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1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肠道病毒71型VP1外壳蛋白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外壳蛋白VP1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为制备EV71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GOR4、HNN、SOPMA、nnPredict等方法预测EV71 VP1二级结构,并结合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能性和吴氏抗原指数法综合预测潜在的B细胞表位。结果EV71 VP1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β-片层为主,含有少量的α-螺旋,少见β-转角;EV71 VP1潜在的B细胞表位很可能位于第67-71位氨基酸残基。结论联合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预测了EV71 VP1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此为制备EV71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53.
54.
正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ATP为细胞供能。近年的研究表明,线粒体除具有能量生成功能之外,还参与母性遗传、多种生物大分子代谢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病理过程。由此可见,线粒体的自身内源性平衡直接决定细胞的命运,线粒体的生成和自噬保持动态平衡。神经元主要以氧化磷酸化提供能量,维持神经元内各种生物学功能的完整,因此神经元内线粒体总体积分数约占细胞体积的30%。脑组织缺血再灌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洲邦与藻酸双脂钠(pss)合用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方法 16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患,随机分成A、B、C、D、E 5组,每组各32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洲邦组。C组为藻酸双脂钠组,D组为洲邦与PSS合用组,E组为尿激酶溶栓组。结果 A组显效1例(3.1%),有效15例(46.8%),无效16例,总有效率(50%)。B组显效10例(31.2%),有效15例(46.8%),无效7例,总有效率78%。C组显效6例(18.7%),有效14例(43.7%),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4%。D组显效20例(62.5%),有效10例(31.2%),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E组显效22例(68.7%),有效9例(28.1%),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D组与A、B、C 3组比较,差异显,P值<0.01,D组与E组相比,无显差异,P值>0.05。结论 洲邦(奥扎格雷)是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具有抗凝、溶栓作用,PSS具有降低血粘度、降脂、改善冠脉循环作用,两药合用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疗效显,与尿激酶溶栓组疗效接近,且价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6.
先证者(Ⅳ6) 女,20岁,自儿童期开始皮肤表面干燥粗糙,不痛不痒.查体:皮肤角质化似鳞屑,脸部轻微,腹部较背部严重,掌、跖皮肤正常,腰部以下较为明显,尤其四肢更为严重,腿部似鱼鳞,多方求治无效,鳞屑症状自感冬季严重,夏季减轻.患者还伴有白发出现,以头顶白发较为严重,枕部额部没有白发出现. 相似文献
57.
旋毛虫抗原分子克隆及其T细胞和B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旋毛虫肌幼虫Mr21 000抗原蛋白基因(Ts21),预测其T细胞和B细胞表位.方法 旋毛虫(河南地理株)感染小鼠后收集肌幼虫,提取肌幼虫总RNA,应用RT-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Ts21,构建重组质粒pUC18-Ts21并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预测其T细胞和B细胞表位.结果 成功构建克隆载体pUC18-Ts21.旋毛虫Mr21 000抗原的T细胞表位位于第9~23、135~150位氨基酸位点;B细胞表位位于第31~35、53~56、98~104、124~130、133~157、160~172位氨基酸位点.结论 成功克隆了旋毛虫河南地理株肌幼虫Mr21 000抗原的编码基因,T细胞和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表明该抗原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作为旋毛虫病免疫诊断和预防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基因过表达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C57BL/6乳鼠大脑皮层获取PGC-1α的全基因序列,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上,经PCR初步鉴定后转染原代皮层神经元,Western blot鉴定PGC-1α的表达情况,成功构建PGC-1α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PGC-1α。分别将转染p EGFP-N1和p EGFP-N1-PGC-1α载体的皮层神经元进行OGD/R处理,分别采用Mito Tracker Red染色、流式细胞术、ATP代谢检测试剂盒和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质量分数、活性氧簇(ROS)和ATP生成、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激活的变化。结果:PGC-1α过表达可抑制OGD/R诱导的神经元线粒体生成能力的降低和ROS的生成(P0.05),增强ATP的合成能力(P0.01),抑制神经元的凋亡(P0.01)并降低caspase-3的激活(P0.05)。结论:PGC-1α过表达可通过促进线粒体生成、抑制ROS的产生和维护线粒体功能而抑制OGD/R诱导的神经元凋亡。PGC-1α可以作为开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的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采用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标记小脑颗粒细胞线粒体,并与标记体外培养神经元线粒体进行比较,探讨MitoTracker标记在体脑细胞线粒体的实验方法。方法: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微量注射MitoTracker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到小鼠小脑皮质,继续饲养3 d后,常规取脑、固定、切片,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标记情况。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在体标记的神经细胞内颗粒样线粒体呈团块状分布,排列较体外培养神经元标记的杆状线粒体紧密。结论:MitoTracker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可用于标记在体小脑细胞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