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66篇 |
内科学 | 9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45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例非清髓性PBSCT)的外周血样,STR—PCR定量分析T细胞和粒细胞的嵌合体,并观察其对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导作用。结果:STR—PCR定量分析嵌合体的敏感性为5%,并具高度可重复性。清髓性PBSCT后10d( 10d),5/5例患者的粒细胞迅速演变为完全供者嵌合体(CDC), 14d,4,/5例患者的T细胞获得CDC。非清髓性PBSCT, 7~ 14d,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速度快于粒细胞;随后,供者粒细胞的比例突然增加,并迅速获得CDC,T细胞的植入却渐缓慢,最后,T细胞取得CDC的时间迟于粒细胞。依据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程度,及时调整非清髓性PBSCT后环孢素A(CsA)的用量,移植早期T细胞即获CDC,随访2~16个月,T细胞和粒细胞均呈稳定的供者植入状态。结论:供者T细胞的完全植入迟于粒细胞.动态监测T细胞嵌合体,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32.
患者,男,51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年半,复视、右眼睑下垂、四肢无力1周于2001年7月12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1月发现双颈部肿块,未予重视,颈部肿块逐渐增大伴盗汗,1997年在外院就诊,发现患者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CT检查示: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腹腔淋巴结肿大。经颈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ⅢB(滤泡型-弥漫型,B细胞型,CD20+)。先后行化疗20疗程(具体方案不详)并应用美罗华(CD20单克隆抗体)600mg/次×3次,疾病始终未达到完全缓解。2000年11月8日首次入我院,患者仍有上述部位淋巴结肿大伴双侧乳糜…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血清抗HLA抗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方法20例allo—HSCT患者在移植前与移植后1、3、6个月动态检测抗HLA抗体。结果移植前抗HLA抗体≥30%与〈30%的患者发生原发植入失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成功植入的17例患者中,移植前和(或)移植后抗HLA抗体I〉30%的5例患者均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疾病复发,而抗HLA抗体均〈30%的12例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移植后抗HLA抗体呈动态升高的3例患者均在植入后且抗HLA抗体〉130%时发生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而呈动态降低的5例患者仅有1例在植入后发生移植物被排斥。移植前和(或)移植后抗HLA抗体≥30%的5例患者均未发生GVHD;而抗HLA抗体〈30%的12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急性和(或)慢性GVHD,发生率7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对allo.HSCT受者在移植前、后动态检测抗HLA抗体有助于预测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与GVHD的发生,抗HLA抗体〉130%或呈动态升高者继发植入失败或疾病复发的发生率高,而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APBSC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占50.94%,中位移植年龄34(12~57)岁,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占78.8%,年龄矫正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患者分别占21.2%、46.7%、15.1%、17.0%。采用统计学分析APBSCT治疗淋巴瘤的疗效及其对生存情况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2例患者成功接受了APBSCT治疗,移植后完全缓解(CR)率65.4%;部分缓解(PR)率19.2%,总反应率(RR)84.6%(CR加PR);其中移植前达CR患者移植后100%CR,PR患者61.2%获CR;1例疾病稳定(SD)患者移植后获CR;17例疾病进展(PD)患者移植后35.3%获CR,17.6%获PR,总反应率为52.9%。中位随访14个月,3年预期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6%、50%。APBSCT能克服初诊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进展期病变、结外病灶>1、巨块病变、B症状、骨髓浸润所引起的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无法克服体能状态下降、移植前LDH水平升高、进展期病变对生存的影响。结论:APBSCT可提高淋巴瘤患者CR率,改善移植前未达CR患者的OS及EFS,移植前临床特征重新评估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10例MDS患者中位年龄44岁,MDS-难治性贫血(RA)1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Ⅰ],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5例(IPSS中危-Ⅰ4例,中危-Ⅱ1例),MDS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均为IPSS高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7例,HLA匹配无关供者移植3例。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8~10mg/kg、氟达拉滨90~150mg/m2及全身照射2~3Gy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和麦考酚酸酯。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检测采用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方法,对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粒细胞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都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0~29)d。10例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仅1例患者发生Ⅳ度急性GVHD,其余患者为Ⅰ度。中位随访22(3.6~70)个月,5例发生慢性GVHD。2例患者死亡,均在移植前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余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至今,血细胞数恢复正常,中位生存时间为27(15~70)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79%。结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DS或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需要进行嵌合体的密切监测,根据供受者嵌合比例,尤其是T淋巴细胞嵌合比例给予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足相关性知识的认知度及行为现状。方法纳入2017-10-01~2018-02-28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11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检查结果。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认知度及行为的情况。结果 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25例(59.2%)认为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有关,67例(31.8%)患者不清楚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19例(9.0%)患者认为血糖控制好坏与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无关。134例(63.5%)糖尿病患者从未进行双足自我检查。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足相关性认知度与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度不够,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此,应加强有针对性的糖尿病足早期筛防教育,使其建立糖尿病足防大于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DM)患者糖尿病足(DF)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调查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313例住院DF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1996年1月-2003年12月(A组)和2004年1月-2006年12月(B组)两个时间段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DF患者占同期住院DM总人数的2.79%,平均DM病程9.33±6.52年,DF病程8.13±17.06月。DF患者总的治愈率为28.1%,好转率为40.6%,无效率为31.3%;DF分级越高,治疗效果越差。B组治愈率(37.04%)显著高于A组(18.54%)。结论DF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多学科合作团队有利于提高DF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 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 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