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与目的: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组织标本中,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可以全面观察组织,其在病理诊断、形态学研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制作技术、设备限制、工作量较大等原因,目前在临床上尚未常规开展。本研究通过比较RP后行常规切片及病理大切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变量,评价RP后病理大切片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RP后做病理大切片的229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行RP后做常规病理切片的393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包括两组患者年龄,术前PSA值,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确诊方式,确诊时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RP后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切缘、前列腺包膜外侵犯、精囊侵犯、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等变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及病理变量:RP后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前列腺包膜外侵犯情况、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手术切缘及精囊侵犯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 vs 17.6%,P=0.010;23.1% vs 17.0%,P=0.025)。结论: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标本切缘阳性及精囊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因此病理大切片技术值得在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推广。  相似文献   
42.
卵巢肿瘤MMP-2、MMP-9及TIMP-2和细菌L型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俞岚  汪万英  王朝夫  姚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3):198-201,F004
目的:探讨MMP-2、MMP-9及TIMP-2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方法检测120例卵巢肿瘤中的MMP-2、MMP-9及TIMP-2表达,以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卵巢乳头状癌中MMP-2、MMP-9及TIMP-2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MMP-2、MMP-9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和有腹腔积液者均高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和无腹腔积液者(P<0.05~P<0.005).而TIMP-2阳性表达与MMP-2、MMP-9阳性表达相反(P<0.05~P<0.005).细菌L型检出率在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和有腹腔积液者均明显高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和无腹腔积液者(P<0.005).结论:MMP-2、MMP-9及TIMP-2在卵巢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及细菌L型检出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腹腔积液者均有明显关系,L型感染可能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MMP-2、MMP-9与L型感染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TIMP-2对卵巢肿瘤的进展可能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
乳腺肌样错构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yoid harmatoma,M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5例MH,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电镜观察。结果 5例发病年龄29~44岁,平均39岁。肿瘤直径1.4~2.0 cm,平均1.7 cm。镜检:3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肿瘤均由不同比例的乳腺腺泡、导管,肌样细胞束,纤维间质及脂肪组织组成。肌样细胞束散在灶性分布于纤维脂肪间质之中(4例),或与间质弥漫片状混合(1例)。肌样细胞类似于平滑肌细胞(1例)或肌纤维母细胞(4例)。免疫表型:5例肌样成分均表达desmin,α-SMA,MSA。电镜检查:1例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5例均行肿块切除术,2例局部复发。结论 MH是乳腺错构瘤的少见亚型,以呈平滑肌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肌样细胞束为典型特征。肌样细胞表达平滑肌标记,而超微结构上可能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少数MH存在复发潜能;需局部广泛切除,保证切缘阴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伴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和多点荧光原位杂交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具有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病变41例,分为内翻乳头状瘤、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用多点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3、7、17号染色体获得和9p21缺失;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p53、CK20和Ki-67;并对12例进行随访.结果 (1)内翻乳头状瘤12例,平均1.2 cm,由互相连接的细胞索或巢在固有膜内生长,细胞索相对较细而宽窄一致,细胞巢外呈栅栏状、内为流水状排列,可见鳞状分化,无细胞学上的异型性,无或偶见核分裂象,4例可见少量表面外生乳头,被覆少于6层的正常尿路上皮.(2)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24例,平均2.1 cm,结构似内翻乳头状瘤,但细胞索较粗并宽窄不一,细胞巢粗大并不规则状,可形成实体结构,瘤细胞轻至中度异形,核分裂象1~8个/10 HPF,3例表面均未见外生性乳头,但表层尿路上皮有明显异型增生,有少量外生乳头者外生成分形态符合低级别或低度恶性潜能.(3)旺炽型yon Brunn细胞巢5例,平均0.9 cm,表面被覆正常或增厚的黏膜组织,固有膜内见巢状分布、大小不等、排列紧密的尿路上皮团伴有囊腔形成,细胞均无异型性,无或偶见核分裂象.多点荧光原位杂交:79.1%(19/24)的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存在染色体异常阳性,而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无阳性染色体异常.免疫组织化学:CK20仅在2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弱表达,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均为阴性;16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和1例内翻乳头状瘤中有5%~50%的瘤细胞弱表达p53;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1%~5%表达Ki-67,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均低于1%.随访:2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经多次复发后为浸润性癌,行全膀胱切除后仍发生远处转移.内翻乳头状瘤无复发.结论 伴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形态学上的重叠,但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在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上有独特特征.多点荧光原位杂交在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5.
 0  引言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ext raskeletal myxoidchondrosarcoma , EMC) 是一种 较为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作者报道 1 例发生在右踝内侧的EMC ,探讨其临 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46.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穿刺标本的Gleason评分是术前进行预后判断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对预后的评价及具体治疗措施的选择。本研究主要探讨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与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的差异,分析影响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准确性的可能因素。方法:收集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并接受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26例,采用新Gleason分级评分标准对穿刺和根治标本进行重新评分,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配对卡方检验,对两者的Gleason评分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两者符合率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穿刺标本的Gleason评分与根治标本71例(56.3%)一致,17例(13.5%)偏高,38例(30.2%)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者评分划分为不同的预后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差与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前列腺体积、临床分期及每针最大癌累及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显著相关(OR=2.482,P<0.05)。结论:穿刺标本与根治标本的Gleason评分一致性一般,多数情况穿刺标本评分偏低,少数评分偏高;穿刺的阳性针数百分比是影响评分准确性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重要驱动基因突变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靶向测序技术检测269例PDAC患者中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中重要驱动基因(KRAS、TP53、SMAD4及CDKN2A)突变状态与包括年龄、肿瘤分化程度、预后等在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69例PDAC患者中,KRAS、TP53、SMAD4、CDKN2A的突变率分别为82.53%(222/269)、55.02%(148/269)、15.24%(41/269)、11.15%(30/269)。KRAS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其中94.59%发生于2号外显子的12位密码子,5.41%则发生于3号外显子的61位密码子。KRAS突变与年龄相关,小于70岁患者中KRAS突变率为80.09%,大于70岁患者中为93.75%(P<0.05);TP53突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中、高分化患者中TP53突变率为52.52%,低分化患者中为74.19%(P<0.05);SMAD4、CDKN2A突变与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中国胃癌的病理分型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连续手术的3 071例胃癌病例,根据2019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消化系统肿瘤新分类中的胃癌分型,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3 071例胃癌患者中有3 003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胃腺癌(97.79%)。胃腺癌的男女发病比为2.18∶1,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本研究中,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混合型腺癌、低黏附性癌和黏液腺癌是常见的组织学亚型,这5种组织学亚型占所有胃腺癌的构成比为99.03%。982例胃癌标本进行了Lauren分型的患者中,肠型腺癌相对多见,构成比为46.03%,与弥漫型腺癌病例数之比为1.39∶1。在3 003例胃腺癌病例中,有172例(5.73%)存在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 dMMR),而其中163例(94.77%)为MLH1/PMS2型缺失。3 003例胃腺癌患者中,EB病毒编码小RNA(Epstein-Barr encoded RNA,EBER...  相似文献   
49.
历时十年,WHO在第3版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更新,于2013年刊出了第4版[1].与第3版[2]相比,新的WHO骨肿瘤分类完善了部分原有病种的内容,如遗传学异常信息和肿瘤的免疫表型特征等,更加明确了某些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同时增加12个病种(entities),其中包括7个肿瘤、3个瘤样病变和2个伴发骨肿瘤的肿瘤综合征(tumour syndromes);将"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更名为"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将"胸壁错构瘤"更名为"软骨间叶性错构瘤";将"先天性和遗传性综合征"更名为"肿瘤综合征".删去了骨的平滑肌瘤、神经鞘膜瘤、转移性肿瘤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Maffucci综合征伴发内生性软骨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例Maffucci综合征伴发内生性软骨瘤恶变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55岁女性,因右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年半就诊.X线检查显示右侧肱骨、尺骨和桡骨,双侧股骨、胫骨和腓骨,以及双侧手足短状骨内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Ollier病),其中右腓骨中下段可见巨大块影,伴有骨皮质破坏,周界不清,内有不规则钙化.左肘关节和左跗关节畸形.另于患者的左足背和足趾,右前臂、右小腿和右臀部皮下可见7个直径为1~3 cm的暗紫色结节.临床行右小腿截肢术.镜下显示右腓骨中下段肿块为中-低分化软骨肉瘤,右小腿暗红色结节为海绵状血管瘤,伴静脉石形成.术后随访17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Maffucci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非遗传性软骨发育异常综合征,表现为Ollier病伴发软组织血管瘤.Maffucci综合征常常在早期发生恶变,多为内生性软骨瘤恶变为软骨肉瘤,而血瘤发生恶变者极为罕见.Maffucci综合征伴有恶变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和病理学三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