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66篇 |
内科学 | 9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45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高三尖杉酯碱(HHT)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h^ 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制备单个核细胞(MNC),在体外诱导扩增DC,在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HT,通过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功能等方法,对所得细胞进行鉴定。结果:CML DC存在表型及功能障碍。在培养体系中添加HHT,能获得较多成熟CML DC,提高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以及黏附分子LFA-2的表达水平,并可改善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适合浓度的HHT可影响Ph^ DC的分化和成熟,并可改变DC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增强其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12家医院血液科1 260例粒缺伴发热骨髓衰竭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构成及药敏特点。结果共检出阳性菌1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58.6%),革兰阳性菌72株(41.4%)。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3.8%)、大肠埃希菌(9.2%)、铜绿假单胞菌(6.9%)、缓症链球菌(6.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9%)。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高(60.0%);非发酵菌除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88.2%)以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2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60.0%);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粒缺伴发热的骨髓衰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和非发酵菌常见,且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含有的5q-复杂核型骨髓病态及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来源。方法:对1例含有5q-复杂核型的MDS患者及4例核型正常的缺铁性贫血者(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并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统计其病态和非病态造血细胞的荧光信号。结果: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者占85.9%,在非病态造血细胞中源于异常克隆者占3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DS非病态造血细胞中,在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依次为71.4%、53.3%、26.3%和11.8%;在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的比例依次为66.7%、46.2%、33.3%和15.8%。异常克隆在非病态造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各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S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病态造血细胞。在红系、粒系非病态细胞中,随着细胞分化成熟,异常克隆细胞的比例降低,提示异常克隆细胞成熟分化受阻。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血清抗HLA抗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方法20例allo—HSCT患者在移植前与移植后1、3、6个月动态检测抗HLA抗体。结果移植前抗HLA抗体≥30%与〈30%的患者发生原发植入失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成功植入的17例患者中,移植前和(或)移植后抗HLA抗体I〉30%的5例患者均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疾病复发,而抗HLA抗体均〈30%的12例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移植后抗HLA抗体呈动态升高的3例患者均在植入后且抗HLA抗体〉130%时发生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而呈动态降低的5例患者仅有1例在植入后发生移植物被排斥。移植前和(或)移植后抗HLA抗体≥30%的5例患者均未发生GVHD;而抗HLA抗体〈30%的12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急性和(或)慢性GVHD,发生率7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对allo.HSCT受者在移植前、后动态检测抗HLA抗体有助于预测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与GVHD的发生,抗HLA抗体〉130%或呈动态升高者继发植入失败或疾病复发的发生率高,而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5.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例非清髓性PBSCT)的外周血样,STR—PCR定量分析T细胞和粒细胞的嵌合体,并观察其对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导作用。结果:STR—PCR定量分析嵌合体的敏感性为5%,并具高度可重复性。清髓性PBSCT后10d( 10d),5/5例患者的粒细胞迅速演变为完全供者嵌合体(CDC), 14d,4,/5例患者的T细胞获得CDC。非清髓性PBSCT, 7~ 14d,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速度快于粒细胞;随后,供者粒细胞的比例突然增加,并迅速获得CDC,T细胞的植入却渐缓慢,最后,T细胞取得CDC的时间迟于粒细胞。依据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程度,及时调整非清髓性PBSCT后环孢素A(CsA)的用量,移植早期T细胞即获CDC,随访2~16个月,T细胞和粒细胞均呈稳定的供者植入状态。结论:供者T细胞的完全植入迟于粒细胞.动态监测T细胞嵌合体,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51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年半,复视、右眼睑下垂、四肢无力1周于2001年7月12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1月发现双颈部肿块,未予重视,颈部肿块逐渐增大伴盗汗,1997年在外院就诊,发现患者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CT检查示:纵隔及两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腹腔淋巴结肿大。经颈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ⅢB(滤泡型-弥漫型,B细胞型,CD20+)。先后行化疗20疗程(具体方案不详)并应用美罗华(CD20单克隆抗体)600mg/次×3次,疾病始终未达到完全缓解。2000年11月8日首次入我院,患者仍有上述部位淋巴结肿大伴双侧乳糜… 相似文献
27.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3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恺 邱录贵 刘霆 侯健 黄晓军 马军 陈协群 于力 金洁 吴德沛 武永吉 孟凡义 李建勇 陈文明 王椿 王建民 黄梓伦 邹萍 娄世锋 欧阳建 周凡 杜新 沈志祥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2)
目的 回顾性总结国内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 ,以提高和改善对MM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国内22家医院332例初诊的MM病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一线治疗方案中,325例患者选择化疗,占97.9%,7例患者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占2.1%;共有197例(59.4%)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其中选择化疗和SCT的分别为190例(96.5%)和7例(3.6%);共有92例(27.7%)患者接受了三线治疗,其中选择化疗和SCT的分别为88例(95.7%)和4例(4.4%).主要药物不良事件为危及生命的感染19.3%、严重贫血19.3%、深静脉血栓1.2%、血小板减少16.9%、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8.1%.结论 一些传统MM治疗方案有一定疗效并适合不同患者,期待新的治疗方法 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罗莫司治疗激素依赖、耐药的皮肤和口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疗效。方法:观察34例激素耐药或依赖的患者。10例患者同时存在口腔和皮肤GVHD,11例患者仅表现为皮肤GVHD,13例患者仅表现为口腔GVHD;12例次在急性GVHD(aGVHD)时应用西罗莫司,28例次在慢性GVHD(cGVHD)时应用西罗莫司,其中6例患者分别在aGVHD及cGVHD时2次应用西罗莫司。结果:12例aGVHD应用西罗莫司患者总反应率为100%,在cGVHD应用西罗莫司的28例次患者中24例次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总反应率为86%。23例次口腔GVHD患者中,12例次达到完全缓解(CR),9例次达到部分缓解(PR),总反应率达91%。在21例皮肤型GVHD患者中,10例次aGVHD中有8例次(80%)达到CR,2例次(20%)达到PR;在17例次cGVHD中有10例次达到CR,4例次达到PR,总反应率为82%。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12例aGVHD患者中,有9例(75%)患者在用药后2周内出现巨细胞病毒(CMV)-DNA阳性,8例(67%)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结论:西罗莫司治疗皮肤和口腔的激素耐药或依赖的GVHD疗效较好。早期应用需注意CMV血症及出血性膀胱炎的监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比较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细胞嵌合状态监测中的意义。对38例接受异性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STR—PCR和FISH定量测定移植后14、28天和3个月的骨髓或外周血细胞嵌合状态。结果表明,14天时STR—PCR和FISH同时检测的30例中分别有14例和8例达到完全嵌合(CC,P〉0.05)。28天时两者同时检测的31例中分别有26例和15例达到CC(P〈0.01)。3个月时两种方法共同监测的24例中分别有22例和17例达到CC(P〉0.05)。连续监测3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中14倒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复发,其中9例由FISH首先检出(P〈0.05)。结论:FISH检测比STR—PCR更为准确地反映移植早期造血细胞嵌合状态,有助于监测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30.
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58例老年AML患者(≥70岁)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比较。结果亚标准剂量组(A组)33例,减量组(B组)9例,支持治疗组(C组)8例。A组与B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9.4%,22.2%。生存期明显异常(P=0.01),分别为167天和68天。C组生存期176天,与亚标准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引起副反应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生存状态,继发性,PBWBC>1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50%,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是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7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治疗应个体化,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