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形成巢团状、片状、梁索状结构。1例肿瘤几乎完全由嗜酸性细胞构成,6例可见明显的细胞核内假包涵体,1例肿瘤组织与表面黏膜鳞状上皮相连,1例肿瘤部分区域可见腺管样结构,3例肿瘤癌巢周围形成淋巴细胞套,7例具有硬化性或玻璃样变性的间质,亦或出现促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性间质,1例间质伴有黏液变性。所有肿瘤均未见明确角化、坏死,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73.
为了提升临床医师对肝、肾移植受者霉酚酸类药物应用的认识,进一步规范霉酚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建立临床实践中不同霉酚酸类药物替换的基本原则,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和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形成此共识,希望能为肝、肾移植受者霉酚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4.
再次肝移植8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14,他引:2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再次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共有8例病人接受了再次肝移植术,再次肝移植率为3.64%,再次移植原因中慢性排异反应2例、胆道缺血性病变5例、肝动脉栓塞1例。术后5例恢复顺利痊愈出院,已分别存活8、7、4、3、1个月,3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再次肝移植能有效挽救移植肝失功病人的生命,再移植指征的掌握、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分析18F-FDG PET/CT动态观察单纯125I粒子植入术及联合化学治疗(化疗)对兔VX2肺癌的干预效果的价值。方法 将VX2肿瘤组织接种于3~4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右肺下叶,制成兔VX2肺癌模型。将3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A组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植入25.9 MBq(0.7 mCi)125I粒子,B组经耳缘静脉注射顺铂7 mg/kg体质量,C组予以上2种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对实验兔行全身PET/CT扫描,于右肺肿瘤部位及肝右叶勾画ROI,检测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肿瘤SUVmax/肝脏SUVmax(SUVT/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完成PET/CT检查后分别处死2只,治疗后第14天PET/CT检查后处死4只动物,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组间及A、B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治疗后第14天肿瘤最大径较治疗前缩小(P<0.05)。治疗后第7、14天,C组SUVT/L值较A、B组均降低(P均<0.05);A、B组治疗后第7、14天SUVT/L值均较治疗前降低,C组治疗后第3、7、14天SUVT/L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病理学检查发现3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均逐渐减少,A、C组炎症细胞及肿瘤坏死区较B组更多;C组治疗后第14天仅见少量肿瘤细胞,炎症细胞及纤维组织增多。结论 18F-FDG PET/CT可动态监测并早期评价单纯125I粒子植入术及联合化疗对兔VX2肺癌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研究糕点中富马酸二甲酯快速、准确、简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提取后,用超纯水定容,选用Eclipse XDB-C18分离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V∶V).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回收率在91.86%~104.8%之间;检出限为0.24 mg/L;相关系数r>0.999 8,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用于糕点中富马酸二甲酯测定.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非阻断肾蒂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间24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术中均采用大圆针贯穿缝扎肾实质的方法阻断肿瘤部分肾实质的血流,将肿瘤切除后,腹腔镜下缝扎包埋创面,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4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5~160分钟,平均95分钟。术中出血量20~320 ml,平均115 ml。术后住院时间6~12天,平均7.5天。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12~42个月,剩余肾脏功能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采用肾实质贯穿缝合的方法行肾部分切除术,可不需阻断肾蒂,术中出血量少,可避免肾脏热缺血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总结,目前两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法在笔者科室被常规使用,一种是单向式方法;另一种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处理肺血管相似的"王氏"方法,该文将使用两种方法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术后对比观察。结果对于不同病人两种手术方法优势及缺点显现不同,其具体观察结果见正文。结论手术操作者不应拘泥于以上两种手术方式,应熟练掌握多种腔镜手术方式,对于不同患者选择最适合其自身的方式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参中硒的方法.方法 以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测定硒的线性范围为0 ~ 1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4,方法回收率为92.9%~ 104.5%,精密度为4.4%~7.3%.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可以用于海参中硒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80.
王正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99-99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法。方法:选取93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在抗炎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照组服用急支糖浆。结果: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收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且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具有口感好、服用方便、吸收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椎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