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检测胚系MLH1和MSH2基因mRNA突变,确立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12个家系14名家庭成员外周血,用特异引物和耐热性逆转录酶特异地逆转录MLH1和MSH2的RNA;利用长模板PCR扩增酶扩增逆转录产物(cDNA);测序分析扩增产物。提取外周血的DNA,设计与利用上述方法检测出突变对应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利用Taq DNA聚合酶扩增测序,以检测上述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利用基于外周血mRNA的方法,在6个家系中检出6个胚系突变,4个MLH1突变和2个MSH2突变,MLH1突变分别位于第8、12、16和第19外显子;MSH2突变分别位于第1和第2外显子。利用基于外周血DNA的方法,上述突变均在MLH1和MSH2相应的外显子中得到验证。突变类型为4个错义突变、1个同义突变和1个非编码区突变;其中5个突变国际上尚未报道;6个突变中有5个为病理性,分布于5个不同家系,该5个家系被确诊为HNPCC家系。结论基于外周血MLH1和MSH2 mRNA异常的检测能确诊HNPCC家系;该方法敏感、省时、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lexiform fibromyxoma,PF)的临床病理学待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8例手术病例胃PF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光镜下观察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GLI1基因易位情况,Sanger测序法检测CKIT基因(第9、11、13和17号外显子)及PDGFRA基因(第12、14和18号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1岁);胃窦6例,胃底2例;肿瘤最大径1.2~7.0cm,平均3.1cm;肉眼观肿瘤边界较清,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质韧。低倍镜下肿瘤呈丛状或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间质富含薄壁小血管及黏液样基质。高倍镜下肿瘤呈束状、席纹状及编织状排列,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未见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0~2)/50HP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8/8)、平滑肌肌动蛋白(SMA,8/8)均阳性,CD10(4/8)、结蛋白(3/8)、H—caldesmon(5/8)、孕激素受体(PR,5/8)部分阳性,CD117、DOG1、CD3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雌激素受体及S-100蛋白均阴性。分子检测结果:3例检测到GLI1基因易位(3/8),4例行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检测均为野生型。7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4~95个月(平均50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胃PF是一种伴有肌样分化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胃窦部,目前的随访证据表明其生物学行为呈惰性临床经过.诊断时需与胃肠道间质瘤等多种间叶源性肿瘤鉴别。综合考虑肿瘤的丛状生长方式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SMA、PR及CD10对胃PF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GLI1基因易位检测亦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中央性骨肉瘤(LGCOS)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9例LGCOS(均为会诊病例),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特点:9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约31岁.影像学均表现为成骨和溶骨混合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5例伴软组织影,3例有骨膜反应.9例均有局部疼痛和(或)肿胀,4例发生在股骨,胫骨、腓骨、颈椎、腰椎、上颌骨各1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未予放疗等辅助治疗,随访时间2~43个月,其中4例分别于术后25、18、8和13个月复发.病理检查:(1)大体检查:5例为碎组织,4例为块状切除标本,切面质地较韧,有不同程度的沙砾感,均无鱼肉样外观.(2)镜下观察:肿瘤由两种基本成分,即纤维成分和新生编织骨;纤维细胞密度较低,轻度异形,9例中均查见个别核分裂象;新生骨小梁均为编织骨,6例骨小梁宽大,有平行排列倾向,3例骨小梁较小,骨小梁周边均缺乏骨母细胞围绕;纤维成分和编织骨比例不一,两种成分有移行现象.病变呈浸润性生长,9例均有髓腔侵犯,3例伴有邻近软组织侵犯.结论 LGCOS细胞异形不明显、肿瘤性骨小梁较宽大成熟,易漏诊,诊断时应充分做到临床、影像学和病理三结合.临床特点:病程较长,局部缺少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成骨和溶骨混合性病变,边界不清,骨皮质破坏或伴有邻近软组织影.病理形态:大体上缺少鱼肉样外观;镜下肿瘤性纤维成分轻度异形,可见核分裂象,肿瘤性骨小梁周边缺乏骨母细胞围绕,有平行排列倾向,纤维性成分和新生骨型小梁有直接移行现象;病变呈浸润性生长.  相似文献   
64.
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以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乳腺癌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TUNEL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AI.结果:Surviy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3.5%.Survivin与AI呈负相关,P=0.000 0.Survivin与肿块直径、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无关,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0 0.单因素分析显示,Survivin是乳腺癌的一个预后指标,P=0.0115.结论:Survivin是一种有效的凋亡抑制蛋白,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Survivin对乳腺癌的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Maffucci综合征伴发内生性软骨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例Maffucci综合征伴发内生性软骨瘤恶变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55岁女性,因右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年半就诊.X线检查显示右侧肱骨、尺骨和桡骨,双侧股骨、胫骨和腓骨,以及双侧手足短状骨内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Ollier病),其中右腓骨中下段可见巨大块影,伴有骨皮质破坏,周界不清,内有不规则钙化.左肘关节和左跗关节畸形.另于患者的左足背和足趾,右前臂、右小腿和右臀部皮下可见7个直径为1~3 cm的暗紫色结节.临床行右小腿截肢术.镜下显示右腓骨中下段肿块为中-低分化软骨肉瘤,右小腿暗红色结节为海绵状血管瘤,伴静脉石形成.术后随访17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Maffucci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非遗传性软骨发育异常综合征,表现为Ollier病伴发软组织血管瘤.Maffucci综合征常常在早期发生恶变,多为内生性软骨瘤恶变为软骨肉瘤,而血瘤发生恶变者极为罕见.Maffucci综合征伴有恶变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和病理学三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66.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附3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加深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38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作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并作Warthin-Starry银染色。结果 发病年龄:4-56岁,平均20.8;发病部位:上肢及腋窝淋巴结16例(42.1%)、下肢及腹股沟淋巴结13例(34.2%)、颈部淋巴结9例(23.7%);发病季节:28例(73.7%)发生于6-10月份(夏秋季)、10例(26.3%),发生于其它月份;组织学特点:淋巴结皮髓质内肉芽肿形成,部分肉芽肿中微脓肿形成;Warthin-Starry 银色染色:38例中有33例(86.8%)阳性。结论 本病常有一定好发部位及高发季节性,并常有猫抓史或与猫密切接触史。将淋巴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病史结合,是提高本病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Smad4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 E-cadherin、β-catenin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4对胰腺癌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4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Bx-PC3,用G418筛选及RT-PCR、Western blot鉴定;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改变;又分别采用噻唑盐(MTT)比色法及5-溴-2-脱氧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阳性细胞克隆的增殖活性。结果成功建立表达Smad4的阳性BxPC3克隆(S4-8,S4-23),并证实其E-cadherin、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MTT法和BrdU掺入法显示,S4-8与S4-23细胞克隆增殖显著降低。结论 Smad4可增加胰腺癌细胞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并抑制其增殖,Smad4可能对胰腺癌具有基因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探究不同Gleason分级(Gleason Pattern,GP)前列腺癌组织间的分子表达差异及其基因间的相互影响。方法:下载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前列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GP资料,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GP 4级与GP 3级前列腺癌组织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而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PPI),探究不同GP的前列腺癌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的生物学过程。结果:生信分析共鉴定出312个差异表达基因,且相较于GP 3级癌组织,GP 4级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157个基因表达上调,155个基因表达下调。生信分析显示,在基因相互作用网络中富集到的22个显著相关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为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结论:GP 4级前列腺癌组织内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更为活跃,临床可通过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协助对前列腺癌患者作出更合理的疾病风险及预后评估;同时,针对Gleason积分(Gleason score,GS)≥7分的患者,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望成为其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 DF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DFL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访。结果:17例DFL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9例,男女比为1∶1.125,中位年龄为58岁(33~67岁),其中13例DFL患者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内镜下多表现为颗粒状增生。DFL发生在十二指肠者有15例(88.2%),且全部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2例。内镜下,见病变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呈清楚或隐约的“膨胀性”生长,可见滤泡样结节,结节内由中心细胞样细胞和散在中心母细胞样细胞组成,相当于经典型滤泡性淋巴瘤的1级或2级。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a、CD10、BCL6及BCL2,9例患者的CD21染色显示滤泡树突网在肿瘤性滤泡周边密集、浓染,而在中央淡染、稀疏,Ki-67低表达。4例患者行第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其中3例共同检测到CREBBP基因变异。14例患者未经任何治疗,疾病无进展;1例行局部肠段切除,术后未行化疗和放疗,未复发;1例接受化疗加利...  相似文献   
70.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肺癌组织MVD,研究微血管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等均有密切关系(P<0.01),而与肺癌患者性别、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大小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MVD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